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冬季养生漫谈
cdma1963 (该角色不再存在)
11/29/2007 2:50:00 PM (#522687)
过了立冬,我们已然进入了冬季。在这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里,应该如何保健呢?



饮食篇



    冬季饮食应注意“三宜”、“三多”、“三补充”。



  三宜
    一宜粥糜。古代养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喝些热粥。冬日宜食养心除烦的麦片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益胃的山药粥、养阴固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调中开胃的玉米粥、滋补肝肾的红薯粥等。
    二宜温热之品。如宜吃枣、蛋、山药、猪血、糯米、韭菜、牛肉、羊肉、狗肉、桂圆肉等。冬季每日晚餐喝一小杯酒,对中、老年人养阴大有裨益,建议:选用红葡萄酒或养生酒。
    三宜坚果之品。冬日多吃点核桃、板栗、松子以及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须注意肥胖者对坚果类食物,要少量摄入。



  三多
    一是多吃温热食品。为使人体适应外界寒冷环境,应以温热饭菜用餐并趁温热而食,以摄入更多的能量御寒。在餐桌上不妨多安排些温热菜汤,这样既可增进食欲,又可消除寒冷感。
    二是多吃产热食物。产热营养素主要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因而要多吃富含这三大营养素的食物。
    三是多吃御寒食物。有些食物具有御寒功效,主要作用是温养全身组织、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御寒能力、维持机体组织功能活动、抗拒外邪、减少疾病的发生。温热御寒并具补益的食物有海参、韭菜、胡桃、糯米、甲鱼、虾、鸽、鹌鹑、羊肉、狗肉等。



  三补充
    一要补充必要的蛋氨酸。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二是足量补充维生素。增加摄入维生素A,以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增加对维生素C的摄入量,以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食物,维生素C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三是足量补充微量元素。人怕冷与机体摄入矿物质量也有一定关系,补充钙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海带等;含碘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生热效应,它能加速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增加产热,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抵御冷寒,含碘食物有海带、紫菜、海盐、发菜、海蜇、大白菜、菠菜、玉米等;人体血液中缺铁也容易怕冷,怕冷的妇女可有意识地增加含铁量高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



锻炼篇



    天寒地冻的冬天,很多怕冷的人喜欢在屋子里“猫冬”,不爱到户外活动。事实上,冬天锻炼在增强人的御寒能力和防病能力方面作用更加明显。当然,运动要讲科学:如果选择跑步锻炼,锻炼前要注意合理饮食,跑步前一定要吃东西。早餐最好选择一些高热能、易消化的食品,如牛奶、鸡蛋等。切忌早餐过饱。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很重要,可以做些伸展运动或慢跑、轻器械的少量练习,在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另外,坚持晨练的老人要注意,由于早晨人遇到寒冷刺激会引起血压明显升高,这对晨练的有高血压的老人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提醒老人尤其是血压高的人,天气寒冷时最好在清晨测量血压,测量血压前至少休息15分钟。



起居篇



    《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以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
    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还必须保持室内温暖恒定(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若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就很容易外感风寒。
    此外,冬季勤开窗有利身体健康。据调查资料,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飞沫,一般在1小时后方可消失,有的飘浮长达30余小时。如果常开门窗换气,则污浊空气可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光线和干燥,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与繁殖。
点击统计:775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