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列为采用乖乖咙地个咚,韭菜吵大葱---魅力扬州!
5/17/2005 3:19:00 PM (#206752)
点击统计:100721 责任编辑:公仔麵
6/16/2005 10:37:00 AM (#3316572)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名人---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祖籍浙江绍兴,光绪二十九年(1903)随父定居扬州。民国9年,大学毕业,先后于杭州第一师范、吴淞中国公学……等校和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任教,治学严谨,授课认真,深受学生尊敬。10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立“为人生”代表作家。11年,与叶驿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3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4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三·一八”惨案后,他撰写《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文章,声讨军阀政府暴行。17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2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19年,代理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21年归国,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二·九”爱国运动中,他同学生一道上街游行。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教授。35年,养病于成都,闻李公朴、闻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险参加追悼会并演讲。同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在胃病加剧,体重仅有38.8公斤的情况下,告诫家人无论如何不买政府所售的美国面粉,于民国37年8月,贫病中逝去。毛泽东曾赞扬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一生著作20余种(含书信、日记),约200万字,大都收入《朱自清全集》。
6/16/2005 10:38:00 AM (#3316589)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16/2005 10:38:00 AM (#3316593)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炀帝陵
            罗隐/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6/16/2005 10:39:00 AM (#3316599)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遣怀
           杜牧/唐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6/16/2005 10:39:00 AM (#3316604)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赠别二首
           杜牧/唐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6/16/2005 10:40:00 AM (#3316607)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寻人不遇
          贾岛/唐
闻说到扬州,   吹箫有旧游。
人来多不见,   莫是上迷楼。
6/16/2005 10:40:00 AM (#3316612)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过广陵驿
             萨都刺/元
  秋风江上芙蓉老,阶下数株黄菊鲜。
  落叶正飞扬子渡,行人又上广陵船。
  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
  自笑栖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前。
6/16/2005 10:41:00 AM (#3316616)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慢
                    姜夔/宋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6/16/2005 10:41:00 AM (#3316621)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文游台
             夏言/明
  盂城东北倚高台,春日登临花盛开。
  淮海风烟迎落帆,江湖渔鸟对衔杯。
  舳舻千里沧浪接,楼观中天紫气回。
  泽国微茫生远兴,长空渺渺鹤飞来。
6/16/2005 10:42:00 AM (#3316624)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
  吴师道/元
画鼓清箫估客舟,
朱竿翠幔酒家楼。
城西高屋如鳞起,
依旧淮南第一州。
6/16/2005 10:46:00 AM (#3316651)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旅游公交线路介绍


游1路:首发站: 汽车西站 终点站:汽车西站

中途站: 琼都宾馆、扬州大剧院、南宝带小区、春江花园、侨光公司、水利学院、荷花池公园、苏北医院、渡江桥、七二三所、何园、长城饭店、跃进桥、市人医、东关古渡、莱茵苑小区、个园、史公祠、瘦西湖、迎宾馆、五亭桥、杨庄、观音山、大明寺、环境资源学院、二十四桥、东方百合园、念四新村、双桥、扬大师院、京华大酒店、畜牧医院、扬大农学院、宝带宾馆(宝带新村)、石油城、邗江公安局、邗江区政府

    营运时间段: 6:00-18:00 间隔时段:6分钟
6/16/2005 10:46:00 AM (#3316657)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旅游线路介绍:

游2路:首发站:汽车西站 终点站:汽车西站

中途站: 邗江区政府、邗江公安局、石油城、宝带宾馆(宝带新村)、扬大农学院、畜牧医院、京华大酒店、扬大师院、双桥、念四新村、东方百合园、二十四桥、环境资源学院、大明寺、观音山、杨庄、五亭桥、迎宾馆、瘦西湖、史公祠、个园、莱茵苑小区、东关古渡、市人医、跃进桥、长城饭店、何园、七二三所、渡江桥、苏北医院、荷花池公园、水利学院、侨光公司、春江花园、南宝带小区、扬州大剧院、琼都宾馆

    营运时间段: 6:00-18:00 间隔时段:6分钟
6/16/2005 10:50:00 AM (#3316673)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舞蹈
  
