附件:声色无限2.jpg


版主推荐=2=评论=电影的皮毛随想(原创)updated!
maxt (该角色不再存在)
4/15/2004 10:18:00 AM (#65202)
点击统计:39329 责任编辑:漫舞九天
8/3/2004 3:29:00 PM (#1430836)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29.

万国广场被封。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是因为尊重知识产权而言;坏事是我没有了便利的购碟基地。楼上的超市所谓的正版在大减价,于是带回来了《自娱自乐》《忘不了》。

李欣的《花眼》曾有幸看过模糊不清的翻版(当时公映时,好像只在天河娱乐广场上映,可想而知,那里的票价,恕我不能支持国产影片)。六个擦身而过的爱情故事,支离破碎的勉强在一起,感觉上很有些《爱情麻辣烫》的意味,只是在故事的陈述方面比较《爱情麻辣烫》更加故弄玄虚,但是可读性倒是很重,而且多了很多自以为是的电影手法。然后就是几年,李导演没有任何作品,本以为此次李导演出山,会带给大家几许冲击,未料劈头盖脸的却是打击!

尊龙的一身乡村体育教师的look,衬着那张50开外满脸皱纹,挂着坏笑的脸,突然让我想起了那些猥亵女学生的色狼老师,真是失败!然后我们的天后李纹,以一种不招人待见的夸张姿态出场,并且演唱了她的成名之作《DIDADI》,极进首次触电之拙劣能事。此后两个人,一个悲天悯人,整天一副忧国忧民郁郁不得志的忧郁表情;一个仗着自己嗓子好,大喊大叫,泼皮破落般展示自己的优越性。我不禁高喊:天哪!my god!

影片的原型故事很有戏剧冲突感,一个农村的干事号召本村群众自排电视。但是,电影不仅仅需要表达这一故事的过程,还应该包括故事的起源,结果。可惜,不知道是怎么样的黔驴技穷,我们的主人公为了排电视。就是为了满足自己沟女的目的,当然,导演还必须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是,一场闹剧就这样开始了!而就两位主人公的外貌特征,以及事态发展的趋势,以及过程,我很纳闷,这个米继红除了一份执着,还有什么可爱之处?而那个芦花除了俏丽,以及莫名其妙还有什么不让人讨厌?电影仿佛串起了上世纪80年代,国产电影喜剧片的很多场景,我不能不说这是因为李导演对于自己拍摄不同题材电影的不自信和功力的局限,而且本片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咱们的牛百岁》...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就仿佛回到了过去!

陶红还在中规中据的表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特点,而夏雨就像傻瓜般,不知所谓,他是友情出演吗?这部电影竟让我意外的见到了老演员张铮,童年的很多香港电视剧都有他的出演,此后只在《女人四十》见到过他的几分钟。这么多年竟然会在一部国产片中见到他,真是非常亲切!

刚刚好,昨天又听说,另一个导演拍了一部同题材的电影,好像在哪里得了什么奖,但不是什么知名奖项。其实,这样的题材,只适合用一种写实的手法来拍摄,而写实的手法,同样可以拍成喜剧电影,生活中很多故事,不需要放大,只要放在电影里,就会自然产生喜剧效果,这就是电影的微妙之处。只不过,这对导演的要求很高。生活中的人物其实都十分的单纯,他们并没有什么肩负重担的想法,没有为了国际主意而奋斗的决心,因为他们很多刚刚吃饱!我们不需要人为的拔高,也不需要人为的矫饰,我们只需要把握住故事,人物的真实性就可以了!

《自娱自乐》让我笑得很难受!
8/10/2004 3:06:00 PM (#1481965)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30.

我在看《忘不了》的时候,其实也在经历一段记忆与忘记。所以很难说,张柏芝饰演的小惠是偏制还是执着。电影用了整个篇幅在向观者讲述,也是教导大家如何忘记,即使那段记忆如何的刻骨。因为时间在继续,如果始终活在记忆里,你会忘记或错失自己的生活轨迹。

每个人对于记忆总是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去忘记,即使你废了很大的力气去记住,但是细枝末节总是会随着时间,而渐渐淡去。这也就是时间的杀伤力。本片确立了一个中心事件,然后围绕这个事件展开,衍生,分化出了很多不同的枝节,但每个枝节都围绕着本片的主题:忘不了。

父母对于儿女的感情。世界上可能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于儿女的亲情。父亲母亲根本就不想去记住自己对儿女的恩情,也没有指望儿女的回报,于是总是在默默的支持,安慰,关爱着自己的儿女。即使仅限于感情方面的,或者换来的只是儿女的不理会,不审视,不感激。但依然... 就如同鲍起静的全身心的关怀,理解。即使父母对于儿女行为的不以为然,但是仍然外冷内热的,就如同秦沛的坦然不记得。面对这样的感情,你是否也应该回望一下自己。

而对于张柏芝和古天乐的那段浪漫,至死不渝,凄美的爱情故事,我想没有人不羡慕的。我不知道应该说张柏芝是伟大还是自私,是偏制还是执着,是敢于承担还是盲目,是不愿忘记还是不愿面对将来... 如果张柏芝很快的草率的忘记,甚至放弃小孩的抚养,我们肯定会指责她的薄幸,无情... 其实我们总是在编织每一个关于爱情的美梦,我们期望爱情就是如同电影所示的那样让人放弃一切,让人不顾一切,不去理会... 即使看上去有些不可礼遇,也是因为这样,很多所谓爱情传说就这样诞生了。我们还要加上冲破封建枷锁牢笼,打破桎梏...等等,具有解放,无产者的装饰词语... 然后,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不觉得我们很残忍吗?为什么?我们不是又在树立另一个精神牌坊吗?看着张柏芝近乎疯狂的一切行为,我还是只能说,请不要沉溺在回忆里,即使它是美好的!

刘青云就采取了很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回忆,虽然他也不愿忘记,但对于他,记忆是记忆,生活是生活。我们在生活,但是并不表示我们非要按照记忆生活,即使记忆的每个片断都很清晰,如果始终按照来时的路走下去,我们还需要未来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够让回忆变成动力,而不是包袱。

虽然,刘青云有些传统影视剧的高,大,全,或者说慷慨起义的仁勇,但是没办法,正面人物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他们的瑕疵已经被伟大掩盖了。
8/10/2004 9:17:00 PM (#1484022)
冬眠状态通行证 bebel


级别:15
来自:(广东) 广州
诞生:11/27/2003

虽然没有时间好好拜读,但,挑选了自己喜欢的电影再对应你的评论,大都写得很好,不错!
希望继续!谢谢!
8/24/2004 4:11:00 PM (#1579319)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31.

很久没有看电影了,所以很久没有回复了,现在整个人仿佛变得非常的无力,原来很多事都能影响你的身心和健康。这是以前的我不曾承认的。很多东西在很短的时间内离开了,你甚至都无力去挽留... 但愿一切离去的都会幸福。

前几天在南方电视看到了《茱莉叶与梁山伯》这部电影,这部很久之前我就想看的电影。不知道电视上的版本是否有所删节,希望我看到的还算完整。

影片的基调始终很压抑,虽然男女主角都是很优秀的喜剧演员。钥匙在这部电影里已经变成了希望和未来的标志,从一开始,因为乳癌和离婚,吴君如将自己的钥匙扔在了桌上。黑白两色已经向我们讲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失去生活目标的女人,虽然这很大程度来自于编导的个人因素。但我想世界上很多人都会在这样的时刻忘记自己还要生活。

男主人公虽然在彩色的场景中出现,但他是浑浑噩噩的出场,就如同很多破罐子破摔的丧失力量的人那样,他活着只是因为自己没有死去。吴震宇利用自己飘忽的眼神将人物的内心表达的很清晰,当然其中少不了吴震宇特有的喜剧方法,加上刘以达近乎弱智的表演,我们在开始还些许能感觉到一丝惬意。

此后,我们感受着两个绝望心的互相靠拢。

吴君如完全的脱离了自己拿手的搞笑戏路,洗尽铅华,素面视人。人们还是不自觉的联系到她以前的表演,但这种感觉可能会在很短时间内消失,因为,看着眼神流露出来的那厌倦生活或者说敷衍生活的表情,你已经不可能再联想了。她很清楚葛民辉的追求,但是她也明白这样的感情是不会产生结果的,她不想重新开始一段注定没有结果的感情,就算即使有结果,她也不愿让别人怜悯。于是在这样的时段的女人,总是会认为自己的感情即使重新来了,那也只会产生在相应体会,相同身世的人身上。于是她就会选择吴震宇,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她看到了这个男人的爱心,就像在溺水时发现的稻草。

于是,她将自己的钥匙交给了这个男人。

但是,就如同大多数文艺电影一样,喜剧结尾不会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的主人公注定如电影的名字那样,再次重现劳燕分飞或者说生死离别的场景。影片的结尾,吴君如的钥匙重新回到了房门的锁孔里,然后结束... 我们可以预见,这串钥匙不会再回到任何人的手里,因为希望,已经不属于这两个人的了。吴君如的希望是需要吴震宇给予的。但显然,吴震宇已经不可能给的了... 虽然,吴震宇狂奔的身影想告诉我们,希望再不停的努力出现,但相对这个实例,一切希望都晚了...

很多时候,人生都是在重复。
8/25/2004 9:16:00 PM (#1587615)
中国第一颗巨型导弹大粗长 该角色已不存在
讲得好清楚啊,支持
8/28/2004 3:24:00 PM (#1606008)
风中的白云 该角色已不存在
我喜欢看电影啊
9/6/2004 3:56:00 PM (#1664992)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32.

2003年12月的倒数第二天。美国人在电视上提前庆祝新年的来临,五光十色的纸屑象雪片一样飘散在纽约上空。天空有些阴沉,还剩两天,这个不平凡的一年就没有了。我已不记得主播小姐的垫场词,只是接下来她说到梅艳芳的名字,以及两眼闪过哀怨的神情,电视的画面已经是梅姐不久前的演唱会的那首《月亮代表我的心》... 一切都都直白的告诉我,梅艳芳走了。我的胸口有些发堵,但是很安静的坐下来,直到翡翠台确认了这一消息,情感如同潮水般涌出,在使劲压抑从喉头向上翻涌的声音,泪水不自觉的流淌。真的太快了,太快了!

我依然记得在公布病情的记者招待会上,健康单薄的梅艳芳,黑红的的背心,戴着线帽... 那时的她还是那样坚定顽强。然后就是翡翠台和郑裕玲过招的那期节目,一袭黑衣的梅艳芳,蜷缩在沙发上,精神已经大不如前,不停地打着冷颤。剩下就是演唱会上芳华绝代的梅艳芳... 短短几个月,恍若隔世。

也许天意弄人,我不知道是否人定胜天。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梅艳芳在03年香港某媒体的音乐颁奖礼上,对罗文致敬所唱的那首《激光中》。妩媚,妖魊,动人心魄,引人遐想... 多年的积累,加上依然保存的那份锐气,又未见年轻偶像的浮躁与轻佻,历练出这样咄咄逼人的厉害。一个朋友说还有郭富城可以这样。我说,这里是真正的风骚,而那位只是骚,只有自身的大气才能挽救一首歌曲。骨感的梅艳芳人如其名,银色闪光连身短裙,金色齐耳短发,很久后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梅艳芳的电影。我更喜欢她在《半生缘》中处心积虑的表演,虽然,《胭脂扣》的荣誉更大,但是那部电影包含了太多导演的因素,演员身上太多别人的想法。而《半生缘》则不同,众星璀璨的一部戏,相对于主演的两张白纸(一张就是,另一个则是故意),让人能够联想到这是在上海,这是在中国大陆,这是在三,四十年代的故事的只有梅艳芳。悲剧命运的捉弄,使她在年华老去后,变得残忍的去捉弄别人的命运。对人物的刻画,台词,眼神,神态的拿捏,这是需要浸淫很久,有所沉积后的表演,观者察觉不到演员的影子,导演的影子。

另一方面,她对于香港喜剧电影的贡献。抛却那些生硬的喜剧表演,梅艳芳和萧芳芳,郑裕玲,吴君如,毛舜均在香港喜剧电影中留下了自己非常闪光的影像,新人中尚无可发掘的例子。这些人经历了香港电影的繁荣,见证了衰退,就像一个个象征般恒久的立在那里。《醉拳2》中黄家的小妈,《审死官》宋世杰的妻子,《钟无艳》中的齐宣王,《红番区》中女店主... 当一个个包袱突然抖出,而又不露痕迹的时候,那种故作的高姿态而重重摔破的境遇,在斯人已逝的时候,仍然会有鲜活的印象在脑海里闪动的时候,对于逝者的记忆,更加加重了几分。

斯人已去,也许不久人们就会忘记香港娱乐界的这位传奇,因为人们是很容易忘记的。愿梅姐在天堂安息。
9/7/2004 5:06:00 PM (#1672131)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33.

前两天刚和朋友分手。其实,从很多细节我都已经知道,他最终还是要离开我的。我的心从那一刻开始就开始疼痛与潮湿,我想我可能应该哭一场,就如同上次那样... 但是除了我觉得心里的疼痛和潮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以外,我没有任何哭泣的情绪,也许是年纪大了,老了,再也哭不出来了...

晚上,凤凰卫视的新闻和专题在重复着北奥赛梯的人质绑架事件,还有就是别斯蓝市的凄风苦雨... 眼泪竟然流下来。我很惊讶自己的“忧天下”的广阔胸怀,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转移情绪”?很多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还抱着自己比较讨厌的一个同学大哭,时候回想,那可能是因为我在三天内,丢掉了我家里的全部三辆自行车... 那个时候就已经成功转移了情绪,现在的是不是呢?我自己都无法回答。

也许很多的时候,电影让观者感动,也是因为这种“转移情绪”,只是大家没有察觉而已。在我的记忆里,让我义无反顾的流下眼泪的电影,只有三部《妈妈再爱我一次》《辛德勒名单》《E.T.》。

分析一下,为《妈妈再爱我一次》流泪的原因就是:年少无知。自己的知识,文化,以及见识都还没有到了,知道世上还有用廉价的剧情,粗糙的故事,加上演员喷涌而出的眼泪,来换取观众的眼泪,观众的钞票这回事。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电影的剧情还粗略有些印象,但是具体的场景,我竟然只记得那个母亲和那个父亲,激情的床戏,那个母亲奋力的脱着自己的套头毛衣... 看来电影真的要分级!

看《E.T.》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哭成那样。事后,我也回想,自己当时有什么心事,还是有什么挫折... 翻来覆去没有。那是为什么呢?人可能都有自己脆弱的一部分,可能当某些固定场景出现的时候,总是能够触动他的那一部分细胞,就如同所谓的心理阴影。影片成功的成为催泪瓦斯,首先还是得意于导演的选角,当那样天真无邪的几张面孔出现在影片中就已经成功呢一半,在加上很多年承就过来的,生离死别,舍身取义传统的情感突破点,影片又成功了一半... 我不想对斯皮而博格有任何不敬,因为,也只有伟大的导演才能将一部主题有些俗套的电影变成历史的一部分。

下一部还是斯皮而博格的电影,《辛德勒名单》影片本身就是一部挑战,因为要么名垂千古,要么骂名遗留。影片凝结了太多太多人类的反思,人类的历史,人类的阴暗面...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你很容易产生悲天悯人的关怀天下的情感,那种对于人类的无力的控诉,感染于被迫害者的悲惨遭遇,愤恨于施暴者的残忍与泯灭的人性... 面对这样的电影,你可以坦然的流泪!虽然,我作为观者对于影片结尾处那段有些将辛德勒圣贤化的“辛德勒向人群哭诉自己无力拯救更多的犹太人”场景感到略有些肉麻之嫌。但作为一名观者,我再也没有能力去想象有什么场景可以取代这一段。

也就是在今天,我对于别斯蓝的事件,竟然产生了当初观看《辛德勒名单》时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悲天悯人的长气,我才发现很多时候人类总是在重新上演历史上很多事件,不论是浓缩版还是加长版,总是在试图,将一些历史的伤疤重新揭起,就像个人的感情那样,总是重复的走同一条路。
9/29/2004 4:11:00 PM (#1826501)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34.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真的没有说错,再深的伤口经过时间的打磨,只有在触碰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他的存在。祝愿我早点经过这个打磨的阶段。

耳机里是阿妹的《爱是唯一》,音乐录影带拍的很透明,四段感情勾勒了很多,而且直述主题:爱是唯一。我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太多的爱,不仅仅是狭义的爱情,虽然它很重要,每个人都需要它。

看过了《十七岁的天空》,本来是不想说的,而且想了好久,都试着能挤出点什么,但是突然发现自己真是,怎么说呢... 黔驴技穷?但是还是要说,本片让你看得很轻松,不用多想。还有什么呢?是不是每个基佬在影视作品里都必须表现的很拘谨?说实话,我倒是反复回放那个“台湾水电工”,看着杨佑宁猛得抓住那把电钻,我还真有些错觉。

很久以前看过一部《十七岁的疑惑》,英语片。封套上还说主演得了同志电影节的最佳主角。两个十七岁,放在一起,你会发现新的这个真的太年轻了。而旧的那个十七就显得更有意义,至少他要告诉你,身份只是主要问题的附属问题,别人的眼光也是附属问题,装扮也是附属问题,是否有真爱也是附属问题... 态度才是主要问题。

两部十七岁的主角都经历了所谓的失恋。但显然,更具有现实意义,更真实还是疑惑里那段可能是同志都要经历的错把“一夜情”or “一周情”or “半月情”... 当成真爱来临的痛苦回忆,而且很多的时候都会发生在同志的第一次上,这时候,你会最痛。而天空里的失恋,只是一个有三分钟热度的人丢掉了自己新买的玩物,痛苦就像是雪糕外快要融化的冰霜。这也许是出于导演心里固有的同性之间的爱情模式,这也许是导演被同性之间太多的419产生而影响的结果,很强烈的淡化了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东西。

疑惑里的十七岁过后,虽然主角仍然是空手而归,但我们很清楚的明白,他已经十八岁了。而天空里的十七岁过后,相信我们还是会看到杨佑宁用整个舌头去舔蛋筒的场面。很多的时候,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总是抱着美好的愿望,希望所有的爱情都有美好的结尾,而特别是当主角都是天使的时候,我也是这样,但请相信,天使并不是白纸,天使也有自己的私心杂念。

再说那个杨佑宁用整条舌头舔蛋筒的场景,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在想整部影片突然的纯净了,但就像这一伸而出的舌头一样,纯净就这样一闪而过了,有时候纯净也是很难的。纯净并不表示呆挘痴傻!

