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列为采用乖乖咙地个咚,韭菜吵大葱---魅力扬州!
5/17/2005 3:19:00 PM (#206752)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我的缺点:
真诚、热情、淳朴、善良、智慧、专一、执著、开朗、乐观、可爱、自信。
我的优点:不是靓仔。
不信?那就请进入小新的世界吧,我在那里等你哦http://trt.cc/bbs/read.aspx?t=134165&ip=5&l=0
                                   扬州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城区至今已有 2400多年的建城史。现辖广陵、维扬区、邗江3个区,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全市共有97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6653.81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988.81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57.19万,其中市区人口115.13万人。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岸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攘,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143.3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

  扬州全市共有36个民族,汉族占总数的98%。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3%。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扬州既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又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1998年,扬州荣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中国最著名的湖上园林瘦西湖和千年古刹大明寺是中国4A级风景区(点):何园、个园、唐城遗址、高邮盂城驿、普哈丁墓、龙虬庄古人类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览线是国家旅游局向海内外推出的国家级旅游线;扬州的穆斯林旅游产品正日渐成为我国穆斯林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扬州市利用名城优势和景观特色,在“古、文、水、绿、秀”上做文章,成功地开发了一大批旅游“新品、名品、精品”,并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了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览线、高邮湖渔家乐休闲游、仪征生态旅游等民俗观光系列产品,此外,汪氏小苑、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二号墓、高旻寺、普哈丁墓园、市区古运河风光带、隋炀帝陵、玉器厂工艺美术景区、西郊森林公园、仪征登月湖旅游度假区、江都龙川广场等一批旅游新景点也正式对外开放。

  扬州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景观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古典园林兼具“南秀北雄”艺术风格。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50家,星级饭店36家。从2000年开始扬州每年定期举办“烟花三月”旅游节和“二分明月”文化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2001年接待境外游客11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552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17.9%,旅游收入43.7亿元。


点击统计:100617 责任编辑:公仔麵
5/17/2005 3:20:00 PM (#3148622)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古城史话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等古籍均有记载,为华夏九州之一。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邗。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越灭吴,地属越:楚灭越,地归楚。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景观盛极一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时期。

  为了改善和巩固民族关系,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乌孙国,比王昭君嫁到匈奴还早80多年。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乱,数次变为“芜城”但由于劳动人民数百年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北周改广陵为吴州。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

  公元589年,隋文帝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隋炀帝开大运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不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对促进黄河、淮河、长河三大流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次序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公元605年至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今扬州),618年,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杀,葬于扬州城西北五里吴公台下(后改葬雷塘)。619年农民起义军李子通建都扬州,国号吴。公元616年,复称扬州,治所自此在今扬州。

    唐代的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成都)。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多中,扬州始终起着骨干作用。作为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扬州专设司舶使,经管对外友好往来。唐代扬州和大食(阿拉伯)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波斯、大食、婆罗门、昆仑、新罗、日本、高丽等国人成为侨居扬州的客商。日本遣唐使来扬州和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交流。扬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注释的《文选》,旁征博引,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已经散失的重要文献资料。其子李邕,不仅文章、诗歌很有影响,也是继虞世南、褚遂良之后的大书法家之一。大诗人张若虚为“吴中四杰”之一,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公元684年,徐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执政。唐末五代,军阀混战,扬州遭到严重破坏。杨行密在扬州建立政权,史称“杨吴”,有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不久,又陷入战争的破坏之中。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扬州地为督帅之所,又处漕运要冲,此后盐渔之利,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进一步繁荣,扬州又再度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几。商业税收年约8万贯,在全国居第3位。公元1127年,高宗赵构在金人的追逼下,迁都过程中,以扬州为行宫一年,更促进了扬州繁荣。1275年-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军队与扬州人民一起向元军开展了不屈的斗争,不幸殉难,扬州城只剩数千人。100多年间,扬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战场。韩世忠、刘琦、岳飞等南宋名将在这一地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战争使经济和社会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扬州的经济又不断恢复发展。在文化上,欧阳修、苏轼、秦观、姜夔、王令等在扬州留下大量传世名作。元、明两代,扬州经济发展加快。来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定居的外籍人日渐增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为最。