    扬州民间传统舞蹈,历史久远,流传甚广。新中国建立后,扬州地方政府为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重视对民间舞蹈的普查、发掘、整理工作。目前尚在扬州地区范围内流传的民间舞蹈,约有100余种。1982年下半年,扬州地区再次组织力量,对全区民间舞蹈艺术进行普查、搜集和整理。1983年4月初,江苏省文化厅、中国舞蹈家协会江苏分会在扬州召开江苏省民族舞蹈编写工作现场会议,扬州有100多名群众舞蹈骨干和民间舞蹈艺人,表演了20多个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原始民间舞蹈节目。在1988年出版发行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中,扬州入选的民间舞蹈计13个,文字记载约有25万多字。
    国内外流行舞蹈在扬州地方亦流传甚多,近几年更为活跃。至1993年年底,全市有营业性舞场(厅)、卡拉OK歌舞厅446座,其中扬州市区104座。
    一、民俗舞蹈
    【狮舞】在扬州地方流传范围较广。表演时,以一人手持既能转动又有响声的“绣球”,和两人1狮,或4人双狮登场(台)演出。在高昂热烈的锣鼓和唢呐吹奏声中,持“绣球”者响球走动,双狮则紧紧叮球,跌爬跳跃,滚翻舞动,形成“双狮盘球”的精彩场面。激烈时,狮吼震山岗;静态时,盘球、剔毛、温驯可爱。此舞也有大小狮合舞,母狮抚爱小狮的多种姿态,更令人可爱。狮舞的高难度动作为单狮或双狮双爪踏“绣球”(一种特制的大木球)过“跷板”,口含绣球,爬登高处,滚翻落地,以不露出表演者为高水平。在扬州地区流行的狮舞形式较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有狮盘和小狮子舞。
    【狮盘犼】高邮县临泽镇一带群众将狮、犼(小狮)视为驱魔压邪的神兽。历史上,每逢2月2庙会,必举行狮犼舞。此舞由1只大狮子(母狮,2人)、1只小狮(犼,1人)在一起进行演出。主要表现母狮训仔,仔狮孝母,不畏强暴,扶正压邪等思想内容。整个舞蹈文武兼备,有扑、跳、滚、翻、舔、盘、骑等套路。它的表演按祭庙、游街、闹店3大程序进行。舞蹈演出的内容与形式按场地的不同而变化;祭庙有“狮犼盘桌”、“狮犼跳台”等难度较大的武舞动作;游街有“狮盘犼”、“犼孝母”、“摄食”、“防范”等文雅细腻的舞姿;闹店有“狮犼盘斗”等寓意吉祥的舞蹈。
    【龙舞】亦称“舞龙灯”、“龙灯”,流传广泛。每到春节、元宵节日,各地便自发地集资扎龙,组织排练和演出。龙舞除在广场表演外,有时也登上剧院舞台。登台演出的龙舞,制作更加精美,艺术要求更高。扬州市木偶剧团近年来制作的两条荧光蛟龙,在舞台上演出时,紫外线灯配合照射,龙身鳞光莹莹,光耀夺目,昂首腾飞,势如升天;掉尾低旋,形如戏海。火红的滚珠,游离于二龙之间,鼓声隆隆,气势磅礴。扬州地区龙舞形式有片龙、板凳龙、仓龙、小白龙、小龙舞、高跷龙等10余种。
    【板凳龙】流传于江都、邗江、兴化等农村。以4张长条板凳,各制扎一条长短与条凳相称的精致小龙,扎上彩绸,妆扮十分考究。表演者多为儿童或男女青年,身着彩衣彩裤,腰间结扎红绸,头上梳成多种发型或扎辫戴花,双手各执板凳前后一条腿,4人1组;也有2女分持板凳前面两条腿,1男双手持后两条腿,三人一组,多组表演,随着乐器的演奏节拍,走舞成穿插交叉的各种图形;歌唱庆丰收,颂吉祥的民间小调。此舞多在村头广场或住户门前巡回演出,有时也作为一个舞蹈节目,安排在舞台上演出。
    【花鼓舞】据传始元末,盛于清代中叶。“其初乞丐为之”,尔后则“沿城乡搭棚唱演”。花鼓舞的道具主要有手帕、莲湘、花鼓、竹夹板、钱串把、纸扇、小镗锣等。演唱苏北地区民间流传的曲调,如[倒花盘]、[跨金索]、[侉侉调]、[剪剪花]等百余种。扬州花鼓舞形式多样,俗称“十里花鼓音不同”。至今在扬州地方比较流传的有泰兴花鼓、江都花鼓、邗江花鼓、牵驴花鼓等。
    【江都花鼓】又称“四人花鼓”、“莲湘花鼓”,流传于江都县境。由1男青年耍小锣领唱,另1男子扮演手舞扇子的“三花脸”,两女扮演村姑,打莲湘并伴唱。舞蹈表演讲究速度的变化和高矮的对比,开始节奏缓慢,逐渐由慢变快,收场时,男角色吸腿跳落成“弓步”亮相,与女角舞姿形成一高一矮的对比。此舞具有粗犷、质朴的风格,动作简洁、风趣。对每个行当各有不同的动作要求:村姑“棒头击地头前点,棒尾击地脸向前,棒击左侧向左,棒击右侧向右看”;三花脸“腰扭、胯摆、脚走平步轻飘飘,一步一拍双膝颤,右手抖扇划半圆,即兴发挥是特点”;男青年“手捏锣、拨着转,强拍打,弱拍滑,眼随抛锣空中看”。
    【邗江花鼓】流传于邗江县农村,尤其盛行于邗江县杭集乡和江都县张纲乡一带。由2人表演,1旦1丑,1人打锣,1人打竹板,故又称“二人花鼓”。艺人常叫的名称有“打对子”、“踩双”或“推跚子”。表演时“男推女让,女推男让,脚步套脚步,犹如推磨样”。舞蹈的主要动作有“跨马”、“跌怀”、“撞肩”、“磨盘转”,动作转换时都用套子(即进4步、退4步)衔接。动作反复时,用交叉换位连接。男女上身及脸部常常凑在一起,眼睛始终对着看。“划、绕、推、凑、对”是其特点。邗江花鼓的唱词大多是反映劳动群众的生活,所以深受观众喜爱。每逢劳动之余,红白喜事,堂会以及举行民俗活动时,均被邀演出。
    【河蚌舞】在苏北里下河水乡广为流传,宝应县尤盛。每逢传统节日,到处都可见到《蚌舞》的演出。早期的《蚌舞》比较简单,由两人表演,1人扮蚌精,1人扮老渔翁,渔翁捉蚌,蚌精躲闪、逃避。表演以老渔翁为主,演出无固定程式,全凭表演者即兴发挥。后来增加1个小渔童,由3人合演。表演则以蚌精为主,吸收了戏曲身段和跌打滚翻等技艺,加强了舞蹈的表现力。由于宝应人捕鱼捉蚌者多,他(她)创作和表演的渔夫和河蚌的动作都有生活依据,神态逼真,情节较完整,人物有性格,表演有特技。蚌精形象优美、活泼可爱,渔翁和渔童表演风趣、幽默,深受群众喜爱。“蚌壳不平张,时时要拧腰”是蚌精动作最明显的特点。出场时缓缓张开蚌壳,疲倦时躺在地上,激越时翻腾飞舞,直到背着蚌壳翻、滚、跌、打……,使蚌精形象更加突出,为舞蹈增添光彩。此舞用打击乐伴奏,早先用的是民间打击乐“慢走马”;后来吸收了京剧锣鼓点子“快七字锣”、“七字锣”等。
    【荡湖船】流传历史悠久,范围广阔,是群众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舞蹈节目之一。此舞多在广场演出,每逢传统佳节,庙会香期,荡湖船必将荡漾在群众之中。荡湖船舞蹈由1男1女表演,女持船,称“娘子”;男持篙,称“白跳”,两人为夫妻关系。也有男的丑扮,俗名曰“骚鞑子”,与船娘逗趣。另有一支乐队,在船后随舞蹈边走边演奏打击乐、弦乐和吹奏乐。曲调多采用民间小调。唱词有新有旧,既保留传统,又多创新。荡湖船舞蹈没有固定台本。动作分武玩和文荡两大类,武玩包括“荡船”、“撑船”、“划船”、“摇船”等。道白穿插于武玩中,演唱则在文荡中进行。此舞以“荡”为主,要求发角脚步稳、轻提轻放;腕力匀,支配得当;身腰活,随船荡漾。男角表演幅度大,热情奔放;使篙杆有柔有刚,动作灵活多样。
    【花担舞】由女角挑担,男角舞扇,载歌载舞。大都在春节至灯节期间演出,也在民间庙会、集期等民俗活动中出现。所挑花担是在竹篮里上冬青叶、柏树枝或青竹枝,挂上纸花,贴上“福”、“寿”或“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等字样的红(金)纸,唱古人、唱花名、唱丰收、祝太平。此舞演出形式活泼,女角挑花担的动作以屈膝颤步,摆胯为主,使花担在肩上上下颤动,身体左右晃摆,给人以沉甸甸、颤悠悠的美感。由于受道具的限制,女角手、腿动作变化较少,主要靠歌词与男角交流感情。男角手执一扇,舞姿多变,动作跳跃,颤步、屈膝、摆胯、摇颈,给人以上身长、下身短的感觉,通过扭腰,击肩、叉腰、点头等动作,“轻而不浮,活而不滑”。曲调在都以民歌、小调的旋律,填上新词进行表演。常用曲调有[四季游春]、[八段景]、[虞美人]、[杨柳青]等。乐器以唢呐、笛子、二胡为主,过门时加打击乐器,使气氛更加热烈。
    【马灯】又称“跑马灯”,扬州地方流传的民间舞蹈,盛行于仪征、宝应、高邮、泰县一带,是一种在广场表演的大型舞蹈。参加表演的人数不限,越多越为壮观。此舞先由领灯人的激昂的锣鼓声中率领“马灯”队伍开进广场,绕场一周,打开表演场地,走“圆场”站定。演出则在锣鼓齐鸣,节奏强烈和观众喝采声中开始,舞出多种图形阵势。时而激烈,时而舒缓,时而穿梭不停,时而静态亮相。马灯道具系
6/17/2005 9:44:00 AM (#3324441)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附件:扬州209.jpg
6/17/2005 9:47:00 AM (#3324474)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天下第五泉

