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男同性恋的性成瘾和边缘性人格
2/14/2008 1:08:00 PM (#544043)
@igay weibo.com/sztz
当被记者问及如何看待自己最近在伦敦公厕里与他人“性猥亵”而被小报曝光的
照片时,歌星乔治.迈克尔那出离愤怒的反应与其说是挑明了让记者们质疑其
身份,还不如说揭示了他自身品格上的某种缺陷。乔治挑衅地说“你们是同性
恋吗?不是?那好,快滚开!因为这是我的生活习俗。”

在公共场合互不留名的性行为--无论是浴室,健身房,还是公园厕所--同
性恋男子由此获得短暂的慰籍与快活,这种情况无疑是真实存在的;而对那些
注定只能躲在柜中的早期年代的同性恋者来说,偷偷摸摸地搞地下性活动,这
在当时也是蔚然成风的;可是,在2006年,一个有着因公共场合性乱而遭逮捕
这样的历史前科,一个本该将长期伴侣关系摆在首位,一个应该时刻避免给公
众留下任何污点的大牌娱乐歌星,却理直气壮地将他进行违法性行为的理由归
结成他个人的“生活习俗”,这,不得不让人为此感到质疑。

想要推测迈克尔先生是一个性成瘾者,不经过专家鉴定,是不可能,也不恰
当的。然而他的先例还是对研究同性恋男子中存在的性成瘾现象及其症兆提供
了一个机会。

那些认为治疗性成瘾宜采用“性消极”法的人--或更有甚者,认为该将同性恋
者定罪的人--应该注意到,目前75%到80%正寻求性成瘾治疗的人是异性恋
者,而且多数都是已婚者。性成瘾本质上说是人类的行为问题,同性恋,异性
恋,双性恋人都会遭遇这样的问题。女性之间同样热衷于性,尽管发生的频率
比男性之间要低得多,而且通常以不为人知的方式进行。

性成瘾者,与赌博成瘾者一样,都是一种行为机能上的紊乱,这不单是由性器
官,抑或性活动本身驱动的,在本质上更是一种焦虑,以及因在情感方面遇到
挫折或挑战,而产生的一种本能性自我逃避行为。大部分的男同性恋性成瘾者
将无尽的时间花在寻找网络色情,钩人,或者徘徊在蒸气房,成人书店以及色
情俱乐部中。他们花在寻求性刺激上的时间和精力远比花在生活中其他地方的
多。

以下是性成瘾的10种症兆,了解它们,有助于认识问题的成因。

如果你已经尝试过然而却无法戒除那些对身体健康有害(精神上或者肉体上)
的性举止,或者无法戒除那些潜在引起严重消极后果的性举止。

如果这样的性举止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复发,虽然还不至于遭到逮捕,失去相当
重要的地位或者工作,或者得病。

如果这种性举止变得对你很重要,以至花在其上的时间要远多于花在休闲娱
乐,会见朋友,陪伴爱人上。

如果不断地增加时间花在寻找性,或者进行性行为上;或者感觉性欲望变得
日益危险,而令你深感烦恼。

如果发现自己不断地自言自语说“我不要继续这样的行为”,而却仍在继续这
种行为。

一旦“新鲜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强烈性刺激消退后,就对浪漫的情感关系感到
厌倦,由此而产生的困惑。

如果在避免这种性举止产生的后果方面无动于衷,这样就能不断去做(不是
指性倾向)。

如果这样的性举止伤害了他人(比如不断地违背诺言,或者将性病传染给
他人等)。

如果花在性上的金钱大大超过所能支付的。

如果仅仅是为了“熬过去”,或者因为感觉不得不把已经开头的事情做完,而
进行这样的举止。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所重视的人有如上症兆,那接下来得尽快去了解有关性
成瘾方面的知识。获得的资讯越多,越有好处,这和关注任何健康问题一样