推荐我看过的最纯净的电影:张艾嘉的《想飞》。看看青春的透明,色彩斑斓。
10/3/2004 4:00:00 PM (#1849113)
10/13/2004 9:12:00 PM (#1919857)
b_t_g 该角色已不存在
慢慢睁开眼睛 看看眼前风景  
别让乌云遮敝 你的心  

你的耳朵如此聪明 听听鸽子飞翔声音  
天使来回温柔唤醒 沉睡的 消息  

爱是唯一的表情 也是存在的勇气  
把手放在胸前 热情会穿越 冷漠的世界  
爱是所有的一切  

你的眼睛清澈透明 仔细看美丽风景  
如果乌云遮敝了心 就把它拨去  

你的耳朵如此聪明 听鸽子飞翔声音  
天使来回温柔唤醒 拥抱 我和你  

爱是唯一的表情 是存在的勇气  
不要再怀疑 赶快去传递  
双手放在胸前 热情穿越 冷漠的世界  

我们好不容易 能够相遇在这里  
别让恐惧 变成彼此拥抱的距离  
我要告诉你存在的勇气 爱是一切  

我们的世界 那么美 不要拒绝 爱是唯一

--但愿爱是唯一,爱人也是唯一!!!
10/24/2004 4:55:00 PM (#1977328)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35.

同一个办公室的人相继得了感冒,现在终于轮到我了。很多事情都和感冒一样,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就像感情这回事,很难有人说自己有免疫能力,谁叫你是生物呢?有了经历,就会有过程,有了过程就会有结果,有了结果就会有累积,有了累积你才会在有空的时候,偶尔拿出来翻翻,发表一些感想,或者罗列出来,分类或者整理,或者说总结。这样好了,有了总结,人生就突然 多了很多可以说的东西。拿出来说,无非两样:告诉别人,提高警惕;夸大事实,表彰自己。你经常属于哪一类呢?

《2046》就像一个情场浪子的人生报告,你会认为周慕云讲述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呢?就像那4个频繁出现的4位数字“2046”“2047”“1224”“1225”。你会认为哪个数字代表希望,哪个数字代表过去,哪个数字用来反省,哪个数字用来麻醉的吗?

很多人说看不懂这部影片,其实只要很简单的将影片初始阶段的那一段木村的独白往后挪一挪,或者只是剥离开来,整部影片就会浅显的表露无疑,当然,你还要有一个前提,就是熟悉或者了解王家卫以前的电影,至少《阿飞正传》《花样年华》,因为很多场景人物会出来串场。影片经历了五年,五年的时间让很多事情都改变了,时间的痕迹太重了!很多场景或者剧情,我想都不是出于导演五年前的初衷,至少关于那段“露露”的过场戏,很短,但是你很能明白导演在怀念一个人,一个光彩的形象,那个“没有脚的小鸟”。

我很想看一下参加嘠纳影展时的《2046》,听说没有那么多的独白,旁白。有了语言的帮助,周慕云的情感经历在顺着“苏丽珍”“露露”“王洁雯”“白灵”“王靖雯”“苏丽珍”几个女人的名字顺利的发展。于是我们就像经历教科书一般的情感分类,当然还没有这样的教科书。

人生总是存在着很多对立面,就像这几个女人。两个不愿简单忘记历史,或者说过去的自我的“苏丽珍”,也可以说曾经真的发生过的双方都难以忘怀的,但又不得不舍弃的情感经历,这种得不到应该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治疗的伤痛。巩俐在银幕里略现浮肿的脸庞,清晰的说着过去的风华,那只黑色手套就如同周慕云永远不会了解的秘密一样,永远难以解开。周慕云解不开的秘密,变成了周慕云最深的痛。当然还有那个光影之间闪烁的张曼玉。而这两个女人的对立面就是另外两个短暂的女人“露露”“王洁雯”。对于记忆,一个不愿记得,一个不可能记得;一个有太多的过去,一个少不更事;一个风尘仆仆,一个情窦初开... 两个人都遇到了一个乐队的乐手,两个人最终都离开了乐手,所不同的只是结局。

影片用了很大的篇章讲述着另外两个女人。这里的故事就是“2046”和“2047”。从王菲的口中,和有刘嘉玲参演的光电的闪回,我们知道“2046”是一篇黄色小说,当然其实应该在这里指的就是那个“爱我的人”,一个出自风月的“白灵”,她和周慕云除了在床上很合得来以外,充满着矛盾,简单的说,如果周慕云的思想还是很东方的作为主角,他注定不可以和“白灵”在一起,因为有些对不起两个成为剪影的“苏丽珍”。但是,我们知道章子仪真的表现的非常出色,付出真爱的女人,落寞而凄凉,和着章子仪银幕内外的气势,让人很是惊喜。毕竟运气不是成功的全部。为什么这么投入仍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这个问题我想不会只有“白灵”在问,我也想问。木村出现在“2047”里面,作为日剧的第一人,很难讲你看到了什么。“2047”是个简单而悲惨的故事,这也是从王菲的口中得出的,虽然经过了第二人的转述,但是透过王菲伫立在时间列车窗前“1个小时,10个小时,100个小时”;透过梁朝伟凝固的笔尖,光影变换的纸张“1个小时,10个小时,100个小时”,起码“2047”是一个需要时间回味的故事。“王靖雯”和“白灵”对立的很彻底,除了在床上没有可能以外,和周慕云就像天生的互补,恰如其分的合拍。但原因很简单,就像周慕云不去接受“白灵”一样,“王靖雯”爱着另一个人,感情就是这样有缘无份,或者有份无缘,是不是就像我们自己呢?我还想问。《重庆森林》仍然是我看过的王菲最好的演出。

经历的两个崭新的女人,周慕云又开始寻觅“苏丽珍”,就像你我一样没有停下脚步。

王家卫是如何平衡着大明星的戏份,平衡着大明星的心情?也许是承诺下一次的演出,也许是美好的未来...
10/24/2004 5:28:00 PM (#1977446)
冬眠状态通行证 LL--广州

级别:46
来自:(广东) 广州
诞生:8/21/2003
                         谢谢介绍,分析得很详尽。。。
10/24/2004 10:01:00 PM (#1978764)
高级通行证 枯枝别刻


级别:34
来自:(广东) 广州
诞生:7/11/2004
支持啊~~~
10/31/2004 4:11:00 PM (#2010960)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35.2.

因为简单的原因我发现《2046》还有很多可以拿来讲的,就像上一贴说的,那么多的大明星难道真的为了王家卫这个名头而来瞬间客串的吗?

木村是“2047”里的角色,前面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就是那个与王菲在上个世纪60年代相恋相爱的日本人,而当周慕云出现在两个人之间时,这个“2047”里的主人公就突然带上了作者的影子。文学作品是非常主观的,当作者从路人的角度讲述故事的时候,当作者从当事人的角度讲述故事的时候,你可以体会不同的情感。开始的木村,仿佛带着惋惜,后悔以及些许的焦躁不安。因为这时的周慕云在以一种难以言表的观赏态度来讲述这段故事,期间交织着人们所谓的追求自由,追求理想,向往解放的最廉价的大义凛然,就像对于《红楼梦》里的宝黛。而随着时间的延续,作者变成的一角,这个里面就掺杂了太多的自私情分,你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是否也曾想过祝愿周慕云与王靖雯携手呢?当两个人在一段太极拳般的围绕交缠以后,时间没有在王的身上改变什么,而周只能退出,整部影片都在要求周退出,只是被动与主动的区别。于是“2047”就变成了一部悲剧小说。就像周慕云用了很长的时间都无法改变小说结局一样。太多的自私情感。而正是有这样的转变,所以才说木村没有转变,从开始的奇怪造型的日本青年,转变到后来的浪子,木村没有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也许这是因为言语不通,或者没有剧本?

王菲这一次在很努力的表演。这是因为《重庆森林》里王菲就是在演自己。而且没有掺杂导演的个人意图,这也是为什么这后来的王菲的演艺作品那样的让人失望一样。你在这里就可以看出一位好的导演的区别,他懂得如何发挥演员的潜质,他可以看出演员的特点,这是商业片导演所看不到的。王家卫一定用了很大的力量来开发王菲的思想,就像教师一样让王菲理解什么时候流泪,什么时候哭泣。可惜的一点也就在这一点,王菲只适合自己这个固定的模式,就如同她自己的特例独行,所谓的演技就像盔甲,没有保护,只有限制。

这里面刘嘉玲的“露露”是个奇怪的符号,导演很可能在五年的时间里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没人能猜测露露五年前的结局,也许五年前露露并不叫露露,她只是周慕云擦身而过的一段,也许又可能有当事人的一方释放了真情,很难猜。

关于张震,董洁的义演,怎么说,只能这样了,电影只有两小时,别人还要分。年轻人以后还有机会!
10/31/2004 5:59:00 PM (#2011428)
冬眠状态通行证 月翔珑

级别:52
来自:(广东) 广州
诞生:12/15/2003
(引用回贴#1977446)LL--广州:
                         谢谢介绍,分析得很详尽。。。

看了半天才看完!
12/4/2004 4:12:00 PM (#2173181)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36.

看过《饺子》了,看完后,一种淡淡然没有任何感触可以抒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回头想想,为什么要去看这部电影呢?原因有:1.陈果作品。2.陈可辛监制。4.李碧华原著。4.杨千桦主演的三级片。5.片名《饺子》。

在看电影之前,已经拜读过原著作者李碧华的原著《饺子》。一篇如同以往李氏作品一样,刻骨般附着的那股从上向下看人生的气焰,简短的文字总是很自信的描写世间百态。可能很多作家都欠缺这种自信,位置和心态,但在李碧华这里你却可以体会到百分之两百。那是一种其实说白了:你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别看的昂扬的自以为是姿态。于是,考虑到李氏的江湖地位,很担心陈果是否搞砸了自己。

看过以后呢,陈果中规中举,没有任何亮点,也没有任何的失误。倒是陈可辛的失误,如何这般的不通的将这样的作品摆在《三更2》里。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部电影呢?恐怖片?社会伦理片?或是简单点三级片?

首先说一说故事,只不过简单的人吃人。鲁迅先生已经在《狂人日记》里大声疾呼了,你认为,就这样简单的具象化,落实政策般的具体到人,就会恐怖吗?相对于本片的人吃人,我想到了陈果以前的作品《香港有个好莱坞》,同样也是人吃人的故事,但夹杂着些许魔幻色彩的《香》,在回头想想时更让我食不下咽。如果只是恐怖,《饺子》只是在杨千桦愤然向破壳而出的鸡雏踩去让我一颤。而《香》片里从人吃猪,人吃人,到猪吃人,更深层次的让人惊恐。虽然,陈果在《香》里使用魔幻色彩去淡化这层氛围,但不置可否,《香》可以称得上更像恐怖片。而《饺子》只是使用了大量的恐怖片的模式,绿色,背景音乐,血,道具... 除了这些,抛离开我们只是看到,人欲的横流,以及男女之间那层尴尬的若即若离。就像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几段千人尝,万人试的欲望故事,这样的端了上来。

不过,我看到了杨千桦的成长。就向很多从烂片里打滚然后站起来的香港演员一样,杨千桦很热爱自己的工作,至少,我在看完全片后看幕后花絮的时候,才恍然原来这才是杨千桦本人。回头想,一开始以为是导演,化妆和服装强加的三四十岁的幻觉,原来是演员自己带来的。而以前我总是认为方丽娟就是杨千桦,杨千桦就是方丽娟,而在这部影片里,杨千桦变成了艾青青,而艾青青却不是杨千桦。白灵的电影没有看过,所以不好胡乱说她是否也在成长,只是这个鬼魅般的女人,表面有着比导演,化妆和服装一起强加的虚假和伪装还要超出的虚假与伪装。那种强要的外表30岁,内心70岁的感觉,加上肢体语言的强行定位,让看电影的我已经迷失。

作为北方人,我很喜欢吃饺子,因为在那里饺子是团员和幸福的一个名词。所以看完后,我专门去了一趟北方饺子馆。

顺便说一部更优秀的人吃人的电影《盲井》。
12/5/2004 4:00:00 PM (#2178273)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37.

昨天晚上金马奖。想必大家从各个媒体组织已经有所耳闻或者目睹,如果还了解一些电影的人看过以后会有什么东西拿来说说呢?突然才发现两岸三地,我们对于台湾的电影还这么的不了解,发现我们平时了解到的台湾电影只不过就是那几个人的台湾电影,候孝贤,李安,张艾嘉,蔡明亮,杨德昌,林青霞...而当这些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人渐行渐远的时候,台湾电影仿佛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名词。我想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金钟奖可能要比金马奖来得更为猛烈些,我都不知道这是谁的可悲!相对于香港电影的全面侵占内地市场,以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港台电影已经成了香港电影。台湾电影由于很多原因而无法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几乎淡忘了台湾的一直在努力的电影人,所以当我看到那么多默默无闻的名字出现在面前的时候,都有些忐忑,这些电影怎么和来自香港的电影斗?希望有机会盗版市场会有新的台湾电影出现。

杨贵媚,看过几部她的片子,《饮食男女》,《爱情万岁》当然大家不能忘的《妈妈再爱我一次》,还有《双瞳》里的配角。一个很努力的演员,多年媳妇熬成婆,《月光下,我记得》没有看过所以无法评价(本来我以为会是章子仪的囊中之物)。我只能说一说对她以前的印象。李安的电影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渗透了导演自己的想法。所以,在《饮食男女》中杨贵媚夸张的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笼罩在导演影子下的符号。《爱情万岁》没有几句台词,蔡明亮又一次让杨贵媚变成了符号。杨贵媚在我看来就像是都市里普通而寂寞的一个内心奔腾无比的孤独偏制个体,很难体会这样的个体的内心,所以看到杨贵媚,总是感觉她既不是贤妻良母,也不是风尘女子,就像一个徘徊在两者之间的寂寞个体。她很买力,但演戏很多时候并不是买力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因为很容易用力过度,杨贵媚就是一个典型。

看着白灵慵懒的躺在自家的床上,举手投足间也不忘了卖弄性感,娇喘的声音让人忘了她是否对金马奖还有尊敬,各位出位的女生记住,下次记住在自家的冲凉房接受采访,如果有电视台找你的话。接着上一篇的《饺子》,白灵原来就是媚姨,那股飘荡在空气里的腥气久久无法散去,像是本色般的没有半分做作,金马奖的意图是什么呢?不会有什么政治意图吧?如果有那我只能说请走开。

港片的辉煌依然无法掩盖港片的低靡,绝大多数的技术性奖项说明什么问题呢?刘德华的影帝是否应该高兴,杜其峰的奖项是否来错了?《2046》的失败代表说明了什么?