附件:扬州889.jpg
6/17/2005 9:48:00 AM (#3324487)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蜀岗春色

附件:扬州998.jpg
6/17/2005 10:08:00 AM (#3324614)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附件:扬州8787.jpg
6/17/2005 10:25:00 AM (#3324721)
社区看客(中山) 该角色已不存在
不错的地方,图片也很美。
6/17/2005 6:26:00 PM (#3327837)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新景点-----二 分 明 月 楼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独占明月风流,扬州文人以赏月吟诗咏怀为乐事,清代中叶,员姓豪门依唐徐凝诗意建成此园。

    至今园内有井一口,井栏上刻“道光七年杏月员置”到是如史书,镌刻了园史的真实。主楼寓园之极北,七间长楼面南,中悬清代诗人钱泳书匾“二分明月楼”。既如屏嶂挡住北边残景,又以敞廊、美人靠形成登高观月的好去处。
    折角向东,黄石山一座,嶙峋峭拔,又在山上依山势筑东阁三间,西向主楼和东部夕照阁相连,这样明月西沉时可依阁送月;西南角,又置迎月楼三间,与东阁正好错开,又能遥遥相望,这样月上东山时可在阁中迎月。楼阁都在园的周边,既挡住园外的破败之景,嘈杂的人声,又在较为窄小的天地内留下中部开阔的空间,而东阁西阁的错置,避免了严整、拥塞,有了疏朗、开阔,形成了幽雅、宁静的氛围。

    与周边形成对比的是园中间的园林小品,扇面亭、伴月廊、月亮桥,那门洞漏窗或如满月,或似残月,或象新月,亭廊桥畔铺地以碟瓦卵石,形成水面涟漪,其间巧点黄石,好似水面汀屿,造成人的错觉。尤其是月色朗照之夜,月亮清辉笼罩佳园,遍地铺银,树影斑驳,秋蛩鸣应,人疑乎在山涧探幽,在水畔漫步,沉浸于月色萧色之中,这种实景和虚景的结合,天上人间的有机交融,使人感到无水却有水意,无山却有山情,真是山山水水在意中,谁能不遐思陶醉?由衷赞叹“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路中段
邮编:225002




附件:扬州555.jpg
6/18/2005 11:10:00 PM (#3336373)
白领帅哥 该角色已不存在
还不错啊
6/21/2005 8:37:00 AM (#3350028)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市新景点--- 盆 景 园

 

    扬州市盆景园位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建于1984年,1986年开始对外开放,约占地5公顷,主要包括四个景区:“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及“虹桥修禊”,另一景区“绿杨城郭”尚未恢复。公园作为扬派盆景研究发展基地,又度命名为“扬州中国盆景博物馆(西馆)”。