注:该文作者是《寻求控制:了解男同性恋者的性成瘾》一书的作者。


翻译自gay.com网站心理健康栏目 作者:Rob Weiss
点击统计:30636
2/14/2008 1:12:00 PM (#9597612)
黄金通行证 lethe


级别:68
来自:(广东) 深圳
诞生:9/25/2003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1980年正式将边缘性人格疾患纳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并提出了八项诊断标准,若是有五项符合目前的状态,就必须合理地质疑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有这类的情绪疾患:
  1人际关系紧张而不稳定(因为害怕孤独而不断地追求新恋情,并盼望能遇见某个人以拯救自己脱离忧思的苦海。非常渴望亲密,却又害怕被抛弃。通常有“邀请他人加害自己”的倾向,乃至于经常成为受害者。在过度理想化和蔑视对方的两极之间来回摆荡)。
  2冲动之下可能做出有害自己的行为,譬如嗑药、酗酒、滥交、顺手牵羊、飚车、暴饮暴食、挥霍金钱等(边缘人格者耐性有限,凡有需求便想立即得到满足,因此极易演变成冲动的行为)。
  3情绪明显地起伏不定(容易变得沮丧、悲观、暴怒、焦虑或亢奋,通常会持续几小时,但很少会超过几天)。
  4经常出现不当的勃然大怒(脾气暴躁,持续性地感到愤怒,不时地与他人产生肢体冲突,一点点不顺心都能使其怒不可遏,而且生气的对象通常都是亲近的人)。
  5一再出现自杀的征兆或举动,或者有自我伤害倾向(往往是出自于忧郁、无助以及想要操控他人的欲望,因此目的并不是求死,而是期待得到他人的拯救,或者想从麻木、孤独、恐惧、罪咎感里挣脱出来)。
  6缺乏清楚的自我认同与定位(在自我形象、性别取向、长期目标、职业选择、交友的类型及价值偏好上,至少有两项是定位不明的,此外还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肯定自己的魅力、智力或能力)。
  7长期性地感觉空虚或无聊(缺乏自我认同感,难以忍受孤独,总是想尽办法填满内心的“空洞”)。
  8竭力避免被人抛弃,包括实际上或想象中的被抛弃(即使是短暂的独处,感觉上都像是永远的孤立。只要一意识到重要的人有可能离去,就会引发严重的忧郁,紧接着便是对世界感到愤怒不已,认为别人剥夺了自己最根本的需求。患者在独处时往往无法感知自己的存在,好像一切都不怎么真实,必须藉由与他人的互动,才能意识到自我的实存感)。
  多年之后,精神医学界又提出了第九项诊断标准:因压力而短暂地出现妄想或严重解离症状(譬如走进家门却记不起来是怎么回到家的,或者像机器人一样做着各种动作,有一种“置身事外”的陌生、麻木或抽离感,而这些都还算是轻微的解离现象;极端的解离现象通常称为“多重人格疾患”,也就是习惯以变换角色的扭曲方式来应付困境,譬如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得中规中矩,在另一种情境下却变得放荡不羁、判若两人,犹如有双重或多重人格的变色龙)。根据精神医学专家的研究,边缘人格与其它的精神疾患(诸如厌食症、暴食症、反社会人格、恐惧症、强迫症或忧郁症等)似乎会同时出现,而且差异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2/14/2008 1:15:00 PM (#9597632)
黄金通行证 lethe