陆川的《可可西里》再说吧。

杨佑宁竟然拿了最佳新人?

金马奖隐约的继续着台湾大选,借用成龙大哥的话:一个玩笑!
12/5/2004 5:36:00 PM (#2178881)
涤凡(佛山) 该角色已不存在
很有思想啊,写的不错
12/18/2004 3:32:00 PM (#2251535)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38.

又传来了电影分级的消息,好像是习以为常了,这一次并没有任何的新期望产生。因为,所谓的分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级,怎么说呢,1.政治是前提,任何有所出入的东西,请走开!2.有了前面的前提,任何能繁荣的东西,请进来!你不觉的吗?

数数手指,也老大不小。再回头想想,哈!很多让人难以忘记的电影场面都是因为青春懵懂而难以忘记,也就是分级制也无法压抑的少儿不宜的性的发育。

第一次因为电影镜头而产生发应的竟然是在《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一个跳肚皮舞的舞娘,丰腴的腰肢抖动着,面目已经全非,只是有现在回想也想不到热血沸腾,我乖乖的坐在那里等着自己回复正常。想想40届金马的时候,郑裕玲惊讶王宝强十六岁竟然没有见过异性的裸体,其实真的是这样,一点都不奇怪。我不知道有多少如我年纪的看客如我一样,年少时因为莫名其妙的裸露而冲动。这种东西压制不了的。再想想现在再美丽无比风光无限的裸体也无法引起我的欲望了,时间变得真多。

国内电影因为背负着无比的拯救灵魂的责任,主动的采取着回避的态度,或者说不作为关心着电影。要有教育意义,要有深刻的含义,要能发扬真善美,要批判一切有违最高纲领的东西... 两性之间的爱情含蓄的表现,两性之间的激情更加含蓄的表现。国内电影《生活的颤音》第一次让健康男女再银幕上亲吻,那好像已经80年代了。至今我还对《骆驼祥子》里一段记忆犹新,虎妞将祥子拦在怀中,然后伸出一直手,将桌上的红蜡烛熄灭... 到此为止,很长的一段时间,电影重复着这样的情节,而在我的脑海里也就认为,男女之间就是这样的,开始,过程,结束。直到《胭脂扣》当万梓良将朱宝意压在身体下面,然后臀部上下起落着,那一刻,我都有些后悔看到这样的镜头,不敢相信,人其实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那被子下的一起一落,此前我只在《动物世界》见过多次。也是在这以后,我才理解什么叫活塞运动。

大学一年纪才真正在vcd里看到男女之间的苟且,第一部是一部日本的小电影,是关于迷奸的故事,男女的身材一般。而后,当然一部接着一部,那个买了电脑的同学说:我这里已经变成黄色录像厅了。第一此看到男人之间苟且,也是日本小电影,没有故事情节,怎么说,买vcd的时候,还脸红心跳,毕竟皮还薄。日本人活在世上就做过这么一件好事,亲身示范,并印刷成册,将人与人之间最难以启齿的事,广为传送,而且急进变态之能事,不断推陈出新,真是不赞都不行。天生禽兽。

说到禽兽,其实大家都是,只不过没有人家彻底而已。
12/26/2004 4:54:00 PM (#2310983)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39.

《天下无贼》,像是痴人在说梦。

看到很多评论说,冯导演走出了象牙塔。莫名其妙!冯导演根本就没有进过象牙塔,怎么走出来?

之前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冯导演的作品,那应该是7,8年前的事了,什么《永失我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票房好像很好的样子,但是已经够了。冯导演每年都不知道在什么犄角旮旯发现一些常人没有发现或者漠视的桥段,经过自己的催化与添油加醋,便端上了大家的年夜饭桌,味道千篇一律,时间长了,我有些胃制!一开始的北京人特有的嘴贫和各种成语的脱口而出还确实让我这样总是受光面堂皇的社会主义的政治词语熏陶的劳苦大众,突然的发现,原来这些在大会上经常出现的领导人专用的词汇竟然如此的可笑,突然发现原来出现在摄像镜头前的人都没有说真话!但是,什么东西都怕重复,再好的东西多了也会腻!从《不见不散》开始冯导演就已经让我腻了,但是我仍然揉着肚子接着观看他后面的电影... 去年的《手机》更是让我胃制兼呕吐!本来对于《天下无贼》我开始连看的欲望都没有,但是,毕竟好的东西太少,曾经好的也太少了!

冯导演的新片,除了葛优还像个傻子般偶尔冒两句假正经的官话,其余的人都在说人话,这一点在对比冯导演以前的影片来讲,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而且,冯导演也舍弃了很多他平时用来挖苦讽刺的语言,竟然出现很多关怀,很难得!这样的关怀我只在《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那里曾经惊鸿一瞥!而对于我来说,电影不是用来攻击的武器,如果加上这个目的,一部影片已经失去了存留的意义。当然记录片除外。

情节曲折回复很是有趣,语言生动了不少,就连画面构图也是奇思妙想,让人有些对冯导演刮目相看,这么大年纪还能接受新鲜事务,真的不错!

可惜,太多的明星淡化了含义,很多东西只要明星出现,观者不自觉的要增加自己看电影的意图!再加上明星也有水货!

还想说说葛优,葛优应该在我看来是国内最好的演员之一,但可惜的是,在冯导演这里我没有看到一部能够成为他经典的作品。和冯小刚在一起,葛优始终是一个出生在北京,而且感觉良好的痞子,这样的痞子在《顽主》里已经到了极端,此后的续貂只能说是续貂。去年我们还看到了《卡拉是条狗》这样老练的作品,再追忆只有《活着》的后半段了。好的演员必须让观者忘记演员本身,这不是化妆能做到的。

看看星爷的票房能不能超过《英雄》。拭目以待!
12/27/2004 2:31:00 AM (#2316431)
冬眠状态通行证 hfdz

级别:46
来自:(广东) 广州
诞生:9/27/2004
好深啊~
12/31/2004 3:01:00 PM (#2363651)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40.

今天是2004年的最后一天,不知道我所认识的人都在哪里,尽管天气很冷,但我希望大家都有一个温暖的新开始!过去的已经过去。

上个星期看了《可可西里》。本来并不打算看的,因为影片开始宣传的那阵子,满大街你都会听到诸如“本片是什么什么最什么什么的一部片子”,这就如当初娃哈哈集团推销自己旗下的非常可乐一样“中国人自己的可乐”,有时候你拿民族情感来作为商业运作的借口,我会怀疑你的用心。就像很多地方保护主义一样,在温室里茁壮成长的黄瓜,还只能是黄瓜!只是因为已经观看了本季很多炒得风风火火的电影,就差这么一部了,不看感觉过意不去!

陆川很有野心,但很可惜,本片无法让我热血沸腾!影片的节奏庸庸平平,该存在的所有让人心发紧的细节,都被陆川一一淡化。我不明白是故意而为之还是无力而为之。影片的故事可以称得上具有成为历史经典的所有因素,黑白较量,人性的惨白,盗猎,荒漠追逐,死亡,天葬,亲情,爱情... 陆川徘徊在是拍一部记录片还是艺术片的边缘,结果他选择了伪记录片形式的故事片。但故事讲的碌碌无为,而且损失了记录片本身所具有的真实感的大部分冲击力;就象所有的枪杀都平白的交待,而所有的爱情,亲情又非常有装饰性,而这种装饰性偏偏出现在影片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就像盖房子时凭空搭了很高的架子,然后用的是稻草一样,各个阶段不仅丧失了连贯性,整体变得有些矛盾。

所有的事情,开始都是因为有原因的。而看完整部电影,你看明白日泰所带领的藏羚羊保护队保护藏羚羊的目的了吗?出于对于藏羚羊数量从一百万只锐减至两万只的悲天悯人?出于伟大的国际主义?出于共产主义战士的先天下的个人情怀?如果只是这些原因,那么陆川应该回到70年代。陆川在躲避什么?一件让人动容的事情建立在没有根基的基础上,让我想起了《自娱自乐》。

当然,片中那个皱成一团的老头马占林倒是更有血有肉,至少他没有堂堂皇皇的戴着高帽。为了活下去,为了活的更好一些,处于这样一个环境的人还能怎样?义无反顾的带领儿子冲锋陷阵在盗猎藏羚羊的最前线,我们看到他出现,离开,出现,离开...一次又一次的屡教不改,才真实的而又朦胧的揭开了可可西里故事发生的原因,就是这样简单。

还有就是,那段莫名其妙的情爱戏,想说明什么呢?他们同样是人,他们也有感情,他们也有血有肉?那他们在做什么?你会认为合理吗?
1/3/2005 4:12:00 PM (#2389910)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41.

元旦假期,天气突然冷得异乎寻常,只能龟缩在家,于是乎就有了机会翻看以前淘到的而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观赏的老翻。就在这样的寒毛竖起,鸡皮暴立的日子,我看到了让我很久没有震撼过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但凡台湾导演的片子好像都是需要耐心的,他们的电影是需要连贯在一起看的,就如同一个整体,更像密不透风的墙,结实牢固的将你围困。相对于蔡明亮的杀时间和肢体语言,候孝贤沉重与阴冷,杨德昌带给我们另外的一种质朴的电影语言。他的故事从一开始就连绵不绝的交待着,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人物关系,事件起因,过程,结果,然后留下一大段空白让我们反思。当金燕玲看着小四的衬衣欲哭,耳边想起各大专院校录取通知名单时,我们跳脱了单一事件,以此引发的应该是对于大环境的思考,还有就是事件的必然性。

影片的开始,逃课,泡妞,群架,被人欺负或者欺负别人,考试作弊,纸老虎的训导主任... 我想但凡在学校经历过青春期的人都或多或少的经历或者耳闻过这些事情,没人可以逃脱的。当看着滑头唆使飞机和小猫用板砖拍那个被活捉的的时候,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栩栩如生的出现。看来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板砖的第二用途,而且遍地都有可以捡起来的板砖。只不过现在的板砖已经变得无形,这样拍过以后,你还找不到证据。接着就是我们的小四的初恋。这种题材也很多,一般在学校里面好像都会有这种所谓的好学生恋上或者功课方面或者家庭方面比较差的学生,就像大家都明白的小姐爱流氓,这个时期的青春都在寻找自己的互补。然后就是失恋后的不顾一切。

青春就是这样的不顾一切。还好杨德昌用了很长时间向我们讲述了来龙去脉,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突然,反而有些怜惜。生命是结束了,可未尝不是小明的解脱。当小明的母亲说“我今后就靠你了”的时候,一切都注定,小四的初恋差不多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对于一个没有力量的微弱个体,几乎无家可归,她应该的选择是什么?当小四天真的想去改变小翠,小明的时候,有谁能告诉他不可能?

小四的父亲身上强有力的烙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印记,刚直不阿,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幼稚的兄弟情谊,不愿相信即成的事实... 这样的父亲可向而知他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会是怎样:老二慷慨的帮助着弟弟,虽然整部电影兄弟二人并没有什么话讲,但是所有的感情都在老二忍痛替弟弟挨打中爆发。小四的母亲隐藏着所有为人妇的埋怨,但隐忍着,总是在埋怨时不自觉的引申回忆到曾经美好的一面,判着丈夫子女的上进,自觉的充当着老母鸡的角色。也就是为什么大姐那样的豪爽上进,二姐那样的恬淡细腻...

整个社会好像对青春都很冷漠。从训导主任,电影院打更护卫,老师,社会青年,少年组警官,警察,记者... 每一个出现在画面里的成年人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冷漠。在他们的眼里,坏的从娘胎里就是坏的,没有原因的,所以不需要去可怜痛惜。看着警察将小猫送给小四的小四永远也听不到的录音带,被扔进纸篓,这种冷漠到了极至。即使那个雷锋般的小医生,也仿佛带着私利般的不可告人。

还有就是那个honey,开始的如雷贯耳,而后的超脱般的出现,有些中毒太深般的消失... 留给小四了太多的影响。小四从见到honey的第一面可能就认为自己应该象他一样活着,于是在询问二姐是否看过《战争与和平》这部武侠小说。小四就像接到任务一样要去保护小明,改变小明... honey的领袖气质让小四深深折服,他不同于那些打打杀杀的退伍村民,也不同于流里流气的学校瘪三,他有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所谓英雄的豪爽,而这是小四在父亲那里看不到的。小四在训导室用棒球棒打了主任,然后坦然的向父亲述说自己的想法,好像突然之间长大了很多,其实这都是honey留给他的。这也是为什么小四要用电筒长时间的照射山东的满是血迹的尸体,仿佛经历了太多小四天真的在图书馆认为以后的生活会好的!一切都逃脱不料少年人的天真!

小四也是个微弱的个体,当他发现自己这样的无力,所有的情绪便汇聚在了冷兵器上,这也是人类理智无法控制下的兽性的爆发。当小四在警察局哭喊这“她是我的,她是我的”不愿换下粘有小明血渍的衣服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什么原因让他去所谓的用理智控制情感。每个人在这个时候都是弱者。