  元时,几次整治运河扬州段,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漕运,扬州又迅速繁华起 来。明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的专卖和南北货贸易。盐税收入几乎与粮赋相等。商业扩大到旧城以外。手工业作坊生产的漆器、玉器、铜器、竹木器具和刺绣品、化妆品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防止倭寇再次入侵,公元1556年,扬州又建“新城”在文化上出现了睢景臣等一批杂剧、小说家。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坚持了6年。明朝灭后,为阻止清兵南进,南明督师史可法率军坚守孤城,宁死不降,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城陷后,清军屠城10日,死者数十万。

  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使扬州出现空前的繁华。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当时的扬州,居交通要冲,富盐渔之利 ,盐税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关系极大。各地商人增多,纷纷在扬州建起了会馆,各有营业范围和地方特色。同时兴起的还有会票——信用汇兑。在文化上,一些盐商广结文士,爱好藏书,修建府学、县学,恢复名胜古迹,对扬州的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这期间出现了以金农、李鱼单、高翔、郑燮、罗聘等“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以阮元、焦循、汪中、任大椿和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扬州学派。扬州戏曲历史悠久,至清代大盛。1790年,为庆祝乾隆重皇帝80寿辰,以扬州宝应高朗亭为班主的三庆班进京演出,与其它剧种一起,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扬州的评话、清曲、扬剧、木偶、玉雕、漆器、扬州盆景、淮扬菜肴等均在清代形成自己的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古城扬州焕发青春,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我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5/17/2005 3:21:00 PM (#3148623)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城市建设
     扬州市水陆交通基础设施优良,运输便捷。南京到扬州汽车只需1个多小时,上海到扬州只需2个多小时,北京至扬州只需要8个多小时。
   现有万吨级码头泊位9个,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目前在扬州港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的船务公司近30家,如中远、中海及MAERSK、OOCL、HMM、EVG、CMA、ZIM、HJ、KL等国内外著名船务公司,这些公司的驳船每周有近30个航次停靠扬州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定时、定点地把出口集装箱送达世界五大洲各地。同时扬州港又是长江中上游和苏北、鲁南、皖东等地区货物的重要中转口岸,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00万吨左右。扬州有港岸线47公里,已开发利用17公里。
   公路:京沪和宁通高速公路连接全市,构成我市一横一纵"T型"高速公路骨架。长江北岸正在 造"防洪、运输"双功能的沿江高等级公路,将三港(南通港、扬州港和南京港)三桥(江阴大桥、润扬大桥和南京大桥)和三市(南通市、扬州市和南京市)连成一片。已建成的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全长34.96公里,东与京沪高速公路淮江段相连,西与润扬大桥相接。
   水路:扬州处于我国东西大动脉(长江)和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在历史上就是著名的水运中心。境内航道纵横,现有航道184条,2163公里,其中等级航道819.2公里。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全长143.3公里,终年可通行千吨级船舶,北通江苏的淮安、宿迁、徐州,山东的济宁、聊城、德州,河北的沧州及天津、北京等地;南往江苏的镇江、无锡、苏州和浙江的杭州等地。
   铁路:与京沪、宁西主干线相连的宁启铁路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准,2002年元月动工建设,2004年建成后,宁启铁路贯穿扬州城,西连京沪线,东接新长线,通达全国。
   大桥:扬州至镇江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即将建成,计划2005年5月竣工通车,届时从扬州通过大桥至镇江只需10分钟。
   机场:扬州4C级民用机场项目正在争取立项,计划留有4A级机场项目发展余地,该项目建成营运后,将和国内航线联网。
   电力:扬州二电厂一期工程两台60万千瓦机组、扬州发电厂以及扬州开发区、扬农集团、磷肥厂三个热电装置,共同构成了比较充实的电力供应体系。
   城市道路建设:全年新铺道路面积总长度10.53公里,面积23.91万平方米,维护道路8.17万平方米,疏通下水道253.7公里;新增路灯1280盏。1998年,被全国城市路灯照明协会评为全国最佳路灯景观城市。
   邮政:经过体制改革后的扬州邮政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管理运营体制,邮政业务持续稳定增长,通信能力及服务水平得到明显增强。当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达到1514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6%,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347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88%。完成邮政综合网的局域网设计和主机安装;自行开发成功83客户服务中心3项新业务;完成无线接入网方案前期设计和论证;开通“绿扬邮驿”网站;邮政储蓄绿卡入全市金卡系统。“便民用邮户箱工程”全面实施,通邮率达到100%。17个集体被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9人被评为市级“青年岗位能手”。邮区中心局QC小组分别获得国家、省优秀QC小组称号。局继续保持省文明单位称号。
   电信:全市已建成程控电话网、移动通讯网、无线寻呼网、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网、光纤接入网等8大网络。2001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5.83万门,比上年净增14.88万门。年末电话用户总数达91.43万户,比上年净增18.2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达34.52万户,比上年净增4.6万户,计算机互联网5.3万用户,比上年增长3.3万,农村电话用户达56.91万户,比上年净增13.42万户。信息港二期工程已经完成,扬州网站被评为全国百强网站。
   供水:全市共有3个自来水厂,全年供水8559万吨,售水7105万吨,新增用户10081户,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8.7%,新铺、调整供水干道管道69.24公里。
   煤气:全年新增煤气用3500户,供气2300万立方米,平均日供应量6.4万立方米,管道煤气气化率达65%。新铺中低压管道20公里,全市累计212公里。
5/17/2005 3:22:00 PM (#3148626)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城生活
                             淮扬菜历史