级别:68
来自:(广东) 深圳
诞生:9/25/2003
    边缘性人格疾患的患者厌恶自己,也怀疑别人关怀自己的诚意。以山姆这位二十一岁的大学生为例,他在接受治疗时强调:「我需要有个对象约会。」山姆是一名有魅力的男人,但在人际关系上却有严重的问题,他总是追求那些不该成为伴侣的女性,这一点很符合典型的边缘性人格疾患。但当对方接纳他的求爱时,他却又立刻鄙弃对方,认为不再是值得追求的对象。
    这种种的特质,使得边缘人格者与人交往时,很难达到真正的亲密。就像凯莉自己所描述的一样:「有些男人曾经想跟我结婚,但我有很大的心理障碍,没办法忍受肉体的接触和日渐亲密的关系。」边缘性人格疾患的患者似乎无法培养充分的自信,因此不能以健康的方式倚靠他人,反而是以自暴自弃的方式形成依赖。而为了达到自我认同的圆满,老是渴望与另一个人结合,想要与其成为灵魂的连体婴,在这样一个需索无度的依赖关系?,分享的真义却被牺牲了。 冲动型人格特质 标准二:冲动下作出可能有害自己的行为;例如药物滥用、性滥交、赌博、偷窃、过度花费、过量饮食、厌食症或暴食症等。 边缘人格患者的行为可能出其不意并且互相矛盾,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通常导因於短暂而强烈的感受──反映的是独立而互不连结的瞬间经验。当下这一刻是独立存在的,与过去的经验无关,也与未来的展望无关。对患者来说,没有所谓的历史模式、一贯性或可预测性这类的概念,因此他们会一再地重蹈覆辙。 讽刺的是,边缘人格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一九六O年代的人所想要追求,却又无法时时刻刻保持的精神境界──「活在当下」。但对边缘人格患者而言,是无法离开「当下」这个状态的,甚至不能抽离出来、短暂地作一番回顾与展望。现实,就好比墨西哥诗人帕斯(Octavio Paz)所称,是「无止尽的现在」:是「一座阶梯,既不往上也不往下,我们动弹不得,今天是今天,永远是今天。」 边缘人格患者的耐心有限,需求总是非立即获得满足不可,这样的特质可能与相关於其他病症特徵的行为模式有关:激情所产生的挫折感,可能突然引爆冲突与愤怒 (标准一);情绪暴起暴落(标准三)的结果可能引发口角;不当的震怒(标准四),可能是由於无法控制冲动;自毁或自残的行为(标准五),也许肇因於边缘人格者内心的挫折。患者常以滥用药物或酗酒等这类的冲动,对抗寂寞的情绪与遭人遗弃的感受。 三十一岁的乔艾丝经历了离婚及丈夫再婚之後,酗酒的问题便愈来愈严重,虽然她本身很有魅力,也很有才华,但却怠忽工作,待在酒吧的时间愈来愈长,她之後回忆:「那时我简直把『逃避现实』当成了工作。」当孤独的痛苦和被人抛弃的感受扩大到不能承受的时候,她便以酒精来麻醉自己,有时也会找个男人带回家过夜。就像其他边缘人格的案例一样,她在酗酒与纵欲之後,会因罪恶感而自我挞伐,进而认为被丈夫遗弃是自己罪有应得。痛苦的感受又让她陷入了恶性循环,之後必须更加惩罚自己的一文不值,结果是,自毁性的成瘾行为,不仅是用来逃避痛苦的方法,也成了惩罚自己罪过的工具。 情绪彻底的转变标准三:情绪不稳定:心情起伏显著,突然变为沮丧、易怒、焦虑;持续的时间通常不超过几个小时,很少有超过几天的情形。  边缘人格患者的情绪经常莫名其妙地转变,过程为时甚短,常常只有几个小时。他们的情绪基础通常并不是平静的、自制的,比较常见的状况要不是过於亢奋、无法自制,要不就是处在悲观的、讥讽的、抑郁的情境中。  被激怒的牛 标准四:不当的震怒,无法控制怒气,例如经常脾气暴躁、持续愤怒、不时与人起肢体冲突。  边缘人格者突发的愤怒不仅出人意料,也令人恐惧。