青春永远是美好的,永远是残酷的!
1/3/2005 4:40:00 PM (#2390175)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2004语录之国内篇
1、我觉得,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这就是辩证法。
  ——针对国家部委的审计报告曝光后的各方反应,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如此解释他的官场哲学。
2、我的意见不能成为主流那是国家的悲哀。
 ——郎咸平总结最近沸沸汤汤的“国退民进”之争。
3、作秀、低效、逐利、弄权、失信、渎职和享乐。
  ——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一次反腐倡廉工作会上列举了一些政府官员的“七宗罪”。
4、 回去之后别忘了告诉日本人,钓鱼岛是中国的。
  ——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黄子华对前来领最佳亚洲电影奖的原岛大地说。
5、如果想赖在福布斯排行榜上不下来,那就买地皮吧,因为土地很容易充当资产。
  ——一位地产商说。
6、即便是罗斯福,在今天的中国政府部门也不可能找到一个职位,他是一个伟大的总统,但他是个跛子,在中国他不可能进入政府部门。
  ——《华盛顿邮报》报道中国公务员的身体要求。
7、中国的人均铁路还不及这一根烟卷长!能不紧张吗?
  ——铁道部一名员工说春运。
8、城市建设得像欧洲,农村发展得像非洲。
  ——辽宁省省委书记闻世震在一次会议上痛批形象工程。
9、我们已经看到,马加爵成了一个调色板,谁愿意,就拿起笔涂那么几下,留下的都是自己想象的颜色!
  ——西祠论坛的网友评论。这位网友认为,马加爵事件有很大的偶然性,一些媒体做“必然性”的文章有点牵强。
10、我讲了半天,新闻才一点点,不如去交个女朋友,新闻还大一点。
  ——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说,台湾的媒体对政治新闻的兴趣还不如对八卦新闻大。
11、学历越填越高,年龄越填越小,官却越当越大。
  ——中组部等部门的联合调查显示,有1.5万名官员的学历学位有假。对此有网友这样评论。
12、官位就差插个草标明码标价了。
  ——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把其执掌的市委大院变成了一个乌纱帽批发部。
13、外商来了招手、有了问题背手、干出效益伸手、话不投机动手。
  ——辽宁省政协委员肖奎杰直言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
14、中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可以坐满两个北京工人体育场。
  ——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王金彪说。
15、放清水,是信号,上级领导快来到。
  ——淮河最大的支流沙颍河污染严重,为迎接检查,有的地方从上游水库买来清水,注入沙颍河。
16、永远没有否定,眼睛里没有蔑视,肢体没有威胁动作,表情没有冷漠。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教授、首席危机谈判专家高锋谈“谈判手”与劫持者谈判时的“行为要求”。        
17、干脆再撞狠一点。
  ——人寿车险新推出车损低于500元不赔的附加条款,引起轩然大波。不少车主甚至产生了这样的念头。
18、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怎么办?!
  ——从“11.21”包头空难黑匣子中破译出机长语气急促的三句话。
19、人不犯傻,我不犯傻,人若犯贱,我必更贱。
  ——专栏作家沈宏非概括的派对着装原则。
20、我自觉和韩非、和苏轼是心灵相通的。
  ——龙应台说,“在中文作家里我欣赏韩非的冷峻,庄子的放肆,柳宗元的内敛,苏轼的舒展,张岱的清澈”。
21、一看《天鹅湖》就等着四小天鹅出场,或是数一数天鹅是24只还是25只,黑天鹅旋转是不是32圈。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觉得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与北京想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梦想不相称。
22、你们吵吧,我打飞机去了。
  ——关于批判还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网争,一网民写道。
23、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敌人的朋友是敌人。
  ——北大教授张维迎以此比喻告诫商界,要选择诚信者合作(朋友的朋友),孤立骗子(朋友的敌人)和助纣为虐者(敌人的朋友)。
24、香港是追赶,台湾是开放,北京是叫整理,上海是吸收。
  ——凤凰卫视时尚节目主持人李辉这样总结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的时尚。
25、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刚刚结束于北京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突然向《易经》开火。
26、医生,请把孩子取出来之后,顺便给我吸吸脂。
  ——广州一妇女在剖腹产手术前对医生说。
27、我们可以说:性,性,性;但我们不可以说:我有一个阴道。
  ——演员影子说话剧《阴道独白》演出停止。
28、六七千人在一个玻璃潜水艇里,坐在一个76万元——相当于一部交过税的奔驰车——的座位上,看那该死的歌剧。
  ——清华大学教授彭培根评价“国家大剧院”。
29、我认识的20多岁的男人总被别人伤害,30多岁的男人总伤害别人。
  ——上海一妇女在酒桌上说。
30、有出息的人付给银行利息,没出息的人才眼巴巴地坐等着收银行利息。
  ——女作家李碧华说她最喜欢的读物是银行存折。
31、起码要让500年后的人知道,“包二奶”不是姓包的人家的二奶奶。
  ——一网友支持将“包二奶”收入汉语辞典。
32、人们想用钞票时,从不看它的发行日期。
  ——深圳一位年轻英俊的男子娶了一个大款老太太,面对人们的困惑,他自揭谜底。
33、现代男人站着理亏,躺着肾亏。
  ——台湾男性文化杂志女作家蓝怀恩感言,当今的男儿太没有男人味儿。
34、 历史上,当大批男性无法结婚时,他们就会聚到一起,要么成为和尚,要么结为匪帮……
  ——一部名为《光棍: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意义》的书引起广泛关注。
35、“亚洲有我,中国有我”
  ——男子110米栏冠军刘翔豪气冲天。
36、中国足球缺的是一块金牌,希望北京奥运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在“国青二队”赴德留学的仪式上,满面红光的阎世铎突然冒出了一句让在场的人非常吃惊的话。
37、我TM真想抽你!
  --某报将导演冯小刚的住址公之于众,在一个新片发布会上冯遇到该报记者提问时怒不可遏地斥责道。
38、我的形象是社会,是大家营造的,不是我个人营造的。
   ——-因绯闻官司,“赵老师”成为坊间对赵忠祥的经典称呼。
39、做爱随时都可以,亚洲杯四年才有一次呢!
   ——在亚洲杯半决赛最后神奇扑出伊朗队点球的中国门将刘云飞,说自己在亚洲杯期间“绝对禁欲”。
40、我爸是干活儿的,我妈是上燕莎的,花钱的。
  ——星空卫视《人小鬼大》节目中一个5岁的小孩说。
41、小女初驾。
  ——私家车后标语。
42、他是我永远的青春教育。
  ——巩俐回首张艺谋,认为“80年代的行为烙印已无法抹去”。
43、我要感谢所有人,包括憎恨我的人。
  ——罗雪娟在奥运夺冠后说。她在九运会上说了一句更为石破天惊的话:“泳池的水不干净,我是干净走出来的。”
44、大干小干,争取翻三番。
  ——某国产壮阳药广告语。
45、其实新郎是谁并不重要。
  ——名嘴李湘情急之下被逼出这样的话,赶忙补救说:“重要的是,我是否幸福。”
46、我听到“娱乐记者”四个字就想呕吐,看到娱乐版就犯恶心,娱乐新闻简直就是大粪坑。
  ——崔永元对现在的娱乐记者和娱乐新闻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愤怒。
47、现场的女顾客如果当众脱光衣服(仅留贴身内衣),就可以跑到三楼免费穿走一件任何价格、任何款式的羽绒服。
  ——西安市一家商场为了促销作出的许诺,引来了众多实践者。
48、要老公还是要钱?要钱。要父母还是要钱?要父母。要国家还是要钱?要钱。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总决赛上,陕西选手姚佳雯如此回答评委蔡澜提问。事后,姚佳雯的妈妈解释女儿是把“国家”听成“婆家”了。
49、我会事先跟嘉宾说,不哭可以,但是想哭的话,千万别憋着。
  ——主持人朱军受访时这样谈起《艺术人生》的煽情。
50、我是一个新娱乐时代的试验品。
  ——-“成熟”了的赵薇表示,“我虽然经历了很多,但我的本质没有变,永远不想改
1/3/2005 7:23:00 PM (#2391496)
JTL 该角色已不存在
都是在表现自己的思想吧..,...
3/5/2005 3:24:00 PM (#2776951)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42.

奥斯卡在上个礼拜颁了奖,然后很多人就开始向这个即成的结果开始投去鄙夷的眼光。这种眼光我在几年前也投过,再向上退几年,我所能投去却只能是崇拜的眼光。看来自己真的老了,没有精神了。

这个黑人的主持真的很令人失望,除了开始的一段的尖刻以外,再也没有了什么神来之笔,和去年的比利克利斯托佛相差好远,远的我都无力去了解他的姓名。搜索了半天记忆,只记得他在埃迪墨菲的《肥佬教授》里串过一次夜总会的“笃栋笑”或者说“单口相声”,印象不是太好,反正是个五行欠打的角色。

颁奖嘉宾半天只看到一个罗宾威廉姆斯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还有结尾的“Mr.Fuck & Mrs Fuck”。罗宾威廉姆斯的那一段超级模仿秀,马丁斯科西斯,罗伯特德尼诺,杰克尼克而森,马龙白兰度... 让人拍案的神似(可能对于马龙白兰度,我还是有些敏感)。不觉让我想起了金球奖颁奖礼,他在接受了终身成就奖时的那一段近乎疯狂的致词。我突然对这个老人家致以万分的敬意。他冲着台下的吉姆凯瑞大喊“吉姆,我们喜剧演员终于拿奖了”(具体的想不起来了,大概意思而已),真是时势弄人(喜剧演员看来在那里都是叫座不叫好)。

吉米福克斯拿走了最佳男主角,只能说恭喜,而且对于奥斯卡自己的坚持也报以敬意。好就是好,我们不能因为什么人的转型或者成熟就给个奖吧!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马丁斯科西斯,既然最好的已经过了,不用在补饭票了!

还有一个让人报以敬意的还有一个——克林特依斯特伍德。几年前,他老人家不顾观众的感受和许娘已老的梅里而斯特里普在《廊桥遗梦》里上演着肉麻,想想都让我直起鸡皮。不过这两年的奥斯卡让我着实的改变观念,他老人家竟然如此让人刮目相看。不过最让人敬佩的是他对于演员潜力的发掘,去年的辛潘,蒂姆罗宾,今年的希拉里斯旺克,摩根佛里曼,一干人等将表演奖项席卷而去,就凭这一点今年很多演员应该使劲的向他老人家身旁挤去。

去年的奥斯卡,设立了两个独立的单元向过世的葛里高利派可和凯瑟琳赫本致敬,而今年的马龙白兰度只是在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声里以五个画面再次出现,真是唏嘘!

章子仪的英文极具中国特色!但相比白灵在柏林作出无人可及的种种行径,又有小小的敬意产生!

奥斯卡,oscar,金像奖,学院奖... 年年有今朝,岁岁有今日!
4/15/2005 8:52:00 PM (#2991296)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43.

前天,又一次回味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例如:至尊宝七伤拳加重,双手行走掉进坑里,二当家大喊一声:“屙屎!” ;至尊宝向紫霞流泪吐露那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告白是,周星星竖起了中指;Only you前猪八戒用手扣弄着硕大的鼻孔,然后手指在木栏杆上摩擦;盘丝洞内,转世的菩提向手下说:“继续,你抄下面…”喜剧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周星驰的喜剧。
每次在看过周星驰的电影时,不管是第几遍,我总是能发现或多或少的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细想之下可能不知费了演创人员多少的脑细胞,但影片的连绵不绝让观者无暇顾及一些本应产生巨大爆炸力的片断。《国产零零柒》里,开始我只注意到了达文西在地下兵工厂或者军事基地里对着墙角的痰盂小便,很多遍以后才发现,墙上的水渍自上而下清楚可见… 达文西竟然这样的事都干不来?不知你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我无意去发掘喜剧影片隐藏在其后面的被无数人拿来说事的伟大含义。喜剧的作用只是让人发笑。如果一部喜剧片没有做到这一点,或者说笑了但是让人很是产生导演低智商而不是自己低智商的感觉,那么显然影片的质素让人怀疑。
不可否认,几乎所有的喜剧片自始至终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自己生活的宗旨:皆大欢喜,惩恶扬善。努力的让观众去触及平时没有机会感受的“人性善”这一谎言,相信世界的美好,真爱的伟大。既然这样,“正”与“邪”之间的斗争在喜剧片里成为最大的卖点。相对于“正”派的角色大多数的一根筋式的人物,再加上这几年大家喜欢给“邪”派角色增加背景,增加血肉,“邪”派的角色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要么就是顽固不化的大坏蛋。如《少林足球》的强雄,《鹿鼎记》的鳌拜… 当然他们的结局就是一个样子。要么就是那些表面流气而编导费了不少笔墨增加人性的失足者。如《食神》里的那群庙街黑社会,《喜剧之王》里的不良少年… 而这一类角色在周的影片里特别频繁的出现。还有就是那些表面道貌岸然实际充满毛病的好人,这一类人在周氏影片被很用力讽刺,但他们始终是好人… 单纯的人在这里是看不到的。《食神》最为突出,不管是男女主角,还是配角,每一个人都有让人难以容忍的缺点,但最后还是要回到喜剧片不变的宗旨上-皆大欢喜,惩恶扬善。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总是对那些言行各异甚至怪异的配角抱有很大程度的关注,我更愿意看他们出来搅局,出来献丑。李建仁的“如花”已经成了“美女”的最害怕的修饰语;苑琼丹的“老鸨”;李兆基,黄锦江的“恶人”;刘以达的变装“线人”;一个脸长,一个脸方的两个“四眼仔”;达叔的“三叔”;家英哥的“达文西”… 写到这里我的脸上已经堆满了笑容。
周一直在努力,外界也不吝啬地给予了很多的评论和称谓。但就如同周自己说的那样“我只是一个演员”,对于高过的或者低于的评论和称谓,我想周只不过一笑而之。而外界的评论和称谓,除了对于喜剧片的主旨的理解外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个人的主管臆断。就如同中学课本上的峻青先生的文章,文革时的大字报一样散发着空洞可笑的光彩。
当然,相对于越来越简单的周氏影片,《大话西游》用了两集的篇幅向我们讲述了两段非比寻常的爱情故事。倒叙,插叙,直叙交叉运用,人物不断自由出现,跨越500年… 显然这刺激了那些上纲上线惯了的“主义”主义者。曾经拜读过一本《大话西游宝典》,除了收录的剧本我很欣赏,周的影片表我很需要外。那些自以为是的评述,以及从网上截取的文章,着实让我感觉象又看了一次《女友》杂志。看着空洞的文字,还有那些莫名其妙的产生的喜剧效果,让我笑得很难受。你真的看出了什么真谛吗?你知道白晶晶爱的哪一个吗?你真的知道至尊宝爱的哪一个吗?很多问题要回答。
周的影片越来越简单,简单的只是为了我们发笑。那些让需要发现的细节也越来越少,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也越来越少,我们也就少了很多重新再次发笑的机会。每一个桥段已经变得平常,虽然同样浓烈,但酒总是一次性的。它的后劲只是晕眩。
《功夫》的出现有着它的必然。《少林足球》里的特效小试牛刀所产生的效果让很多观者耳目一新,很多看来深不可测的内功可以这样表现,太极原来可以这样的… (我们不能不佩服周先生的想象力)我想正是这样的特效才会让周先生去试图表现成人童话里国人含蓄的只能出现在子面上的繁花似锦般的气与劲。《英雄》里的人物仍然在肉搏,只是箭阵开创了新的一种战争模式,而后遭到了很多人的滥用。《卧虎藏龙》里的轻功,让后面的人吊钢丝的难度越来越大。《少林足球》也有人模仿,可惜只是一个烂… 国人一向都缺少的创造力。周总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创造者,虽然他很多的电影都或多或少抄袭。既然已经开创了先河,就没有理由不去继续发扬光大。虽然在我看来《功夫》里如来神掌的隆重登场有如《天地英雄》里佛祖舍利子的灵光普照,都彷佛是无以为继的仓促之笔。但体会到如何完成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即成事实,敞开心胸去想一想,你又如何安排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呢?
《喜剧之王》是我不敢看多遍的电影之一。因为一种难以抗拒的悲凉和哀伤越来越加重地萦绕心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电影如此辗转腾挪地细述出来,让人唏嘘不已。戏里戏外已经分不出谁是谁,因为太多周自己的思想和感觉。
5/14/2005 11:42:00 PM (#3135893)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44.

好久没有动笔了。由于开始在自己的家里开始宽带了,所以… 理由很勉强,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管不住自己。网络资源就像个巨大的吸盘,吸收了我大部分的注意力;表面的繁花侵蚀着我每一根兴奋的神经。这难道就是我的弱点?
用Emule down下了自己找了好久,盼望了好久的电影《美少年之恋》。故事倒是很简单,但是,几个出入的任务却以跨越时间,年龄的方式,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杨凡的电影,别人都在说唯美。有幸自己看过了《游园惊梦》《桃色》,还有一部是三个短小故事组成的电影,不记得名字了,只记得是林海峰和吴倩莲的那一段,吴奇隆和张艾嘉的那一段,赵文宣和张曼玉的那一段… 如同一个人生的历程,杨凡象中魔般疯癫了。他的主角都是神仙美眷,又不断地出现自恋,自虐,而欲望却牢牢地控制着每一个角色,如同天罗地网般,思想如何的转来转去,始终逃不过去。看来这不仅是我的弱点,也是杨凡发现的人性的弱点。相对于后期作品的难以控制,早期的作品显得素朴,然后让人亲近。
影片的一开始,Sam问Jet:是否在拍拖?Jet回答:是。恋情就像捉迷藏一样,让一个甜蜜,让一个酸楚;或者说让一段甜蜜,让一段酸楚。而特别是发生在同性之间的恋情,一切都是在重复,偶遇,相恋,付出,三角,离开,分手,然后痛苦,然后再轮回。我一直都没有理解到Sam同舒琪间的感情,只有去猜测。两个异性的同性感情者为了躲避外界的压力而在一起。但我这一猜想很刻意,因为除了偶遇那一段,两个人再没有交织对手,欲说还止。让我有些感觉像是断层一样,也许是杨凡在试图开始两条线后局限于主题,而放弃了另一条线。浅色的舒琪亮丽登场,深色的舒琪沉重而妖媚,很难统一到一个人身上,太多的东西没有说出。
吴彦祖的表现,只能构说本色演出。自己身上的太多东西附在了Sam的身上:二把刀的白话,初入道的羞涩,不知如何表现的演技,坦白的眼神,还有就是身上因为英俊而带出的诱惑力。不过也正是以上的特点,很贴切,但不生动地表现出Sam的个人特点。穿制服的父亲带给他父权的威严,让他畏缩;母亲的慈爱,让他退却;欲望同时也在推搡着他,三者的力量将他逼进了墙角。就如同母亲发现他的第一次吸烟,父亲发现他的恋情,他所作出分表现一样,只是吴彦祖身上强烈的ABC感觉,让他淡化了本应制造出的强烈效果。父母的普通话可能是导演用来解释吴彦祖的白话;也可能是在暗示着他们更加保守的性格,更加传统的文化背景,更加不容动摇的个人信念,这一层的冲突倒是很是强烈。然后父子两人真的很像,曾江也开始在阳台上吸烟了,结局不外乎两个:不是曾江自杀,就是Sam结束自己的生命。
冯德伦的美少年的形象,从开始就让观者为之一震,看看沾叔失态的表现,就知。他就像一只特立独行的天鹅般自恋而自尊,同时也在期许着不可能拥有的感情,但他始终摆脱不了身上的魔咒。就如同《天鹅湖》的天鹅公主,享受着自己所带来的影响。他始终想将感情从自己的“工作”中抽离出来,他也在努力争取,但当爱情在看似来临的时候,突然地悲剧性的结束了。杨凡没有交待Jet的任何背景,是为了让他更加特立独行?还是让他脱离世俗?让他更加难以琢磨?让他的风尘淡化… 也许杨凡是想塑造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但又驾轻就熟,自由出入的欢场浪子?情痴?好像很是成功。外界看来更为荒淫无度的同性感情圈内,打造出如此的形象,杨凡同时也在意图让外界良好地改变看法,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尹子维的KS。那一撇带着邪气的笑容,我想足以打动很多初战江湖的孩子,这种诱惑也是Sam无法抗拒的。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互补,就象阴和阳一样,也一如俗语离的小姐爱流氓。KS一出场,浑身都在散发着男女通杀的气焰,是你能躲得了吗?而他也不过是在上演着圈子里很平常的始乱终弃罢了,我是觉得无可厚非,一种生活而已,因为太多了。
阿青的演员太过陌生了,而且相对于另外三个的光鲜,他显得那样的暗淡。他的命运也同样是几个人中最为曲折的一个,为什么?这也是这个圈子共有的气息,男人总是被外表所吸引,英俊就是杀手锏。你必须用付出来挽留。这在异性恋中同样适用。杨凡也没有逃脱这个俗套,这是叫正视呢?还是叫肯定呢?或者叫发扬?
现在再回想一下,这个童话爱情故事里,没有谁是错的,如果只是说爱情;每个人又都是错的,如果只是说道德。观者无所谓的接受,还是被刺一刀般疼痛?不得而知。只是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后,才看到这部电影的我来说,十年前我想我会感动不已;而现在只能这样了。
还有忘了问一下,那个旁白的是不是张艾嘉?虽然让清洁更加明白,但太过婆妈,絮叨,不要也罢.
5/15/2005 3:33:00 PM (#3138785)
冬眠状态通行证 wc


级别:1
来自:(广东) 广州
诞生:8/27/2003
几好!!
5/25/2005 10:58:00 PM (#3189984)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45.