  淮扬菜,是世界知名的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独具的风味特色,倾倒了海内外无数食客。淮扬菜是长江中下游(扬子江)、淮河中下游的代表风味。扬州是淮扬菜的中心和发源地。

  淮扬菜见于文献,当自《尚书》“淮海惟扬州”始。自先秦发展至汉晋,史载扬州已是“熟食遍列”。隋唐、明清尤见繁盛。特别是大运河开凿以后,扬州成为盐漕两运、物资集散和进出口口岸的水陆交通枢纽,曾排名为世界上60万人口以上十大城市之第三位。因之,八方辐辏,帆樯林立,商贾麇集,文土如云,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史有“扬一益二”之称。加之,扬州地处长江下游东经120度左右、北纬33度上下,气候适宜,物产在丰富;位于江河水网地区,尤饶动植物水鲜,苏东坡《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中提及的鲜鲫、紫蟹、春莼、姜芽、鸭蛋之类,郑板桥诗词中描述的鲜笋、鲥鱼和“蒲筐包蟹、竹笼装虾、柳条穿鱼”等,均比比皆是;海味产区亦近在咫尺。这些,构成了个性鲜明的烹饪原料实力。又以其集散、聚焦之地理优势,得以萃取宇内烹调技艺之精华,凝聚吴楚饮食文化之神髓,不仅锻炼出了世人惊叹的刀功、火功等精湛的烹饪工艺,而且酝酿出能够适应四面八方的“清鲜平和,浓淳兼备,咸甜适度,南北皆宜”的风味特色。从而,佳肴迭传,美点盈市,诗文词曲称颂不绝,名人题咏尤难列举,曾蒙“东南佳味”之美誉的“满汉席”亦首见于《扬州画舫录》。正是在此历史背景和经济地位的基础上孕育了淮扬菜,其饮食文化积淀之深厚,海内无出其右者。故而,很早就确立了中华一大风味菜系之地位。