     一、“卷石洞天”景区

    “卷石洞天”位于园中东首,一九九0年在古郧园遗址上建成。整个景点内外以水相连,以长廊相接。在展现昔日景观的同时,利用中国古典园林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在室内展现自然风光;室外假山贵在山水相互依存,山奇、石怪、洞幽,洞由峰回,清泉回旋,水音与岩壑共鸣,盘旋其中,可领略“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洞天福地胜景。

    二、“西园曲水”景区

    “西园曲水”位于园中西部,古时为西园茶肆。地处瘦西湖和南湖水以及北城河水交汇的地方。水势曲折,因地理位置而得名。这里以水取胜,水中有岛,岛外有桥,流水淙淙,沿水一路有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歌吹厅、薜萝水榭、拂柳亭、南漪石舫、浣香榭临水而立,相映成趣,高低起伏的长廊时隐时现,把“西园曲水”处的厅馆连贯成一个整体。

    三、“虹桥修禊”景区

    “虹桥修禊”位于园之南部,四面环水,为清“倚虹园”旧址,清顺治年间扬州推官王士祯曾在此修禊虹桥,留下著名的《冶春绝句》而得名。此景1997年恢复建成,岛上回廊蜿蜒曲折,山坡高低错落,内设饮虹轩、饯春堂二厅,依山傍水,因势相连。这里现为扬派盆景精品展区。

    四、扬派盆景

    扬派盆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因其精湛的技艺,别致的造型,列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现精品区陈列盆景千余盆,包括历届盆景获奖作品,有第一届盆景评比展一等奖“巧云”,第六届世界花博会金奖“腾云”等;还保存有清代几对盆景,清银杏盆景“雄风”、“玉蝶”,桧柏盆景“龙蟠”、“虎踞”等。

    园内除树桩盆景外,还陈列大量水石盆景,用石种类很多,有斧劈石、龟纹石、沙积石、钟乳石等,那错落有致的石块堆叠在盆中,勾画出高山流水的气势,组成天然图画,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

    扬州市盆景园作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专业盆景园,与广州的西苑,四川的杜甫草堂,上海的龙华植物园,苏州的万景山庄齐名,以之古拙飘逸的艺术作品装点着闻名遐迩的名园胜景。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大虹桥路15号
邮编:225002
电话:0514-7345247
交通:4、20、22、5、16、游1路公交车



  





附件:扬州34876.jpg
6/21/2005 8:41:00 AM (#3350052)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新景点----匏 庐

    匏庐位于甘泉路211号,为民国初年镇扬汽车公司总经理卢殿虎所建,由当代扬州造园名家余继之构筑。是园以横长别致著称,小中见大,别有洞天,由狭巷进入,分左右两小院,形如瓢葫芦,故称“匏庐”。狭巷两侧为住宅,狭巷南端尽头,过八角形门,即分东西两院。东院园门圆形,嵌“匏庐”石额。东院以回廊通连,南向植细杆梧桐,瘦长如修竹,饶有清妍之姿。经回廊达半亭,亭栏临水,池水由此北折,水池尽头,有轩三间,池边花坛上置数点峰石,小径用鹅卵石砌铺。游人至此,虽则地已穷尽,但随路一转,或东登半亭,或缘池西去,达于园之西部。西院园门方形,嵌“可栖”石额,西院略开阔,园中筑花厅一座,劈园为南北两半。北半以黄石垒花坛,种花植木其间。南南半以湖石叠假山,缀以老树青藤,一派葱郁。山右构水阁,阁下临池,蕉影指窗,明静映波。池水澄碧,植睡莲,金鱼修游其中。亦得小有天地之旨趣。园极西,似已穷尽,顿现角门,额“留馀”二字,循砖路北行,迎面一叠黄石,逶迤而东,似别有洞天,两折却返原地,一新游人耳目。匏庐面积虽小,然委婉紧凑,为利用不规则余地设计之佳例。匏庐保存尚好,196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为扬州文物研究室占用。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甘泉路211号
邮编:225002
  
  


附件:扬州0908.jpg
6/21/2005 9:36:00 AM (#3350287)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新景点-----西 园



大明寺西园(芳圃)

    西园亦称“御苑”、芳圃,在大明寺西侧。园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为郡人汪应庚所筑。西园利用蜀岗的自然丘陵,加以人工的奇妙点缀,形成四周山岭环抱,在造园艺术上别具一格。岭间古木参天,沿水种竹,富有浓郁的山林野趣。乾隆数度南巡,“御苑”亦日臻完善,以其寺庙园林的独特风韵,跻身于扬州的大型园林之中。《平山堂图志》对她作了这样的描述:“园在蜀岗高处,而池水沦涟,广逾数十亩。池四面皆岗阜,遍植松、杉、榆、柳、海桐、鸭脚之属。蔓以藤萝,带以梅竹。夭桃文杏,相间映发。池之北为北楼,楼左为御碑亭。楼前为瀑突泉,高五丈余,如惊涛飞雪。东有屋如画舫浮池上。临池为曲室数楹,修廊小阁,别具幽邃之致。园中瀑突泉二,以拟济南稍泉林之胜。……”可惜园毁于咸丰间兵火。晚清虽有增修,可是到民国时,已是“惟余古木藤萝,荒池怪石,使怀古者增无穷感喟”之境。解放后进行了三次大修。1963年,重新叠石堆山,新筑井亭,从城内移建船厅于此;1979年又从城里移建了楠木厅和柏木厅,还新建了山亭,环园铺设了石径,石径缘池而转,池周地势高、洼、深、悬,石径贯空在绿树翠竹、亭馆之间,或隐或现,人行其间,如人重山复水之中,野趣横生,风韵已不减当年。在山水的布局上,相形度势,景色十分自然,给人以青山绿水、山明水秀之感。在广阔的水面上散布着大小不等的岛屿,岛与水连,水绕岛环,把有限的空间构成一幅生动优美的湖山画轴。
    西园四周丘陵起伏,开阔粗犷,远视如深山大峰;而大明寺、平山堂气势雄峻,与之相呼应。园中有池,池水清澈,游鱼可数;池北有砖舫,浮现水际,小轩隐现;池东侧黄石假山拔地而起,高五丈余,此山中空外奇,外部森严石壁,似不可攀跻,内部空透异幻,洞壑磴道各抱险势。通道左盘右旋,上下共分七个层次,时洞时天;山底流激波涤,山顶主峰突兀。园亭随势点缀,错落有致,尚有御碑亭、待月亭、美泉亭、柏木厅、楠木厅等分布其间。“乾隆御碑亭”中置碑三通,从御诗的字里行间可看出乾隆对欧阳修的敬慕之情。亭下有著名的“天下第五泉”,泉有水井两口,一在东岸上,泉旁竖立一碑,镌“第五泉”三字,为明嘉靖间巡盐御史徐九皋书;一在西侧池中,为清乾隆二年(1737年)凿池新发现,曾从井内掏出过唐代钱币及古砖刻等,有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第五泉”。今西园内设专室供应五泉水茶,香甘清洌,颇为游客称道。