你有多久没有进过电影院看电影了?我已经有五个月了。去年的圣诞进了电影院去还债,欠周星驰太多了。而后就一直等待下一个进电影院的机会。曾经是《孔雀》,最终由于档期,还有时间安排,错过了。那么只有再等待了。

而对于《孔雀》,幸好还有DVD.

去年以至前年我都有购买《新电影》杂志。从《孔雀》开始投拍就对她有了充分的了解,而且由于《新电影》的过于暧昧的吹捧与赞扬,我开始是很抵触的,当时的想法是:看你怎么摔跤!直到剧情的刊登,我才开始有些期待。原因很简单,我的家也是兄妹三人,我是老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因为幼时用药落下的病根,姐姐的倔强,还有我的性取向。若有若无的相似,我彷佛开始等待自己的故事一样,盼望这《孔雀》。

最后上档的版本删除了弟弟同性情节的那部分,我觉得挺失望,因为加上这一段可能就更神似我了,而且让后面的故事里,果子和姐姐对于在老人院里的出现那么紧张,缺少很多的支持。在看电影的时候,当遇到角色最尴尬,最狼狈的之后,我总是会不忍目睹试着逃避。弟弟的故事里,我在逃避,当果子假冒警察送伞的时候,当弟弟在教师里被哄笑的时候… 弟弟和我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丧失的自信心。这很大的程度是来自于青春年少时的虚荣心受到的严厉的挫伤;欺骗曝光后受到的杯葛;一份刚刚升起的热情被狠狠的打落,原来自己不是可爱,而是可怜;父母的责骂声在邻里之间穿梭… 虽然不是100%但我竟然神似的几乎遭遇过。于是当弟弟在电影院里傻笑,瘦弱的背影在街头徘徊,模糊的身影在老人院出没…我前所未有的感触,因为惊动了心灵最软的地方,或者说揭开了隐藏试图消失的伤疤。

弟弟也在逃避。青春的事情在回过头看的时候,显得那样的青涩而荒唐,甚至可笑。一个太过于认真的年纪,让弟弟背上了太多的包袱,而这其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是自己给自己背上的。在弟弟的心智完全承受不了的时候,他只有逃避,在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也是很多青春不太顺畅的人作出的大多数的选择。你如果让他细指到底在逃避什么?或许他自己也非常模糊,混沌而茫然。而以弟弟的个性真的太不容易与外界融合,些许扭曲的心灵,脆弱而敏感,很容易为外界而利用,于是弟弟灰暗的谢幕,而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荣归故里。当真优美和杜丘在啦啦声中奔驰的时候,昏暗的灯光下,依然瘦弱的弟弟回来了,像个讽刺般回来了,携家带口。显然,杜丘的潇洒也在指向弟弟。

没有人愿意去问弟弟那只藏在裤兜了的左手,因为这个家庭没有人愿意再去解释残缺和痛苦。看着父亲狼狈的碰到自行车上的啤酒,弟弟不合时宜地笑了起来,父亲一个巴掌告诉我们,弟弟的外界遭遇其实就像这个场景一样,在不合时宜的时候,不合时宜的作为,不合时宜的结果。

弟弟搂着别人的孩子,听着那个女人唱着《挂王八》,那个表情像极了我那些匆匆为人父的中学同学。我没有看到所谓的天伦之乐,而且这个词在这里真的很讽刺。一个丧失了所有锐意的人,在一个毫无方向的环境里,无所适从。

顾长卫很聪明地走在写实的这条路上。不需要太多的象征,人物的遭遇已经很有张力了。

但对于姐姐的故事,顾导演选择了很多有象征意义的道具,从天而降的降落伞,普通话,乒乓球,玻璃药瓶…

姐姐的不安分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但很可惜,时间,空间,甚至性别都让她的不安分变得突兀,与外界格格不入。她和我的姐姐差别太大,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联系的了。姐姐努力地试图掌握甚至想改变自己的人生,但她的每一次选择都在表面看来或者说外界看来时错误的不可接受的。她试图用乒乓球说明自己的能力,但可惜男人并不是都喜欢好强的女人;她大胆而且近乎狂癫地想用自己晚会降落伞,一个喜欢好强的男人退缩了;她用苦肉计试图从一个男人那里提取些许温暖,男人在压力下自杀;她选择很多中国妇女唯一的有效的改变生活的方法——结婚… 当她挎着行李走回父母家的时候,她已经彻底地沉默了,直到最后,她放声地哭泣,那是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的无以承受。

那一朵朵天外飞仙般的降落伞,还有那些欢跳的女伞兵,还有那个如一道阳光的英俊的男伞兵,那一把只能在广播匣子里听到的清脆的普通话(与哥哥两次出现的整点报时相呼应)。还处于懵懂阶段的她,就像开窍一般,在心灵伸出点燃了希望,这个希望虽然历经风雨,但始终微弱地燃烧着。姐姐可以偷取母亲的钱,然后将这些钱买来的东西一一丢进河里;可以“借用”四周飘舞的锦旗缝制自己的降落伞,然后用自己的身体换回它;可以在自己的手臂划上伤痕,博取一份亲情;可以简单地只是为了离开刷瓶子的工作,没有任何缘由地嫁给一个没有感情的人… 伞兵的形象光辉的如同现时可见到的任何的偶像,即使他已经离你而去,姐姐也在幻想他的仍然如同阳光一般。直到最后,伞兵狼狈地吃着包子,平庸的干着琐碎的事情,身边的女人也平凡的可以,支持她的希望破灭了。

从开始的刷洗药瓶子,平庸,还有周围死寂一般麻木而迟钝的女工,姐姐的光彩跳脱着;然后坐在瓶子堆上想办法,然后被推在瓶子堆上,狼狈地来回撞在上面,周围仍然死寂;然后用瓶子熔化制作工艺白菜,她在真正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朝夕相处,她突然发现了瓶子的别的用处,她认真的接近执着… 其实这些只是无奈的选择。那些透明的瓶子清晰地反映着姐姐不断在追求的方向,姐姐努力地撞得头破血流,清脆而透明,但质感依然。

导演在那些极具象征意义的道具上的使用,除了蓝色的降落伞,其余的都是相当的自然,信手拈来。作为摄影师出身的顾长卫选择了大巧若拙的质朴手法表现琐碎的故事,交相互应,相得益彰。淡而清的镜头画面,朴素而深邃。但清洁的安排方面,姐姐的故事显得有些游离而独立,哥哥和弟弟的故事相辅相成,充实得很多。

相对于姐姐和弟弟的头破血流与暗淡。哥哥的故事有着父母盼望的结局:相知相亲的妻子,即将到来的子女,当然还有财大气粗的气质。因为幼时落下的病根,从小就生长在偏爱和教唆环境里,他的性格和品性逐步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而成长形成。可惜,我的哥哥却没有这么幸运,很多人也没有这么幸运。

哥哥的出场,我在想,可能又是一个如苦儿流浪记般的故事。同哥哥的肥硕身形相称的是,他的故事总是带着些许的喜剧气息。我开始可怜这个角色,甚至想他会不会成为被调侃的对象吧?故事一步步展开,才发现担心是多余的。他比任何人活得都八面玲珑。如同身形一般的宽阔的心胸是向着那些针对他的人敞开着的;笑呵呵的脸庞同样也不吝啬地堆向他们;当他拿出那一箱香烟的时候,再没有大智若愚这个词更形象了。当然,这一切和父母的悉心调教是分不开的,父母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教会他学会觅食,保护自己,甚至不惜牺牲别的子女或者更进一步让别的子女成为道具让他练习。看着弟弟妹妹舍不得让出的糖块被他用来喂食自己的鹅,这种习以为常的举动又似乎超乎想象;他本能或者被教唆地拿着烧鸡去安慰喜子一伙,任凭他们对妹妹的口出秽言。这就是生活教给他的防身本领,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不去这样。他可以在任何事态向着有利他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以沉默来默认这种发展,虽然这让我觉得有些厌烦,但是在最后,我甚至在但愿多有的人都如同哥哥般收起聪明,暗藏城府。

导演让哥哥单相思的丰满的初恋对象醉酒而卧,口出秽言,用以来对比生意忙碌兴旺的哥哥,虽然有些一厢情愿,但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至今还记得哥哥拿着灿烂的葵花向着女人迎了上去,女人厌恶的表情。

还有那个吞食鼠药后,痛苦扭曲的大白鹅。白鹅的划出的每一条曲线,都变成用来巩固这个家庭的力量。姐姐和弟弟从此也像父母一样,彷佛欠下了哥哥的债。哥哥对于自己的被刺以及大白鹅的死,轻描淡写的带过。虽然肯定又眼泪与分满,但如同自己的被欺侮一样,他敞开了自己,生活看来真的就是这样。

天底下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在《孔雀》里父母身上真切的体现。当然根据不同的子女他们有不同的方式,虽然难免偏颇,但所有的落脚点却都是在爱上,这不需要语言来反复强调的。

对于哥哥,他们彷佛欠下了一世的债。在哥哥的妻子提出另起门户的时候,母亲的眼神已经充满了失落和惊讶,她已经完全认为自己应该去用终身来还这笔债。处处的留心与偏爱,让他们在那样一个经济拮据的年代,顾此失彼,甚至有些扭曲地对待别的子女,要求别的子女,但这都是小非。母亲可怜地接受别人的责骂,在大街上追逐疯狂飞翔的姐姐,为姐姐缝制结婚的棉被… 母亲表面都是非常气愤的,但过去的就过去了,母亲非常的超脱。虽然在弟弟这一段里,弟弟在哥哥和姐姐的夹缝里彷佛没有什么特别照顾,但当他返乡的时候,父母坦然地又背起了担子,欠的债终究是要还的,他们自认为是讨不掉的。

全家一起狼狈的打媒饼,为过冬而准备的西红柿酱,晾晒的萝卜干,自己做的松花蛋… 也包括缝棉被,顾长卫带领大家集体怀旧,那些淡然的往事情节再次浮了上来。生活就是这样堆砌而成的,简单而难忘。背景音乐有着强烈而浓郁的七十年代的色彩,虽然我不了解那个年代,而且期间也没有出现样板戏,但那些荡漾着前苏联气息的配乐和配器,恬淡而安详地烘托着整部电影。那个中原小城镇上发生的一家五口的故事。

三兄妹都错过了孔雀的开屏,就像自己的命运一样,因为谁也没有想过孔雀会在冬天开屏。孔雀的叫声透过冬天稀薄的空气在城市上空回响。
5/26/2005 11:27:00 PM (#3195642)
Kenthy 该角色已不存在
楼主好厉害!!!!
特别喜欢写的有关《东宫西宫》同《虎度门》
很精彩
6/5/2005 10:38:00 PM (#3243499)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46.

6-5

因为比较喜欢陈奕迅的歌,然后听到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现在的状态就如同《神经侠侣》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一样,于是欣欣然购买了盗版的《神经侠侣》。之所以港片也购买盗版,我不是不爱国,不是不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只是,首先,本人虽然不才,但仍然能够听懂几句白话;而且,经过长年的观看西片盗版的锻炼,已经练就了一目十行的看字幕的本领;其次,港片之所以被称为港片,语言的特点非常明显,很多台词与独白直白地被转译为普通话,听的时候很不舒服;而且现在的普通话版的翻译水平严重地不如前几年的台版翻译;再次,我过特有的电影审查机制,让港片里一些反叛的闪光点消失殆尽。举个例子来讲《旺角黑夜》里,南洋来的张柏芝和内地来的吴彦祖是老乡,为什么?

于是在购买盗版时,反复在问那个眉目似乎清秀的靓女,是不是粤语版?答曰:是,国粤语都有。似乎清秀的眼睛眨都没眨,我就坦然买下。结局呢?我以上的如此长的不入主题而作的铺垫就是空费口舌地说明,是普通话版,而且片子的左上角和右下角不停地闪烁着某家出版公司的标志和大名。我在失望中看完此片,然后发现自己更失望了。

当然,片子里用了很大篇幅讲述的陈奕迅的状态,我还是很能理解的。只不过,吴镇宇的无啦啦出现,让整部电影看上去,松而散。欲言又止,做贼心虚般的两条线并行的电影手法。考虑到给吴镇宇配音的老兄,不痛不痒,不咸不淡,不中不洋,不抑不扬的质量,平淡如水,显然让吴镇宇所演的角色丧失了百分之五十的光彩。再加上本片的导演和吴镇宇共同合作地将这样一个精神病患者,刻意地塑造成一个正常人样的患者。除了吴镇宇的眼神游离地接近于关注,偶尔的爆发性的肢体语言,与常人不同之处,很大一部分都落在了语言上,但可惜… 我理解吴镇宇的角色整个疯狂的过程,也明白他失常的落脚点和程度,因为导演婆婆妈妈的讲过几遍,但结合到老套的疯而复常的情节,吴镇宇之所以接这个角色,在我看来只是为了和那个叫菲菲的女人在林忆莲的歌声中上演激情戏。那个便宜真是着实占了个饱。

陈奕迅离开英皇加入环球,一年多主动不开工,印象中只是为“中华小姐”唱了一首主题曲,还有就是他自己有了一个女儿。一年的惨淡经营,还有的为人之父,让陈奕迅可能成熟了很多。以前的毛躁和自信过度而表现出的多动症,已经收敛了很多。也是因为这些,本片正如陈奕迅所说的,自己按照自己来扮演这个角色。如果导演也是这样想的话,我们可以把本片中的很多情节拿出来,暗有所指的和现实拉拉关系,不满,抑郁,不得志,迟钝,还有希望来临后的期许… 只不过同一个导演犯的同样的错,后半部的如同吴镇宇疯而复常一样,陈奕迅向罗拉学习,快跑中找回自信,用心可以看到,只是剧情安排老套而刻意… 整个人浮着,没有支撑。

容祖儿那张面盆一样大的脸,赤裸裸,坦荡荡地告诉大家,我就是这样一个直来直去的初生牛犊,一根筋,一个表情,一个眼神… 印象中,容祖儿曾经扮演过的角色都是这样一根线式的人物。

可惜了林忆莲的歌声。就像便秘的时候听到R&B…
6/7/2005 9:50:00 PM (#3252934)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47.