一点点不顺心都能让患者怒气冲天。家庭争执可能严重到拿著菜刀互相追逐,气得乱砸盘子也是典型的发泄方式。患者可能因一件特定(且常是无足轻重)的事而被冒犯,但熊熊怒火所燃烧的,其实是他们在害怕失望、害怕遭人遗弃的心态下,蓄积已久的恐惧。  患者的愤怒如此强烈,经常濒临暴发的边缘,因此生气的对象通常是自己最亲近的人──配偶、子女、父母。事实上,他们的愤怒也许是求助的哀号,或是在测试别人对他们的忠诚,也或许是出自於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不论愤怒背後的原因是什么,患者反而将自己最需要的人愈推愈远。那些受到如此对待却没有离患者而去的配偶、朋友、恋人或亲人,也许是能够谅解、具有无限的耐心,但可能本身也患有精神疾病。面对时时可能暴发的怒气,亲友很难对患者产生同理心,若想共渡难关、改善彼此的关系,必须运用所有可以得到的资源(参见第8章)。 患者也会将愤怒带到治疗的情境中,精神科医师和其他心理卫生专业人员便成了出气的对象。拿凯莉来说,她就常常对治疗师大发脾气,用尽方法不断地测试治疗师的承诺,看看他是否真会在治疗过程中一路陪伴她。这样的状况使医病关系变得不稳定(参见第7章),有许多治疗师因此被迫中断对病患的诊治。因此大部份的治疗师会尽可能限制自己正在治疗的边缘人格者人数。  乞求帮助 标准五:重覆有自杀的举动或以自杀要胁,或者一再发生自残的行为。  以自杀威胁或采取自杀的行动是边缘人格的特徵──这反映了边缘人格者极度忧郁、无助的倾向,以及具有控制他人的欲望。患者频频扬言自杀,或故作自杀状,目的并不是真的求死,而是一种对痛苦的表达,期望他人加以拯救。不幸的是,一再重覆自杀的举动只会带来反效果──当其他人觉得厌倦而不再回应时,可能迫使患者以更激烈的方式尝试自杀。自杀的行为是边缘人格者的亲属与治疗师最难以因应的状况:提出来与患者讨论,可能引发一连串的对峙,徒劳无功;但故意不加以理会,患者最後可能真的自杀成功(参见第6至第8章)。 除非已确定患者是精神病患,否则自伤是属於边缘人格者特有的症状。在所有心理疾患中,自伤与边缘人格最为相关,患者可能在自己的生殖器、四肢、躯干上造成伤痕。有自伤倾向的边缘人格者,他们的身体就好比一张地图,身上的伤疤就是自己在地图上标示的记号。常见的工具包括剃刀、剪刀、指甲和点燃的菸头;患者也可能以嗑药、酗酒或暴食作为伤害自己的方法。 刚开始时,自伤常只是一股想要惩罚自己的冲动,但久而久之,可能演变为精心的仪式。这类案例中,边缘人格者可能小心翼翼,只在衣服覆盖得到的地方留下伤疤──这正显示了边缘患者强烈的矛盾性,不由自主想以夸张的手法惩罚自我,但又细心地掩盖抑郁的证明。 有时候患者是以比较不直接的方式惩罚自己。边缘人格者可能一再成为「疑似意外」的受害人,也可能常常挑起斗殴。在这样的事件中,边缘人格者不觉得自己要负直接的责任,认为是情况使然,是别人而不是他诉诸暴力。 举例来说,当亨利与女友分手时,他怪罪他的父母,认为他们对他不够支持,对女友又不够友善。当女友结束这段六年的感情时,他等於是被人抛弃了。二十八岁的年纪,偶而去父亲的办公室上班,所住的公寓还得由父母负担房租。早年的时候,他曾经想要自杀,但最後又决定不要「称了父母的心意」,转而从事危险的活动。他出过无数次车祸,其中几次还是酒醉驾车,就算被吊销了驾照还是照开不误。他经常出入酒吧,有时在那?挑衅比他壮硕的男子打架。亨利很清楚自己有这些自毁性的举动,有时还希望「自己能在哪次就死了算了」。 以上这些戏剧化的自毁行为和威胁,可从几方面来解释原因。自我加诸於肉体的痛苦,可能反映出边缘人格者需要有所感觉,想要从麻木的束缚中挣脱。