大明寺鹤冢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蜀冈中峰平山堂一号大明寺内
邮编:225000
电话:0514-7331098
交通:5、游1、游2公交车
网址:Http://www.damingsi.com/dmsz/index.asp






附件:扬州78789.bmp
6/22/2005 8:38:00 AM (#3355216)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新景点---芦 氏 园

    彩霞如垂幔般地挂于西方的天际,康山街22号一带青砖黛瓦的高大古建筑群在霞光中显得落寞而凝重。高楼上的几扇木窗半掩着,这里曾有多少千娇百媚的小姐倚窗而望,又走出过多少丰姿翩翩的少年公子?坐落在眼前的是扬州晚清盐商最大的豪华住宅——芦氏园。宅主为商界巨富芦绍绪,据介绍,此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当年兴建此宅耗银7万余两。
临街朝南的大门气派而考究。门楣上的砖雕异常精美,虽经沧桑岁月,风雨洗刷已有些支离破碎,但仍可辨出砖雕上神态各异的人物活泼灵动,栩栩如生。大门敞开着,里面安居着一家家的住户。大门到仪门之间的院落里,有一位老人正躺在藤榻上很悠闲地跟着收音机哼唱戏文,老人告诉我说,这里虽高墙深院,但四面串风,夏日在这里纳凉,爽快舒适。大门的过道里,一位大嫂在和一个女孩说着悄悄话。一切显得陈旧而安静。
    门楼虽被住户几番改造,然仍可看到原来做工精美的木雕。站在保留完好的仪门前,那巍峨高大的磨砖墙面,细腻精湛的浮雕依旧气宇轩昂。恍惚中,仿佛时光倒流,隐约看到了盐商奢华生活的背影。据古建专家赵立昌先生介绍:整个芦宅构筑考究、豪华气派。原前后共有九进建筑,200多处房间。进入仪门,为照厅,照厅后有厅两进,前厅为正厅,后为二厅,皆面阔七间,以当中三间为主厅,两旁作会客、读书之用。厅堂阔大,可设宴百席。其后为女厅,再后为住宅楼厅两进,皆面阔七间。令人感到痛惜的是,最为豪华的照厅、正厅、二厅、女厅四进房屋在一次大火中付之一炬,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现芦氏园中还存有门楼、住宅楼、意园、藏书楼等。老宅年久失修,大部分地方或荒芜或空关着。宅后为芦氏园的意园。今园中青苔斑驳,荒无人烟。西南有凉亭一座,园北有“水面来风”旧馆,在绿树的掩映下古朴而苍凉。旧馆前有长廊,中有月门通庭院。廊前有池,池中置假山湖石,一泓碧水有暗道通馆内院落,让人有曲水通幽之感。旧馆后有装修考究的藏书楼一座,现为居民的住宅,保存得相当完好。藏书楼西侧有一架在扬州罕见的百余年古紫藤,茂密的藤萝蓊蓊郁郁地爬满了藏书楼的西侧。
芦氏园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宅院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虽历经坎坷,仍兀自挺立着。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康山街22号
邮编:225002
  
6/24/2005 4:25:00 PM (#3369896)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新景点-----萃 园



    萃园位于扬州城区小秦淮西岸,今三元路49号。《扬州揽胜录》载:“萃园在旧城七、八巷间。园门面南,‘萃园’二字额,方转运颐辅题。园基为潮音庵故址。清宣统末年,丹徒包黎先筑大同歌楼于此,未几,毁于火。民国七、八年间,盐商集资改建是园。四周竹树纷披,饶有城市山林之致。园之中部仿北郊五亭桥式,筑有草亭五座,为宴游之年。当时裙屐琴樽,几无虚目。十年间,日本高洲太助主两淮稽核所事,借寓园中,由此园门常关,游踪罕至。自高洲回园后,园渐荒废矣。今仅有园丁看守。”抗战时为汪伪师长熊育衡占据,改名“衡园”。解放前夕,国民常军园管区设此。解放后萃园改为市政府第一招待所,并将西部的“息园”并入。1980年拓宽三元路,新建门厅于现址。萃园布局别出心裁,园四面以亭以台,以廊以屋,相连相属,宛如仙阁四起。园中央掇石植木,花坛起伏,园路曲折,翠竹交加,满园皆绿。园内有百余年瓜子黄杨、垂丝海棠等名木多株。园东平岗横列,岗上遍植常绿书带草,间以点石,栽梅花、桂花等,四季飘香。岗顶有亭,岗西有瓦屋三楹,屋前凿池栽睡莲,意态清新。昔有“工”字形台基,仿五亭桥款式,上筑草亭五座,后改亭为屋,式样古朴。园中曲廊随势起伏,连接厅屋。萃园东北角有一月洞门,题额“逸池”,内有一泓池水,红栏环绕,竹树点缀。池南有二屋小楼一座,格调高雅,池北有仿古青楼一座,古朴庄重。内有现代化设备,为延宾之佳处。此楼东临小秦淮,为河滨一景。萃园几经翻修,建筑秀美,花木繁茂,环境洁雅,清新自然,具城市山林之妙。198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萃园饭店。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三元路49号
邮编:225002
交通:4、12、66路公交车
  