6-7

去年的一段时间,无线的大大小小慈善晚会上,都可以看到四个面目不太清楚的女伶,唱着大家熟悉的别人的歌,或者大家不熟悉的自己的歌。四个人的名字已经不记得了,但看那个阵势就知道无线又不知收了哪家的好处费儿力捧此四位新人。但是,对于我这个听惯K歌的、对唱歌只有好听和不好听评价的普通人的耳朵而言;我向朋友说:如果香港乐坛把希望放在这些人身上,香港乐坛也就完了。我当时想:看来这几个人,不定谁就要拿所谓的“年度最佳新人奖”了。幸好,冒出了一个薛凯琪,不是说她唱得如何如何,主要是不是那四个人就行。坦言讲,她的那首《乜乜乜的回信》我只听过两遍,并没有记住什么旋律,只是她力压那四支嘢,而顿生好感。

在香港做艺人,真的要非常全面才行。两栖是最基本的,四栖,五栖都不多。薛凯琪在突然地被拔起后,坦然地走上了影视歌三栖明星的发展道路。《学警雄心》《早熟》短短几个月,造星的人,赚钱的人蜂拥而上,Fiona在大家面前也混了个脸熟。不过,两厢对比,不难看出的就是我老生常谈的那句:导演的力量。

《学警雄心》里,人物众多,大家都是新进演员,戏份相仿,导演不可能放很多的心思在一个人身上。再加上《学警雄心》从一开始就打着《新扎师兄》的翻拍的旗号,很简单戏份应该主要是集中在与《新》剧的梁朝伟和刘青云相对应的吴卓羲和陈霆锋的身上,Fiona的表演只能让人郁闷。和她的演技很相称的还有剧中很多人,生涩和浮躁,打个比方就如同没生过小孩的人学分娩,只能是扯着喉咙喊,因为她不知道怎么疼。如何融入角色,体验角色是每个演员都要学习的,可惜无线这个流水线里没有给他们很多时间。面对这一群不知道如何笑,如何哭的演员,Fiona差得不太抢眼。

而《早熟》里,Fiona却很轻松地将年轻人的青春与冲动,演的很是那么回事。为什么呢?老生常谈,这就是生活。为什么《学警雄心》里就踩不住生活的步子呢?请问尔东升。都是富家女,为什么有两种不同效果呢?富家女给人一贯的印象都是骄娇二气,如果刻意地只是让她表现善良,体贴他人,只能适得其反。相反,自私,任性,加上一个为了爱而不顾一切的帽子,就看上去顺眼多了。再加上良好教育给她的大方得体,着实让大家羡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Fiona营造了一个自由的环境。你就是在演自己,想一想自己平时面对这些问题会怎样?我想这两句话应该告诉过她。

房先生的表现略显不知所措,不过遇到这种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他的脸上不时地被化妆师涂上不同色调的油彩,为了表现他的一路艰辛,未成人先为人父的一路狼狈。但好像时间上没有处理好,一会黑,一会白,一会黑…

青春就是这样一个产生问题的阶段。本片很坦白地把浪漫的后果揭开,当爱情遭遇柴米油盐时的变化,浪漫越来越少,对话越来越少,痛苦越来越多,怀疑在产生,悔恨在加深… 听说香港的长辈会带着儿孙来观看本片,因为说教总是不如演绎来的深刻。少年人的豪言壮语在历经电影里的个个击破变得幼稚可笑。

曾志伟和毛舜筠,黄秋生和余安安。前两位过于搞笑的表演,用黄sir的话说应该是一个字“夸”。黄秋生的表现,中规中矩,许多的地方还用力过猛。不过看着两个人在警察局里如同孩子般打闹推搡,真的活学活用《无间道》。余安安其实我更熟悉她上个世纪80年代在无线电视剧集里的表现,《陈真》《大地恩情》还有一个古装剧《书剑恩愁录》?本片的四个配角里,她的表现最为真实细腻,特别是那场女儿提着行李夺门私奔,她追出来的戏,整个表情,从发现的惊愕,到追逐时的不顾一切,到目送女儿背影时的绝望痛心,一气呵成,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份爱在这个时候又是最感染人的。不过可惜她不是所谓的实力派,希望这不是她的灵光一闪。

黄秋生向妻子和女儿突然地递上眼色,让人又是不知所措。因为皆大欢喜的结局固然在所难免,但为什么不来得再艰难一些呢?
7/11/2005 9:47:00 PM (#3471432)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extra

5-28

听到王菲通李亚鹏先生拍拖的消息,是在去年奥运金牌选手到香港“自由行”时,有记者问黎明是否和王菲同来(当时有《大城小事》),有没有见到李亚鹏?当时我很惊讶,曾经因为爱窦唯而甘愿排队上公厕的一代天后,为什么这么“自堕”?其实当时我的消息已经落伍了,因为随后,媒体就以每周一次或两三次的频率开始不断传递着对王菲的爱护。看多了,也就习惯了。朋友说:选择李亚鹏,至少王菲比较理智。他是在指谢霆锋的仍然“幼齿”。

九五年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听王靖雯的歌了。虽然当时还并不知道她是内地到香港发展的产品,但除去她歌声中的那个时候象征着流行与时尚的港式包装与编曲,一把清晰的嗓音可以轻松浸透我的耳朵。《天与地》《流菲飞》《红粉菲飞》《冷战》《棋子》《容易受伤的女人》…我至今还记得我买的那张应该是盗版的精选集里的所有歌曲的名称。而当时的王菲还没有成为天后,同学间说起的只是林忆莲,叶倩文,周慧敏… 而且并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听这时还带着些许小家气息的王靖雯,我也只能用干净两个字来推荐她。

再回想一下,王菲真正变成天后,其后的真正推手应该是她和窦唯之间的离合。很佩服她的经纪人,从一开始所谓的“捉奸”,之后的痴情,靖童的诞生,加上《你快乐我也快乐》专辑的推出。楚楚可怜,但坚毅不屈的现代“秦香莲”也诞生了,那个时候王菲的心情不知如何,但是凭借着出色的公关推广营销,她一跃便高高在上了。《浮躁》的专辑里充满了窦唯的身影,“少的不能再少的歌词,加上王菲的哼哈声”这是我们当地电台评价这张专辑时所说过的。

《只爱陌生人》的王菲处于情感的愈合期。我只知道王菲安心地养育靖童,而专辑的同名主打在很多年后还被史泰隆的一部电影选用,靖童的笑声可能是此曲的最大卖点。《蝴蝶》《红豆》《天上人间》《暗涌》《暧昧》《爱与痛的边缘》《矜持》… 王菲的K歌绝大多数诞生在这个时候,靠着越来越多的扣动灵魂的声音,暗有所指的歌词,特例独行的自我风格,还有那股可以将一切腐朽转化为神奇的冷艳,占据了很多人的耳朵。

谢霆锋的出场又一次将王菲放在了HIGHLIGHT处。由于谢霆锋的容貌与性格,我莫名其妙地觉得两个人很般配(至今也不知道所以然),再加上王菲的那句名言“反正男人都花心,不如找个好看的”。女权解放运动彻底地在大庭广众之下高笑起来,因为这一点,王菲变成了白领的至爱,而且搞得很小资。看着王菲和谢霆锋带着靖童出入,我是否能用“老中青”来形容他们呢?可惜,谢霆锋的成长出乎意料的缓慢,相对同龄的张柏芝的女大十八变后彻底转变成女人的时候,谢霆锋还和TWINS一起“幼齿”。《寓言》专辑的出现一度让我震惊,特别是开始五首互相承继的歌曲,所谓的艺术成分加上大众的喜好,在把你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时候又不忘给你几颗糖吃,王菲无坚不摧,无往不利。《你喜欢不如我喜欢》王菲更加超脱了。

《流年》里收录了小谢的一首歌曲,不知道代表什么?

男人真的都花心,现在所王菲找了个最花心的。两年间不断地同三个女人闪烁在一起,这样的事能够证明什么?能够证明爱情?关心王菲的人在怀疑,也在担心… 其实不必要,相信阿菲的经纪人一个人就可以搞定很多事,狐狸能够骗得了猎手?

《重庆森林》是我看过次数最多的王家卫的电影。从十年前到现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看的时候,王靖雯的那把北京儿话音很重的声音,让我难受了一阵子,夹杂在港台腔的国语配音里突兀地太多。初次上镜的王靖雯让人眼前一亮,自然流畅,以后再也没有看过她如此精彩的表演了,包括《2046》在内。王菲在演技方面只能说是一张白纸,所有的效果都要看导演如何调配了,所以《大城小事》我压根就没有观看的念头,两张白纸加上一个平平的导演,可想而知。王菲对于电影贡献只有《重庆森林》了,虽然明显的浮躁和表情不到位。

写了以上这些,发现原来自己了解的只是王菲的绯闻,我原来也是如此浮躁。

昨天,到处都在说王菲的无限期休息。从来没有想过王菲会将《将爱》作为自己的最后的专辑。我听到过李宗盛关于专辑的评价,每个人都在寻找突破,没有想到过爱情能够让特立独行的女人失去动力。我这样说真的很自私,只是我觉得遗憾,遗憾,遗憾没有完美的一切。
8/8/2005 10:35:00 PM (#3629608)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extra I

7-31

很久之前的一位同事,断断续续的由于自己工作变迁的忽远忽近而有忽密忽疏联系的一位同事;曾经在我的心里激起过涟漪的一位女同事,在不久前的一次QQ聊天中说:她今年会结婚了。我这方面多少有些失落,毕竟偶尔还想过好的东西能够为我保留,而且保鲜。当然各方面的压力是她要结婚的借口,这个借口适用于一切人,所以并不惊奇。然后她又加上了一句:《好想好想谈恋爱》让她坐卧不宁…

《好想好想谈恋爱》间断有过观看。我是个很挑剔的观众,我的准则是:给你五分钟,如果五分钟一部电视剧仍然没有一点可以吸引我,对不起,我要转台。这主要是由于电视剧有太长的篇幅,而我专注的能力有太差。基本上《好》剧在电视上做轮播的时候,我会定下来看,因为什么呢?少儿不宜。不是画面,而是思想。没有谁的生活又红又专,没有谁的生活严格按照马原,毛选,邓理来完成,生活就是大杂烩,不可能产生什么十全十美的透明人。所以面对这样四个健康的追求幸福的感情生活的女性,带着缺点的正常人五彩的生活,再加上较为轻松的节奏,幽默的对白,坐下来看而没有产生受刑感觉的一部电视剧,时间还是过的很快。

当然相对于《好》剧的前身《SEX AND CITY》来讲,《好》剧切实地体现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特色,这一方面值得赞赏,另一方面也有她的无奈,不这样的话,此剧根本不能出街。删除了一切原剧中的肉体方面的五光十色,而点到即止地露出暧昧的牙齿,看着剧中人偶尔潇洒地穿梭,真让人艳羡不已啊!而这一部分就是我前文所说的思想上的少儿不宜,可能是我的思想迂腐的可以,或者是现在的年轻人懂的太多。

每个人都在疯狂地寻找另一半,言谈举止中的再夸张的无所谓都掩盖不了内心的渴望。人注定不是一个适宜独自生活的生物种类,男人在寻找自己的肋骨,女人在寻找什么?今天的女人已经前所未有的解放而独立,物质生活前所未有的不依靠甚至超越他人,但是她们仍然摆脱不了社会长时间来形成的生活模式。我不知道那个结了四次婚的孕妇告诉了毛纳什么,让她这样一个开放型的女人突然拼命的抓住稻草。以此带来的连锁效应,迅雷不及掩耳地将剩下的三个女人各个击破,溃不成军,然后故事嘎然而止。两个没有目标的人加上一个快要失去目标的人,在突如其来打击下向回望去。完美不是经常能遇到的,或者说根本遇不到的。三个人也像是要溺水而亡一般,伸手去抓漂过来的稻草。

我和朋友闲聊的时候说:可能我的内心渴望毛纳一样风情万种的女人,但最后我可能会选择黎明朗。朋友笑了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她的优点同时也会放射光芒。黎明朗在那英风风火火的演绎下,性格就是一根筋;刀子一般的台词,没有加任何感情,像读课本一样汹涌而出;粗糙但浑然天成;让这样一个相貌平平的高级白领显示出了一丝可爱,不娇柔,不造作,难得可贵的爽朗,很和我的脾气,只是不知道两个同种脾气的人在一起,是否会世界大战,此处不得而知。这种人是可遇不可求,而且多半会被世人戴上女强人,铁娘子,甚至拉拉的高大帽子。男人在黎明朗的眼里虚伪而软弱,渺小而庸俗,时刻准备着被撕掉或者自己撕掉表面的伪装,露出丑恶的嘴脸,这也是众多男人离她而去的原因。遇上郭小冬是黎明朗最幸运的事,一个各方面都能够与她互补的人。在黎明朗的眼里他“挣的还没有我多”“比我还爱做家务”“不思进取”… 但却只有他让一个下巴扬的比鼻子还高的女人露出小女人的柔弱。而且并没有几个男人能够容忍黎明朗的豪爽,和黎明朗在一起时刻要留心男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受到打压,生活会很累;任何发生在黎明朗身上的事,她不需要任何解释,任何道歉,我们只看到她一字绝尘而去。每一段即将燃起的火焰都因为她自身的差错而夭折,谁来搭救这个可怜的孩子,上帝在最后又派来了郭小冬。

陶春又是一个制造笑果的可爱女人。虽然她的走姿,她的语气,她的眼睛…都使用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力量去夸张,去做作,不过最后的笑果倒是挺好。她应该不同于另外三个徐娘半老式的人物,青春给了她很多的本钱,但青春并没有给她运气,可能爱情也是需要运气的。陶春的每一次爱情都像是在上一门功课,从开始的某一方面的空白,逐渐充实,然后就是考试,而通常陶春并不能通过那次考试。在“吃一堑,长一智”的名言下,陶春紧记那次的教训,抖擞精神向着下一门功课进发。她知道如何处理上一门功课的问题,但恰恰,两个连在一起的功课那么地不相似,以致陶春永远都不会通过考试,运气成了陶春最大的敌人。终于经过一番番开课,考试的重复,这个跋涉在爱情里的女人迎来了自己想要的。编导没有如原剧般让这个可怜女人遇上不举的丈夫,而只是不能生育的借口。考题的难度大大降低,但在传统观念的冲击下,以及父母亲友团的干涉下,两个人的事变得不再是跨过一个心理门槛那么简单,看着两个绝配的佳人要以离婚收场,不禁让人唏嘘。还好编导又制造了毛纳的不顾一切,顺利地冲开了一切障碍。不同于黎明朗,陶春显得那样小家碧玉,隐忍还带有一丝少女的娇羞,她努力地去不伤害别人,时间,数量的累积,最后有了质量的转变,陶春也就顺理成为最幸福的一个。

毛纳的工作可能决定了她的生活态度,或者说她的生活态度决定了她的工作类型,她是最现实的一个。她的骄傲在自己的每一个层面上洋溢,她的独立生活可以让她感觉凌驾于任何男人之上。所以任何一个男人,即使他再优秀,在毛纳的眼里,那只不过是一个目标;而为什么要树立这个目标,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触动了毛纳的某一根神经,这根神经可能非常表象,也可能发自内心;但无论如何那只是触动了一根神经,持续的时间也就有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毛纳在每一集里都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男人进行着点到即止的爱情,而那有些根本就算不上爱情,只能说是冲动。毛纳是四个人当中对男人最能产生一击即中的力量,毛纳傲人的曲线,夺人心魄的眼睛,好像还有两个酒窝… 她的男友或者说夜伴潮水般涌来… 毛纳一路走来,风姿绰约,万般风情,极具杀伤力。就如上文提到的,毛纳再那个孕妇那里所深受到的刺激至今让我仍有些茫然,是什么呢?四次的婚姻仍然让她找到了看上去如此优秀的男人,而自己仍然孑然一身?孕妇脸上的幸福感,男人眼睛里的体贴不是冲着自己的?还是结了婚也可以离吗,也不妨碍寻找下一个目标… 婚姻的魅力,没有这样诱人过,自己该上岸了… 毛纳的转变让我束手无措。

还有谭艾琳,女作家,想必汉语的水平应该是最高的,当然传统文化的束缚也就最深的,因此她也是四个人当中最被动的,最不顾一切的,一个从侧面讲又是最可怜的。也是唯一一个卷入他人婚姻的女人(毛纳的那次当事人已经故去),她没有坚守住四个人形成的无形的道德模式,不会主动的充当第三者(毛纳的被殴,打消了她在这方面的兴趣)。而谭艾琳被热情烧红了理智,不听指挥的踏了进去;然后灼伤了自己。她无法做到全身而退,付出了代价;而那些代价是她痛苦地撕心裂肺地想要挽留的东西。对于别人的感情,她总是能够用作家的笔调与口吻分析的头头是道,仅仅是别人,当局者永远迷。按照常理她应该是四个女人中独身的最有豪气的一个,只是在深陷感情泥沼,进退维谷的时候,纵使万般豪情也灰飞烟灭了。是不是很多人都有面对旧爱新欢对峙的时候呢?怎么处理呢?谭艾琳向大众展示了最糟糕的结局。当然这是相对那些还有基本的道德良知的人而言,还是有一部分人以此为乐的。旧爱的空白被新欢填补,但旧爱依然挥之不去,谁都会怀疑自己,只是患得患失,不知道爱谁。剧中的谭艾琳是最需要演技的,所有的哭戏,大段的台词都交给了她,于是普通人的受伤哭泣,普通人的絮絮叨叨,和另外三个人相比后,在谭艾琳这里就变得神经质了。怎么解释呢?爱的深才会爱的痛?经过两次的感情往事,谭艾琳已经从中间的疯狂过渡到近乎心死,结局非常暧昧地留下了想象空间,但两次的痛苦还会让她选择旧爱吗?虽然有着合情合理,仿佛水到渠成,相对于黎明朗从未受过这些痛苦,虽然意图相似,但结局不得而知。