边缘人格者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透明罩?,不仅要保护自己的情绪不受外界影响而痛苦,也把自己对真实世界的感知给阻绝了,肉体的疼痛在此时成了与自己的存在唯一的连结。然而,加诸於自己的疼痛,常常不足以强烈到能跨越这道阻隔(虽然流出的血与形成的伤口,能让患者著了迷似地观察许久),这时候,患者的挫折感将驱使自己更频繁地去感受肉体的痛楚。 加诸於肉体的疼痛,也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不去理会自己受到的其他型式的折磨。有位患者在感到寂寞或恐惧时,会割自己不同的身体部位,藉此「不去想」自己的孤独。另一位患者则是当压力引发偏头痛时,撞自己的头。 自我伤害的行为也被当成是为自己的罪恶赎罪。有位男士将婚姻破裂完全归咎於自己的错,感到罪恶感时,他会不停地喝他所厌恶的琴酒,直到呕吐为止。唯有在他承受过这种不舒服和羞辱之後,他才觉得自己已赎了罪,能够回复日常的作息。 边缘人格者可能认为自己的某些举动有失控的危险,便以疼痛和有害自己的方式来制止这些举动。一位青少年就将自己的手和阴茎割伤,为的是要打消想自慰的念头,自慰在他看来令人作呕,希望疼痛的记忆,能防止自己继续沉迷於这个令他矛盾的行为。 冲动下采取伤害自己的行为(或威胁要伤害自己),可能其实是要惩罚别人,且通常是亲近的人。有位女性边缘人格者,不断地向男友描述她与其他人性滥交的情节(通常牵涉到被虐和卑微的仪式),而她总是在生男友的气、想惩罚他时,出现与他人性滥交的行为。 最後,患者也可能是想要控制他人,因此作出伤害自己的行为来博取同情或被人拯救。有位女性患者在与男友争吵过後,一再在他面前割腕,强迫他帮忙寻求医疗的救助。  许多边缘人格者表示,自伤时并不会感到疼痛,甚至说在自残之後产生了平静而愉悦的感觉。要伤害自己之前,他们情绪上也许有极大的压力,或是无法承受的忧伤,但事後则有焦虑解除後的解脱感。 之所以产生解脱的感受,可能有心理上或生理上的原因。内科医师很早就发现,在受到严重的生理创伤如战争受伤後,伤者可能意外地平静,尽管尚未进行医疗,却好像自然而然被麻醉了。有些专家推论,身体在这段期间,会释放出如脑内啡(endorphins)的天然物质,有助於自行治疗疼痛。  我是谁? 标准六:在自我认同上持续有著明显的困扰,以下项目中至少有两项自我定位不明确:自我形象、性别取向、长期目标或职业选择、喜好交往的朋友类
2/14/2008 1:31:00 PM (#9597715)
黄金通行证 lethe


级别:68
来自:(广东) 深圳
诞生:9/25/2003
性成瘾者,在本质上更是一种焦虑,以及因在情感方面遇到挫折或挑战,而产生的一种本能性自我逃避行为。
2/14/2008 2:36:00 PM (#9598064)
这是来自 218.17.***.*** 的匿名网友
不断的换人去证明自己的魅力,一旦得到便开始憎恶,无法建立亲密关系,多半无法分清媒体现实和真实现实,以至于对自身的感受出现问题,由于自我厌恶和不认同,常伴有内向性的暴力
2/26/2008 9:16:00 PM (#9655606)
黄金通行证 lethe


级别:68
来自:(广东) 深圳
诞生:9/25/2003

3/9/2008 2:14:00 AM (#9714185)
冬眠状态通行证 Dún

级别:13
来自:(广东) 广州
诞生:3/6/2008
咩意思啊即系??
3/22/2008 4:02:00 PM (#9779896)
哑哑熙 该角色已不存在
我只知道很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