附件:扬州6767.jpg
6/26/2005 1:09:00 AM (#3378758)
英俊壮男找人 该角色已不存在
好象老江是那边的人吧
7/4/2005 4:24:00 PM (#3428996)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新景点---荷花池公园



    荷花池公园位于荷花池路西侧,原名南池、砚池,又因池中广植荷花而名为“荷花池”。清初汪玉枢在池边建有别墅,名南园,为当时扬州八大名园之一。园临砚池,隔岸有文峰塔,景名“砚池染翰”。园主购得太湖奇石九峰,大者过丈,小者及寻,玲珑剔透,相传系宋代花石纲遗物。该园旧有澄空宇、海桐书屋、玉玲珑馆、雨花庵、深柳读书堂、谷雨轩、风漪阁诸胜。乾隆帝南巡游此,大加赞赏,赐名九峰园,并纪事略。后奉旨选二峰送往京师御苑,扬州今尚存二峰,一在瘦西湖,一在史公祠,称“南园遗石”。嘉庆之后园渐圮,咸丰年间,废而不存。
    1981年在荷花池建南郊水上公园,即荷花池公园。公园在池之北,呈半鸟形,绿树成荫。已建古典式砖木厅房、风景各一座。厅房三楹,三面回廊,飞檐翘角;六角风亭居西北高阜,檐下六面饰精雕花板。园内有花房,栽百余种花木,四季花香,春有杜鹃、茶花、春兰、茉莉;夏有仙人昙花、睡莲、六月雪、夹竹桃;秋有桂花、菊花、石蒜、一串红;冬有腊梅、天竹等。四季常绿的有铁树、五针松、南洋杉、黾背竹等 。园内陈列大量盆景,树种有黄杨、雀梅、榆桩、罗汉松、刺柏等 。花房内置小型湖石假山,旁有水池,假山有滴泉。公园池面放养鱼苗,池南辟作苗圃。现扬州市政府已决定将荷花池及双桥渔场划拨、征用给园林部门,以充实、扩大荷花池公园风景览区。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荷花池路
邮编:225009
电话:0514-7883790
交通:29路、19路公交车可直达

  

附件:扬州7778.jpg
7/10/2005 2:59:00 PM (#3462682)
iamgame 该角色已不存在
就是标题中的“韭菜吵大葱”不大协调
7/11/2005 8:29:00 AM (#3466464)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引用回贴#3462682)iamgame:
就是标题中的“韭菜吵大葱”不大协调

其实这是扬州俗语,意思是非常棒哦!
7/11/2005 8:32:00 AM (#3466475)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新景点---小 盘 谷


    小盘谷在丁家湾大树巷内,系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而得名“小盘谷”。园门月洞形,嵌隶书“小盘谷”石额。园门前以火巷将住宅与园隔开。园内以花墙隔为东西两个庭院。西院右首叠湖石假山一座,左首建曲尺形楠木花厅三间,以卷棚游廊连接水阁凉亭,厅后辟一方清池。越三折石桥,即入幽洞,洞在假山腹部,多孔穴,彩光好,上可透入天光,旁可观赏园景。山顶有风亭,可览全园景色,东院粉墙开桃形门,题额“丛翠”。东院有鱼池、花厅、竹树、石笋等。登山可畅怀,探洞可寻幽。
    小盘谷布局严密,因地制宜,随形造景。园中山、水、建筑和岸道安排,无不别具匠心。岩壁险峻,谷洞深曲,廊、厅随地形曲直,小径陷现通幽。虽为人工所筑,却宛如天然图画。园内北部临池依墙的湖石假山,叠艺高超,过去一直以“九狮图山“相称。其空间虽小而山峰峻峭,曲洞危崖,濒水有桥,远近成景。陈从周教授在《扬州园林》一书中,对小盘谷的假山作如下评价:“……山拔地峥嵘,名九狮图山,峰高约九米余,惜民国初年修缮时,略损原状。此园假山为扬州诸园中的上选作品。……叠山的技术尤佳,足与苏州环秀山庄抗衡,显然出于名匠师之手,按清光绪《江都县续志》卷十二记片石山房云:‘园以湖石胜,石为狮九,有玲珑夭矫之慨。’今从小盘谷假山章法分析,似片石山房为蓝本,并参考其他佳作综合提高而成。”
    小盘谷占地小,妙处在于运用了“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造园者为了能小中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应用粉墙分隔,增加景深,以游廊连接景点,一隔一连,使景观若隐若现,给人们造成奇妙的错觉。同时,以通过开池堆山,变幻景观,创造无限空间。设置亭台楼阁,组合巧妙,参差错落,相互借景,组成画面,树木花草点缀其间,增加山林之意。小盘谷属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大树巷
邮编:225002
电话:0514-7231998
交通:2、8路公交车
7/11/2005 10:44:00 AM (#3467173)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逸 圃