四个女人被慢慢推向两个方向,两个已婚,两个仍然独身,而两个独身的身后却牢固地站着伴随她们很长一段时间的男人。在这样一个虽然男女平等,但仍然男性占主导的社会,社会的压力造就了情节的发展。婚姻幸福,儿女满堂,同享天伦是每个人头脑里固守的人生圆满结局,这就是主旋律。本片的主题逃不过,所以再好胜的女人也逃不过世俗的浪潮。我于是很明白上文提到的女同事的心理态度。谭黎赖宁古人的沦陷仿佛宿命般,加重了她的溃败,至少在独身的路上。从这一点上,本片倒是不难发现会成为劝世的成功范例。四个女人的最终是同一个方向的。
8/8/2005 10:35:00 PM (#3629613)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extra II

8-5

美好的东西总是记忆的很深。有时候,不经意间可能会构出一连串的往事。

《交出我的心》是梅艳芳演唱的歌曲,这也是我听到的第一首梅艳芳的歌曲。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事情了,那时,家里刚刚买了电视机,一台长虹19英寸彩色电视机。那是的电视只能收到三个:中央台,省台,市台。中央台在白天还会有一些乏味的记录片和教学片可以看;省台白天转播中央二台的节目,晚上播出自己的节目;市台白天彻底休息,节目从晚上七点半开始。三个台接收效果依次递减,央视的信号最清晰,省台其次,市台有硕大的雪花和跳动伴随,后来有所改善,因为买了台进的信号发射机。那时周二的下午是最难过的,特别是放假在家的时候,因为万籁俱寂,所有有声音的媒体都休息。世界变得清净了,时间也被残酷的拉长了。年少不知愁的我们,只能盯着黑色的屏幕发呆。

《警花出更》(《交出我的心》是她的插曲)是在市台播出的。市台就是有这样的优势,经常能看到一些港台舶来的连续剧,因为山高皇帝远。外面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太过陌生,我们太渴望了解,而环顾一下我们只有通过电视这个媒体,报纸那时都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再加上港台剧集里的任务各个艳丽,白齿红唇,服装总是我们没有见过的,只能想象的,也是买不到的。新鲜就成了吸引观者的最关键的因素。很长一段时间只知道几个港台的影视演员:翁美玲,黄日华,苗侨伟,杨盼盼,周润发,赵雅芝,吕良伟,汪明荃,梁小龙… 这也得益于早期的几部电视剧集:《射雕英雄传》《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陈真》《霍元甲》… 这几部片子在今天看来都可以亲切的加上一个帽子-主旋律电视剧,全部都是抵制外寇,自强不息,政治正确… 也难怪最初几年这几部电视剧在内地来回的轮播,而且在熟的不能再熟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不顾睡眠,忘记吃饭地追看。《警花出更》是这后面的事了。由于当时对于梅艳芳这个名字已有耳闻,还不知道郑裕玲是谁,所以自以为是的将两位大姐在我的心里划上了等号。剧情已经不记得了,好像是和冯粹帆合演的,其余真的不记得了。但主题曲我却记得,可能因为那个时候能记住的旋律本身就不多,而且那些旋律自己一个人小声哼唱大概自己都会觉得傻,所以… 当然记住的还有上面五部电视剧的歌。不管在哪里听到播放,心里总会荡起一丝甜蜜,掩饰不住的微笑会让嘴角向耳根裂去。

很多年后再次听到《交出我的心》,知道了她的歌词内容,然后物事人非,沧桑变幻。我已经不知道自己是在怀念谁,还是在怀念一段时光,有些复杂。
8/20/2005 9:56:00 PM (#3698649)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48

8-20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作为纪念的影片《太行山上》隆重上映,可惜在广州有些剑走偏锋,唱主角的是香港地区来的梁家辉和台湾地区来的刘德凯,当然为了票房无可厚非。只是,我想这一类型的影片对于现在的人来讲,不出这样的招数能有几多人是自愿掏钱,自己上影院看的呢?

在看《七剑》的时候,看到了《太行山上》的预告片,倒很是壮怀激烈,光影特效很有感染力,赤裸裸的血腥和拼杀让同期的《世界之战》的预告片都有些相形见绌。只是总是感觉少儿不宜;而且看着小鬼子在银幕上被砍的七荤八素,总让我觉得有些泄私愤的不光彩之感。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大大方方讲述历史,还是大大方方讲述历史还是太过遥远。毕竟,你看日本的右翼讲起他们自己的历史也是口沫横飞,但在我们看来只是丑态百出。而我们的这种掌握主动权般的总揽大局般的气吞山河般的强者形象,有几多符合历史?说到这里我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被XXX,因为网上作口舌之辩的“爱国者”在义愤填膺的时候都会祝愿谁或谁的母亲或者谁的全家被XXX。嘴上的“爱国者”太多了,只是大脑没有因此长在嘴上,即使长在上面充其量也只是“疱疹”。

我始终相信一点“摄像镜头前的人不会讲真话”,所以养成了在看电影时的自然的逆向思维法。首先是怀疑,然后质询,接着尊重事实,最后对于电影进行分类。而现在的文化产品,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政治正确。而所谓的政治正确也要根据不同团体不同阶级来区别划分的,同样的事情就有了不同的认识。这就难怪一些自曝家丑的影片被禁,而在别的国家获奖的事情时而发生。

《鬼子来了》在四年前看过。影片的黑白基调诱发了我很久前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时的美好记忆,直到主角的头颅被砍下,意味寻常地转换为彩色视角,所有的颜色在血色的衬托下着实有些夺目,也让人饱受刺激。姜文没有想去得罪任何人,但却因为不同的团体的政治正确不同,而注定受到双方面的封杀。

影片的情节我从小学的时候起就接触过相似的内容:自己人以宽大的国际主义的态度对待俘虏,感化俘虏,结尾通常时为了掩护俘虏,献出生命,俘虏流下热泪。这件事我想应该是有发生过,不过这名或这些自己人因为自己的作为要是到了今天,肯定在网上要被人XXX。日本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我们的眼里看上去那样的狭隘,那样的丑陋;我们的在他们的眼里呢?同样的故事曾经以小说,连环画,电视剧,以及电影的形式出现,主角在不停的变换身份,俘虏也根据不同事情的情况在变换身份。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西影厂曾经拍摄过相似内容的一部电影,是旅居美国的华人演员罗燕主演的《陕北大嫂》。罗燕前两年还曾回国制片并同威廉.福特主演了《庭院里的女人》。贾宏声扮演那个俘虏,不过是国民党伤兵(敌我矛盾有所弱化)。结尾,贾伤号后碰到了自己一小撮队伍,队伍血洗村庄,贾人性复苏向自己的队伍开了枪,并且扫射… 我们在这里不仅看到了老百姓的伟大的国际主义,还看到了禽兽人性的一面,多么符合一些人的心境啊!

姜文从开始筹备的时候就说自己要说事实,日本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忏悔自己,我们所说的一小撮人并不是一小撮… 事实到今天我们见到的如同姜文所标榜的一样,但姜文同样述说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国人的愚昧,的与虎谋皮,这种反讽似乎在本片里更加突出。而这一事实是我们不敢面对的。

影片以姜文所扮演的马大山偷情开始,两个人的呻吟和喘息让我荡荡然打开碟机的那份坦然消失殆尽,甚至有些尴尬脸红。八路军游击队以接近土匪的方式让马接收两个俘虏。虽然说伟大一路走来总是要踩伤一些枝叶荆棘,但这与从前的那些高大全总是有些出入,毕竟我们要对待同志要像春天一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冬天一样寒冷… 对待人民群众为何如此寒冷?接着八路军游击队留下了极具威胁恐吓的话:半个月后来领人,否则…。老百姓战战兢兢被迫接受,并非自愿,一路东躲西藏,遮遮掩掩,但半个月后没有来领人… 我们的同志太过粗心,以此引起的结果谁来负责呢?由此,我们的主角在纸里包不住火的情境下,逐渐和自己人分享这个秘密。这个秘密所到之处,自己人无不闻风丧胆。是否太过消极?影片在刻画自己人因为这个秘密惶惶不可终日的同时,并行地向大家交代了日本人在占领的土地上如何同老百姓和平相处的,而且老百姓仍然民风纯朴,仍然休养生息,只不过也交代了日本兵打牙祭时在村庄了捉鸡的场面。说明了什么呢?日本人也是有不同的,即使侵华的日军也是有不同的… 可惜肯定的方面显的过多,不利于打击敌人,鼓舞士气。影片接着描述俘虏接近被发现:天真的孩子在旷野上喊着日本话,幸亏自己摔倒而忘记;仓惶逃窜的鸡钻进了地窖… 自己人终于坐不住了,于是在商量后决定处死俘虏。自己人下不了手,于是请来了刽子手“一刀刘”。陈强饰演的“一刀刘”极具中国传统手艺人走街串巷的能说会道,宛如行走小贩的叫卖一般,只是最后没有能够两刀解决两个俘虏,并自言抱憾终生。这里是不是有一个隐喻:曾经以杀自己人闻名的“一刀刘”却没有,或是不愿,甚至鬼使神差地没有杀死敌人?为什么?跨过鬼门关的俘虏以粮食为诱饵让马交出自己,而此时,日本人已经投降。

日本人怒斥着两名俘虏,大和民族的民族主义在这里被一丝丝点燃,失去的尊严不仅没有拾回,反而成了仇恨的燃料。整个日军的士气被带动起来,甚至已经升华严重到天皇尊严的地步。看来不仅是自己人善于上纲上线。当一个愤怒的人被不断的挑衅,大家可想而知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被激怒的人变成了禽兽,人与禽兽自然地交织着,于是全剧最高潮的部分也就开始了。自己人和日本人在祥和的气氛下,至少自己人是这样认为的,歌舞升平,双方精英尽出。在日本人眼里,特别是在已经变成禽兽的日本人眼里,任何亲昵的举动都是耻辱。于是,歌舞变成了助燃剂,欢笑激化了情绪,直至燃烧。老人,孩子,妇女,男人相继以不同的方式被杀害。而这里面只有陈述饰演的那个火爆脾气的瘫痪老人用自造的火枪制造了不大的反抗,换来的只是更加残忍的杀害。马因为接回相好而逃过了此劫,但显然马还是没有现在人经常提起的先进的思想觉悟,他只是觉得自己的粮食被狗吃了,自己也在仇恨中丧失了理智,变成了禽兽,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由于屠庄的事情发生的安静而全面,参见马的结局,唯一的见证也不敢出来指正,接受大员根本无暇顾及自己人的死活,马大山的头颅被砍下,一切都淡化而去。相信几十年后,其中活下来的参与者会因为睡不着觉,而来到中国,下跪式,鞠躬式也好,谢罪!而我们又如同从前的人们一样接受,甚至称颂…

姜文看来是站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前面的。虽然毛主席一直在说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是忘记批评,就是忘记自我批评。而恰恰是自我批评偶尔提出,常常又被很多人当作汉奸,或者“被XXX”的罪证,善与恶的壁垒真的必须那么森严?我们为什么不能去了解善与恶之间形成的原因,以致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们之间的过渡,我们只能用天生来解释:天生的好人勇敢地击毙天生的坏人;天生的坏人残暴地杀害天生的好人。难道认清看清楚善恶的原因就会泯灭了良心吗?

我们不需要自欺欺人的谢罪,我们同样不需要自欺欺人的英雄主义。看看梁家辉独臂挥舞着大刀正气凛然地向别人头上砍去,效果有些打折。
8/22/2005 1:19:00 PM (#3714637)
lenny 该角色已不存在
刚看完《孔雀》,再看楼主的分析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11/25/2005 11:07:00 AM (#4444822)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49.

1123

最好的时光

候孝贤的电影(我老是将她记成“美好时光海苔”,当然这得益于某位名人在荧光屏上整日的搔首弄姿)。

影片由“恋爱梦”、“自由梦”、“青春梦”三部分组成。但说到梦,除了“恋爱梦”我们还可以看到“梦”的样子以外,另外两个只能说是“幻”。看见别人而产生的错觉,面对冷硬现实而产生的臆想,有些发热发寒时伴随胡话时梦境的意思。影片三部分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配合声光效果,一个“冷”字始终围绕。而这个“冷”彷佛已经是候导演的专利了,好像还没有谁能够将“冷”发挥的这样有层次(可参见《悲情城市》《千禧曼波》…)。“恋爱梦”是初春的清冷,可能舒适写意,也可能是“倒春寒”;“自由梦”是晚秋的清冷,可能是天高气爽,但奈何时间已晚,寒意渐侵;“青春梦”是冬季的寒冷,冷彻骨,是即成事实的无力。从这个“冷”的不同程度,更能理解的是后面两个更有联系,因为第一个希望太大,而后面两个正在失去希望,业已失去希望。所已我至今都无从体会影片名称的出处,因为既然是最好的,那么就应该有好多让人感受到舒心的事、人、景… 但是所谓的舒心我只能在“恋爱梦”里两个所谓的青葱岁月的少年身上,还有在两个人裂开合不拢的嘴角,还有两个人在伞下拉起双手的场景,当然还有那个吻… 但仅此而已。后来的“自由梦”开始营造了暖融融的“红颜知己”“才子佳人”甚至“壮志为国”等画面,但随即就用张震的沉默打破了这种氛围,个人的自由,国家的自由落在了空处。“青春梦”里甚至我连青春都无从看到,就别说梦了,导演用了影片最缺少的东西来作主题,这可能是导演的深意,麻醉的青春,没有的梦想…但又何必去为难主题?

整部电影演员的台词很少,而且导演为了体现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甚至将本来台词应该最多的“自由梦”改成了默片的形式,但这并不影响电影的过程和观者的体会。

我始终在怀疑张震,三个故事里,张震始终显的那样不可思议。“恋爱梦”里,张震不可思议的去了嘉义,我不太熟悉台湾省的地区划分,所以我很难理解嘉义和台北的区别;我不太熟悉台湾省的兵役制度,所以我很难理解和Hakura在一起的日子与和秀美在一起的时光的区别,这些都制约了我去理解Hakura小姐和秀美的区别。所以在我看来张震或是找到了真爱(但太过轻浮),或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或是寂寞难耐… 而从舒琪突然在异地见到张震的表情,我反而很清楚她对于这段虚幻的感情是抱着幻想的,深深渴望的。只是那封被Hakura小姐遗忘的信,使她不敢肯定,而那个和Hakura小姐在一起的男人又让她燃起希望,少女的矜持和怀春的心动在舒琪的身上很真实的体现着。而相反在张震发福的身材和太过闪烁不定的眼神里,我在怀疑他的诚恳。

“自由梦”故事有些俗套,我开始在怀疑是否又是《蔡锷与小凤仙》,我在怀疑张震的诚恳,因为舒琪表现的那样温婉体贴。两位一出一进的女乐伎,舒琪从良回复自由的梦想破灭了。两段舒琪独唱南管的场景,从张震的摇头晃脑到非常坚定,从舒琪的平和到悲伤,一切都很清楚。舒琪也许只是张震发现的梦境,他不愿让梦境成为现实,他只是希望有一个地方让他可以自私的舒适。这一切都让舒琪信以为是所谓的“爱情”,最后时,张震寄来的信只是证明了我的怀疑。也让舒琪最后一次的伤心欲绝。

“青春梦”的开始,两个人的激情戏让我误以为这对冤孽终于在一起了,但不好意思原来两个人是在偷情。我仍然在怀疑张震,他的患得患失。但到后来,我发现舒琪原来更可疑,徘徊在男人和女人之间,还有一个已经死去的女同,或许还有一个即将死去的女同,而她的态度又是那样的不明确,这可以用不想伤害他人这样自欺欺人的话解释吗?颓废,麻木,无望,舒琪隐忍着很深的痛苦,这是张震无从了解的,也不可能理解的。导演没有想去粗暴和一厢情愿地去解决这个问题,留下了一个轮回和重复的画面。舒琪的面前看似很多选择,实际上没有选择。哪里有青春可言,哪里有梦想可想?这也算是最好的时光吗?我的智商出了问题!