    逸圃东邻个园,在东关街356号,系民国初年钱业经纪人李鹤生所筑。在扬州住宅园林中,园林多半建于住宅之后,唯此园筑住宅左偏。大门八角形,门额上嵌“逸圃”二字刻石。进入大门,即抵园门,将人一路引向住宅之后。迎面火巷北去,巷西为住宅五进,巷东原有湖石假山贴墙而筑,委婉屈曲,壁岩森严,与墙顶之瓦花墙形成虚实对比。山旁原筑牡丹台,花时若锦。假山北头的尽端,原倚墙作五边形半亭,亭下有花厅三间,装修极精,外廊天花,皆施浅雕。扬州名画师王板哉、吴砚耕曾设砚于此。由花厅西行北折,于火巷东侧,辟一花瓶形门,题额“问径”,内有庭园一隅,置花木山石,其北为小轩三间。轩背置小院,沿磴道可达复道廊,即由楼后转入隔园。园在火巷尽头住宅之后,原以复道与山石相连,折向西北,有西向楼三间,面峰而筑。楼有盘梯可下,旁有紫藤一架,老干若虬,满阶散绿,增色不少。后园昔有望月亭、紫竹林等景观,逸圃与苏州曲园相仿佛,都是利用曲尺形隙地布设,但比曲园巧妙,形成上下错综,境界多变。采用“绝处逢生”的手法,由小院转入隔园,来一个似尽而未尽的布局。可惜假山、半亭、碧潭、复道廊等均已不存。1962年事实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市国画院曾设此办公,现为居民住宅。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356号
邮编:225002
  

8/2/2005 8:35:00 AM (#3592132)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新景点---珍 园


    珍园在文昌中路,园门原在旧城九巷22号,为清末盐商李锡珍建。江都李伯通《过李氏珍园》诗云:“别业在城市,名园当画衅。小桥穿曲水,仙额聚方壶。有雨即飞瀑,无云多假山。水光浮潋滟,石骨露嶙峋。”今园门东向,门额题篆体“珍园”二字。两侧筑花墙,开漏窗数面。园东南侧有湖石假山,山有洞曲,上筑盘道,下临水池。池边架小曲桥达于洞口,假山东端有半亭掩映,西端接以回廊,廊间隔墙开月洞门。回廊北折通方亭,置美人靠及陶质桌凳。园中花木繁茂,植有紫藤、睡莲、丹桂、玉兰、芭蕉、楷杷、松竹、棕榈等,有百余年白皮松一株,别有百余年紫薇一株,惜已枯死。曲径用鹅孵石铺砌。园北部旧有层楼三间,现已改建成三层新式楼房。楼西筑隔墙,门通内宅,门楣额“柘庵”。园西偏为住宅,其地旧为庵堂,宅前东壁门,原嵌有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修《兴善庵记》碑石一通,现改建为二进平房。房前均有花圃,种桂花、翠竹、腊梅、天竹等。在后进院东,沿湖石花坛辟池一泓,院西置一六角形井栏,栏壁刻“泉源”二字,背面刻“珍园主人习真氏题,岁在丙寅天中节”字样,196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珍园饭店。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文昌中路
邮编:225002
交通:4、12、66路公交车
8/8/2005 9:23:00 AM (#3625672)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引用回贴#3378758)英俊壮男找人:
好象老江是那边的人吧

是呀,还有现在的也是我们老乡哦
8/8/2005 10:01:00 PM (#3629477)
冬眠状态通行证 cc17

级别:1
诞生:6/23/2005

附件:33_384_48_8QEQjvwv6BhF.gif
8/9/2005 7:11:00 AM (#3630836)
excelle 该角色已不存在
烟花三月下扬州~
9/5/2005 9:05:00 AM (#3859621)
普通通行证 lx731023


级别:75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8/22/2003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欢迎大家中秋来月亮城共赏一轮明月!
9/5/2005 11:44:00 PM (#3865275)
无效通行证 lcz72wm

级别:0
来自:(广东) 广州
诞生:12/27/2004
扬州  不想去
9/6/2005 5:58:00 PM (#3870508)
冬眠状态通行证 邪将


级别:59
诞生:1/29/2005
我一心想去品尝咱中国的八大菜系中的淮扬菜,可是却发现大街小巷的食肆都是吃火锅的。

最后去到富春楼,还算可以吧!

可是整体来说,和我想象的相差很远呀。

我下次再去时是不是可以找你作响导?
9/7/2005 7:39:00 PM (#3878049)
excelle 该角色已不存在
烟花三月下扬州 ~
9/22/2005 9:39:00 AM (#3979463)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十一,等您来!
9/22/2005 10:42:00 AM (#3979774)
excelle 该角色已不存在
为什么拍得总是比实际要好很多呢?
10/6/2005 4:31:00 PM (#4086741)
花友伦 该角色已不存在
苏州、杭州及扬州
10/6/2005 7:33:00 PM (#4087858)
冬眠状态通行证 光亮

级别:28
来自:(广东) 广州
诞生:8/9/2005
有机会很想去走走看看
10/14/2005 9:52:00 AM (#4147842)
普通通行证 lx731023