很多导演都喜欢故弄玄虚,候导演也有稍许的症状。那个在舒琪黑灰色上装,黑灰色天空之间飘荡着的中式刺绣的蓝紫裙角,让人胡思乱想。

恭喜舒琪由于此片获得了金马奖影后!三个差异较大的角色没有让人产生重复或轮回的感觉,已经很成功了。
11/25/2005 4:40:00 PM (#4446599)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sorry!

刚才在网上看到了《最好的时光》的影片介绍,关于“青春梦”有一个背景如下:

震與靖,激情中。

靖是早產兒,心臟有洞,右眼漸盲只看得到色塊,而且要每天服用癲癇藥。靖是創作歌手,和母親外婆住在一起。靖的女友 Micky ,還在唸書,週末晚上到夜店上班,常常來靖家住,激烈的愛著靖。

震是「數碼服務相片沖洗店」店長,玩 LOMO 相機。三個人無解的糾葛 …… 。

如果是这样,我也就明白了《最好的时光》的含义,不好意思作出了如上的幼稚言语!
11/29/2005 10:26:00 AM (#4464571)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50.

上次买的《摩托车日记》一直没有看,直到昨天。

我一直以为有关切.格瓦拉的电影应该会拍的晦涩难懂,需要消化,需要反胄,需要掉一些头发,需要瞪大眼睛仔细辨别一切的隐喻和细节,然后自己让自己或者装的很痛苦...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将DVD放了这么久的原因。但影片并没有如我想的那样自欺欺人,而是用了一种很丰富的小说的体裁讲述了很有节奏的故事,有一些行云流水,没有阻碍,几乎没有怎么戴高帽(这一条很难得)。当然影片的结尾,我们的切在黑暗里孤身冒着被河水的湍急,河里生物的袭击的可能,自己哮喘病发和体能的限制渡过了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这一点应该让切的追随者感到很热血沸腾。虽然有些刻意,暗示的也太过明显,人物被拔高了,但革命者因此诞生了,我们可以相信这一个切就是后来那个切,因为他拥有的意志。

我是一个懒惰的人,所以我总是用自己那难以被激发的心灵来考虑别人的事,所以我始终在怀疑别人做事的动机和背景。而我可能最怀疑的是那些伟大的让人窒息的光面堂皇的人物。任何事也掩饰不了人性恶的根基,任何时候都不会有纯粹的人。就连我最尊敬的鲁迅先生都会逃避,何况别人。在这个物质化的世界媒体都在说着谎话,我们互相说着谎话,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些谎话究竟能骗得了几个人。

不能再写下去了,我会变成反动派的。
12/26/2005 5:24:00 PM (#4609400)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51.

051221

年前因为百无聊赖,突然心血来潮买下一本《芙蓉镇》,小说。很明显作者带着满腔仇恨来写这本书的,个人的感情色彩和主观主义牢牢地控制着小说的所有因素。关于那一段的历史作者很有力的揭露着,时不时还要加上一段评论,当然是自己的评论... 读着读着不自觉从心底涌出一股腻烦,我突然明白祥林嫂为什么会让人觉得讨厌了。我知道你很可怜,但是不需要活在可怜了。相信作者因为此书名和利都得到了,只是好的东西总是有耐人寻味的一面,难道作者认为本书的精华就在于耐人寻味的迫害中吗?不知道怎么入选茅盾文学奖的?

我怀着很大的希望重新观看了谢晋导演的同名电影。希望不要婆婆妈妈,不要开控诉大会,不要面谱话... 影片仍然继承着小说的“优点”塑造了两个很出彩的反面形象:李国香和王秋赦。这两个很有文化传统根基的人,不仅那个年代,就是现在也存在着很多发扬他们作风的人。有时因为他们的生动我还觉得这两个人其实坏的很可爱,至少要比另两个所谓的主角要面目要来的清晰。

有关文革的文艺作品,我们看到的全都是被迫害者高声的控诉,而从未见迫害者出来反省,这很奇怪,也不奇怪。“一小撮”是在政治环境里我们最爱使用的名词,搞破坏的永远是一小撮。我们要相信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是否是麻痹思想?还是无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是要拿出人口数量来做基数?

写着写着发现自己进入了自己的死胡同,我没有力气去说明什么了。

051222

关于昨天的话题,我仍然想继续。如果一个人在反思的时候,总是想着自己是被一小撮分子利用,自己始终是“无辜”的。那么这还叫反思吗?这只是对自己的辩护,思想上没有任何改变。所以在看《芙蓉镇》的时候,总是产生幻觉:如果没有这一小撮人,是否就没有任何苦难发生?显然这是一种自欺欺人。没有这一小撮,就会有另外一小撮,在任何一个时期苦难的制造都是有它广阔的社会根源的。《芙蓉镇》为了照顾所谓广大群众的情绪,于是着力的塑造着:群众作恶时的思想斗争,如果不帮凶的惨痛后果,强调着即使帮凶也是充满着“社会主义人文情怀”的... 基于影片如此的出发点,影片并没有成为所谓的“禁片”,从某种意义上讲反而变成了“一小撮人”手中的武器,向着另外“一小撮人”挥舞着。

涉及文革的所谓的批判性影片还有《活着》。我们的群众这一次更加没有责任,他们只是傀儡。苦难的产生完全来自于上层建筑。张艺谋在最后没有如原著小说那样让主人公,因为没有了牵挂而超脱。反而暗示了时代的转变,主人公又回到了轨道上来。与《芙蓉镇》相比,《活着》被禁的资本少了很多。但是被禁的反而是他,看来这“一小撮人”又回来了。

另外一部被禁的《蓝风筝》,揭露的是最温和的,但在我看来却是鞭笞的最严厉的。如果有一天《蓝风筝》重新公映,那么真的有人反思了。影片没有给群众任何借口,所有的帮凶可能转眼就显的热忱;而热诚的背后可能是转眼的背叛。整部影片李雪健饰演的角色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可的印象。人物没有给自己找借口,他受到的良心的拷问让他背负上了沉重的枷锁,直到自己死亡。导演也没有给那些帮凶寻找借口的机会:“恶”是在转眼间就汹涌而出的,转眼间就淡忘而去,而这种淡忘让人难以坐定思考。影片的讲述氛围虽然很是祥和,但使用的道具却有着最不祥的暗示:断裂的玩偶,写着姓名红色的绸子,挂在树上的蓝色风筝,乌鸦童谣... 透着一股阴冷。这样的打击一大片“险恶”意图,显然违背了“某些人”稳定大局的政治意图。听说在东京获奖时,我国的代表团因此”愤然“退出电影节,这种抗议是多么的充满着力量!
4/6/2006 4:17:00 PM (#5097748)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52.

060328

一不留神,周末看了三部女性电影《亲切的金子》《无穷动》《我们俩》。也是一不留神,我发现每部电影自己都在观看的过程当中笑的前仰后合,虽然三部影片各有各的沉重。

《无穷动》上映前夕,正好赶上陈XX和胡X的“馒头”大战,非当事人洪晃于是突然跳了出来,向陈XX来了一刀。虽然说是顺水推舟,但也有些棒打落水狗的嫌疑。很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博大的人文关怀的精神宗旨。接着就听说了这部《无穷动》,这才回味过来,原来又是炒作。炒作这东西,真是无孔不入。前两年洪晃出书的时候好像也试过这一招,毕竟陈XX沾点人气。如果是20年前,我想可能就用不上了,那时应该用她妈章女士了。

电影导演宁瀛还有炒作者说:男人无法接受《无穷动》。太小看男人了,不就是几个貌似高尚的高层女人讲荤段子吗。相反我反而觉得导演在某种程度上扒光了几个女人的高尚外衣,在某个层次上来满足如我等底层男士的偷窥欲望,不过我可没什么胃口。和前两年世面上貌似纪事的反映女性犯罪的电视剧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就是扒衣服,脱。李勤勤演的最没有底气的所谓“老模”,把自己扒光后,又聪明地披上了外衣,惹得同情般的姐妹情感;气质最为高雅且深而不露的刘索拉正气凛然的说着粗口流着热泪;面貌和言语同样粗俗的平燕妮夸张的表情告诉大家我就是有钱;洪晃冒着酸气调侃着自己那个由前卫没几年变成主流的丈夫,他们的第一次房事... 影片的冷冷清清的基调对比着影片发生的时间-春节,四个无聊的女人啃着鸡爪,摸着麻将,跳着大绳,看着春晚,听着别人的故事... 然后龇着冷冷的牙,偶尔几句令人惊艳的台词显着深刻和泄气... 这些师奶,除了不买菜以外还有什么动人之处?让我想起了西天取完经的猪八戒摸着肚皮,打着饱嗝说:以我的档次,我不该去追高小姐,我应该去追观音姐姐... 本片少儿不宜,建议夜场播放。
4/6/2006 4:18:00 PM (#5097751)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53.

060331

如果在救自己的同时,发现原来自己可以救别人,那还要说什么?Go ahead!

我花了1.5rmb还有一片面包的一个角,消灭了不知从什么地方钻进来的一只小老鼠。可怜的灰黑色一动不动的躺在那张胶纸上,我没有去看它绿豆般大小的眼睛。像合起一本书一般,小老鼠最终没有逃脱自己闯入人类领地的固有的命运。我用了三个超市的胶袋将它包装起来,它已经预感到了什么作出了最后的挣扎:吱吱吱... 再见了!然后我开始浑身发毛,有些恶心,开始拚命洗手,时不时的张望小老鼠的被俘之地,最后想着这种感觉能够持续多久?

金子用了13年的时间完成了我使用1.5rmb和面包的过程。如果说我在我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心里始终在想着:肮脏灰黑的皮毛,被咬破的西红柿,破损的纸箱... 我想我是无法原谅这只老鼠的。所以我知道金子同样也无法原谅那个绑架自己女儿要挟自己的满是胸毛的老师。

金子穿着13年前的斑驳圆点裙,打翻那盘白色豆腐,然后说着:扑街啦,死残!(粤语翻译,我看到字幕的当口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笑来表达我的敬佩之情)当然我们可以在影片最后再次看到一块类似的豆腐,一块白色奶油蛋糕。金子亲手制作的“豆腐”,吃过以后就会变得干净纯洁(类似粤语电影中的火盆和柚子叶)!金子自己拯救了自己还拯救了很多人,只不过考虑到我消灭一只老鼠都要努力洗手,那么我们亲切的金子会使用多长的时间来忘记这种感觉?

但很显然我的太过单一,那只是金子结束这场拯救以后的感觉。而在这之前,被害男孩的魂灵始终伴随着金子,如同鞭策一般。狱中金子在经过哭泣的开始以后,脸上开始时刻闪现着“长今”式的甜美笑容,即使在她将漂白水撒进饭菜当中,亲手喂给胖女人的时候,她的笑容从容而大度。一大批人为之而倾倒,亲切的金子如同耶稣般受到人的朝拜。不知道是金子利用了宗教,还是宗教感化了金子,也许金子看到了所谓宗教的欺骗性的一面。剪去极具欺骗性的天佑我们的糊涂思想,原谅可能意味着纵容,惩戒也许意味着拯救。我甚至觉得金子用了13年的时间研究出了“圣杯”的来龙去脉,而很大程度上让自己变成了“圣杯”的角色。出狱的金子当着被害男孩的家人的面切掉了自己的手指,在家里点亮长久不惜的蜡烛,替那个和被害男孩同龄的男孩破处,让所有的被害儿童的家人手刃仇人,应允归还被害儿童家人的救赎金... 她用自己的行为在证实着我的猜测,“圣杯”金子如同在狱中一样继续着自己亲切的一面。男孩的魂灵终于离开了她,“圣杯”金子抛弃了自己已经达到的境界,重新回到现实的欺骗当中。

当我将那本书本一样的胶纸打开,然后在它的中心部分安装上面包,我想:这个陷阱会不会有效呢?这种胶纸的胶够不够粘力呢?会不会太没有分量老鼠带着跑了?我们的金子在想着什么呢?

影片当中胖女人性高潮的一幕让我很是佩服演员的敬业,和导演的感觉。这个女人真的该死!
4/6/2006 4:19:00 PM (#5097754)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54.

060405

昨天气温开始突破30摄氏度。午后的太阳开始施展自己的法力,让万物都打蔫。

前几天,张元导演的新片上画,《看上去很美》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不过我还没有认真读过,我只是浮光掠影地翻看过第一章还有前言。改天找个机会读一下了,不过我想我不会去专门买这本书了,毕竟网络的作用很大,就是很费眼睛。对着电脑监视器,老实说我任何时候都没有那个定力很长时间的目不转睛,我只能略读。不知道是我的眼睛不习惯还是自己已经养成了纸张阅读的癖好。

王朔是我高中后期学习的榜样。那时就想着怎么能像他一样把任何一件乏味的事情说的那样天花乱坠,而且不带眨眼的;还有就是如何像他一样将中国古老的成语文化发扬到厕所和饭堂旁边;还有就是怎样让自己也如同他笔下那些人一样,虽然猥琐但是自信(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女”,毕竟这些猥琐而自信的人都是诞生于他老人家的笔下,他老人家肯定更加自信)... 看他的小说让我情不自禁的愚蠢的笑,我甚至想向他顶礼膜拜。在他作为我的榜样的后期,我几乎看到在我愚蠢的笑的同时,他老人家在得意的笑,还冲着我说着“傻X”两个宝贵的字眼。我是挺“傻X”的。

我还没有去看《看上去很美》,不过据估计北方的票房应该相对好一些,原因很简单就是“生活”两个字。很难想象南方的小桥流水和细雨霏霏如何理解北方的高墙方瓦和尘土飞扬,虽然整个国家都已经一盘棋了好久,但是普通话讲的好的还是北方人。

有幸在五光十色的盗版堆里发现了我暌违已久的《我是你爸爸》,这个片子从它开始露出苗头的时候起我就怀着万分的敬意期许着。王朔导演,冯小刚主演-就这两个名字掉在地上都哐当直响。风头劲得就像博客红人韩X和徐XX,刚好两人还都沾着两人职业的边。当年还进行过类似现在满山遍野“选秀”活动,要给冯小刚找个儿子。当时我甚至暗暗对自己的父母抱怨,为什么,为什么不把自己生的更加丑陋一些!不过此片最后好像雷声大,雨点小,不声不响地没有了结果,难道又违禁了?

看的时候,王朔的专长发挥的淋漓尽致,光面堂皇的一大堆的高帽式台词,在排比的句式里,穿着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方法滚滚而来,没有给你任何喘气的机会。你就敞开的笑吧。可惜的是王朔可能和我一样产生了因为看过几部电影,就认为电影不过如此的荒唐想法。或者他是在故弄玄虚,让你云里雾里?不过夸张还是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你就反思吧!人生就是演戏,现在只不过放大而已,不要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不要以为自己自信就不会猥琐,不要以为自己就是正人君子,不要以为你不会被精神病患者送进精神病院... 还有不要再说什么人性!自己体会。

不过影片的很多小的细节倒是很鬼难缠。一开始的空乏的追悼会致词和后面冯小刚帮儿子写的检讨信;冯小刚在陵园对着前妻的的相片哭述和儿子在旁忙着拍照说”两边眼泪都给你带上了“;和徐帆的两次约会;儿子替自己索要明星的签名;冯小刚因为送袁苑进精神病院而结果自己被当作病人进了精神病院;开始的冯小刚拎着蜂窝煤找人家理论到后面儿子打架而自己遭到报复在病床上以木乃伊的姿态向儿子伸出大拇指;中间的“以后咱们就是哥们”到后面“我就是他爸爸”;从开始的被邻居扭了胳膊就哭到后面勇敢地被四个流氓打... 好的坏的个中滋味自己体会了。片子始终像幽灵一样徘徊着《爱的奉献》这首十几年前充分暴露伟大的虚假繁荣和虚伪人性的名曲。当然不是为了歌颂什么人性,所以请喜欢讲人性的见鬼去吧。

徐帆以一个粗俗的老女人在片子里打混。司马南以一个类似李XX的气功大师在里面打混。既然都是和生活中相反的,那我们也只能以相反的心态查看影片的细节...

“我不禁要对自己大喝一声‘马车同学,你危险啦!’”-摘自影片冯小刚替儿子写的检讨信
12/2/2007 6:09:00 PM (#9230402)
maxt 该角色已不存在
happy Dec.
4/15/2012 1:14:00 AM (#15169497)
神雕英雄 该角色已不存在
谢谢LZ,期待下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