级别:75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8/22/2003

                                       富春包子

      现在,人们只要一提起扬州,就会联想到包子;而一提起包子,又立即会联想到富春。富春,几乎成了扬州包子的代名词。
    的确,当年的富春是以包子而名闻遐迩的。从1914年陈步云在富春花局中开设茶社开始,赏鲜花、品香茗、烫干丝、吃点心,就成为一种传统。后来,富春花局里加入了文人雅士的谈诗文、猜灯谜、听昆曲、赏字画,顾客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富春早晨、下午供应茶点,中午、晚间供应酒菜的经营模式,茶社逐步兼有了餐馆的功能。
    于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富春又以另外一种形象留在了当时文人的笔下。兹抄录扬州现代女词人丁宁创作于1938年之前的一首《望江南》于后:“吾乡好,记得岁寒天。出水银鱽银让色,含浆雪蛤雪输鲜。小饮富春园。”
    每当冬去春来之时,扬州人素有吃江鲜的习惯。丁宁的这首词中,特别列举了当年富春极具代表性的两种美食:一种是银鱽,另一种是雪蛤。银鱽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刀鱼,新鲜的银鱽上桌,颜色光亮,肉嫩味美。而清炖的蛤肉,颜色雪白,味道鲜美。
    在丁宁的笔下,刚刚出锅的清蒸银鱽,新鲜而色泽银白,相比之下,似乎连真正的白银都显得逊色;而清炖带汤的雪蛤,蛤肉雪白,味道鲜美无比,又哪是自然界中的雪花可比?岁寒时节,几个好友小聚富春之中,人们在品尝美味佳肴之际,心旷神怡,倍感富有春天的气息,真正觉得是春色满园、其乐融融。即使在今天,读着丁宁的词作,我们似乎依然能体会到几十年前那个冬日的和煦阳光,似乎依然能品尝到富春茶社里色、香、味、形四者皆美的银鱽、雪蛤,似乎依然能感受到三五知己围坐桌前称赏美味的激动、兴奋。
    从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富春留给丁宁深刻印象的,不是包子,虽然当时的富春包子已有30多个品种。当时,能够制作银鱽、雪蛤的扬州餐馆一定不在少数,但唯有以制作包子、点心见长的富春被女词人丁宁记在心中,称道不已,这不能不引起后来人的思考:究竟该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究竟什么样的特色才能深深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如此说来,今天的富春,似乎不应仅仅只是作为扬州包子的一个代名词,而应该继承当年文人笔下所记载、描绘的优良传统,在包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呈现出更多像当年银鱽、雪蛤一样令人读到词句都垂涎欲滴的特色佳肴,使富春这个品牌,逐步扩大成为整个扬州饮食文化的象征和代表——到那时,富春一定会更多地留在画家的丹青中、记在文人的诗文里
10/14/2005 9:54:00 AM (#4147848)
普通通行证 lx731023


级别:75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8/22/2003
                                     扬州牌坊


     骑鹤桥边新建了两座古式牌坊,一时间,牌坊成了挂在大家嘴边的又一个热门话题。牌坊,又名牌楼,是一种纪念性、装饰性建筑物,多为四柱三门的门洞式结构。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在中间匾额上刻写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习惯上,人们把简朴一些的叫做“牌坊”,豪华型的当然就被称为“牌楼”了。
    在扬州古城及城郊,现存的牌坊就有多处,按照建筑地点的不同,笔者就几处具有代表性的牌坊作一简要介绍。
    作为苏式牌坊的重要代表之一,蜀冈之上、大明寺前的“栖灵遗址”牌坊可谓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牌坊正面题有“栖灵遗址”,背面则是“丰乐名区”四字,题字皆为篆书,古拙凝重。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下诏全国30个州建立30座供奉佛舍利的宝塔,于是在大明寺前建成了栖灵塔,塔高九层,高耸入云,极为壮观。该塔在唐朝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不幸毁于火灾,后来,人们便在寺门前建了这座“栖灵遗址”牌坊,以志纪念。
    建于陵墓祠堂的牌坊也叫“陵门”。我市北郊雷塘隋炀帝陵墓前的陵门,因为隋炀帝杨广身上承载的千古骂名,他的陵墓显然与其他皇家陵墓不可同日而语,但也不寒碜。尤其是那四柱三门的标准石坊陵门,和门楣上“隋炀帝陵”四个大字,依然让人能感到一种皇家气派。
    蕃釐观就是琼花观,因为曾经种植琼花而成为江淮一带著名的景点。不少老百姓只知道琼花观而不知蕃釐观。蕃釐观前也有一座石牌坊,它的特点主要在左右两根石柱上。该柱上圆下方,柱端似华表,分别雕刻日月形状,左为赤乌,象征着太阳,右为玉免,象征着月亮。据说,当年宋徽宗曾钦赐“蕃釐观”匾额,不过,现在门楼中间所嵌石额“蕃釐观”三个大字,则是由清代名士刘大观所题。
    而东关古渡西侧的牌坊显然是属于在桥梁津渡前建立的一类牌坊,它与教场北侧的牌坊有类似的地方,就是高大挺拔,气势非凡。加上它们耸立于古城著名的历史街区,而更显古朴、典雅、凝重。
    当然,汶河北路现有的那座以北京牌坊风格制作的皇宫牌坊,虽然也具有凝重粗犷,色彩鲜艳,高大华丽,京味十足的特点,但它突兀地矗立在那里,的确与扬城建设秀丽精巧的风貌不太协调,听说最近要拆除它,并在原址重建一座与周围环境风格协调一致的江南苏式、徽式牌坊,也是合情合理的做法。
    除了上文所述牌坊外,还有瓜洲古渡、高邮文游台、仪征森林公园山门等各具特色的牌坊,它们已经作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而成为城市的象征和代表。有一些历史上曾很知名的牌坊已经毁圮不存,我们似乎只能从牌坊巷、沙牌坊、大儒坊、毛牌楼这样的街巷名称中,依稀寻到当年的某些牌坊的影子。
10/16/2005 7:56:00 PM (#4166473)
冰岛阳光 该角色已不存在

好恐怖 这么多资料啊~~~~
看得眼花缭乱
不过可以肯定一点
就是要你带我在扬州玩
10/16/2005 7:57:00 PM (#4166475)
冰岛阳光 该角色已不存在
对拉  包吃包住包玩……
10/17/2005 12:12:00 AM (#4168443)
冬眠状态通行证 伟伦


级别:25
来自:(广东) 广州
诞生:5/21/2004
好美丽
2/20/2006 1:06:00 AM (#4860716)
普通通行证 lx731023


级别:75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8/22/2003
二月间,已有春天的萌动,即使街边的树还没有开始发芽,但早上的阳光明显有了春天的暖意!

二月,早春,新颜,会有更多新的东西等待着我们,也许是一段情缘,也许是一段情缘的升华,它们必将象这个刚刚出发的春天一样,越来越浓烈!

2/23/2006 1:10:00 AM (#4874331)
冬眠状态通行证 asdffdsa


级别:78
诞生:1/11/2004
唐朝最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