  扬厨怀“扬州三把刀”中之厨刀布艺四方,走向五大洲。在西方,知“清炖狮子头”“扬州炒饭”者大有人在。大洋彼岸也不时电话订餐,指名要“文思豆腐”之类名菜。在海内,淮扬菜更是广布各地,成为人们追求一尝的对象。例如,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和北京饭店,淮扬菜也历来都是主供风味之一。这些,与淮扬菜在漫长的历史优选中所积淀的艺术与科学内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建国初之“开国第一宴”用淮扬菜,自非偶然的选择。时至今日,淮扬菜更是名厨辈出,高手如林。他们不仅继承、发扬了优良传统,而且深谙创新是发展之灵魂、兴盛之动力的道理,不断开拓、创新,创新菜点层出不穷,创新宴如红楼宴、满汉全席、板桥宴、梅兰宴等也接踵而至,并且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兴趣。淮扬菜正稳步走向新的高度。
5/17/2005 3:48:00 PM (#3148715)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景点----瘦西湖

      “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独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瘦西湖不是杭州西湖的微缩版:一泓曲水由南而北,或放或收,或宽或窄,蜿蜒曲折,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演绎出扬州的富裕,扬州的风雅。她的小巧玲珑,窈窕曲折,娇柔婀娜,较之杭州西湖,别有一种清瘦的神韵。别有一种清秀婉丽的神韵,人们便将瘦西湖比作秀丽妩媚的少女。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品评:“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虽然被郑板桥讥为“难得糊涂”,但“瘦西湖”却因此而名播中外。
    
    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炮山河,原是古代城壕通往古运河的水道。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已见陆续建园。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为了迎接乾隆皇帝南巡,特地开凿了莲花埂新河,“河绕长春岭而北”,舟行直达平山堂,保障河也改称长春河。那些富比皇家的盐商更在湖两岸大兴土木,楼台亭阁,鳞次栉比,曲室回廊,竞新出奇。一园一景,尽出精思傅会;一阁一亭,犹疑鬼斧神工;小至一花一木,一竹一石,无不别出心裁。《水窗春呓》卷下有载:“自北门抵平山,两岸数十里楼台相接,无一处重复。尤其妙者,在虹桥迤西一转,小金山矗其南,五亭桥锁其中,而白塔一区雄伟古朴,往往夕阳返照,箫鼓灯船,如入汉宫画图。五六七诸月,游人消夏,画船箫鼓,送夕阳,醉新月,歌声遏云,花气如雾,风景尚可兼随苏杭也”,“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绮丽风光直让人不知人间烟火味。
    
    瘦西湖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十里湖光,清澄缥碧,亭榭星布,虹桥错列,绿杨梳风,繁花凝脂。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起了二十多个如花如锦的景观: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如一条翡翠项练蜿蜒在山间林下、花前水中,镶嵌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更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瘦西湖的美丽,很早就为人们所瞩目。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瘦西湖园亭之妙就妙在奇思幻想寓于天然,寓景以情而不露痕迹,众采百家之长而天衣无缝。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叹不已:“行途之风景,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观其或亭或台,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诚如此言,瘦西湖之美美就美在构思诗情画意,布局柳暗花明,构筑巧夺天工,而令人即景生情却又浑然天成。
    
    瘦西湖的旖旎风光留住了历代名人的脚步,绿阳城郭印下了他们或深或浅的屐痕,瘦西湖边题刻着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浓墨重彩增添着瘦西湖的妩媚和魅力。起予的《江都竹枝词》写出了“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 顾嗣同的《红桥》诗则刻划了“竹西歌吹视平芜,廿四桥边有月无。堤上青青数株柳,半分犹得似西湖”。韦庄曾经深深感叹:“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而一曲《烟花三月》更唱出了无限温柔:“牵着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附件:rrewe.jpg
5/17/2005 3:56:00 PM (#3148745)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瘦西湖五亭桥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附件:566802.jpg
5/17/2005 3:57:00 PM (#3148750)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瘦西湖(三)

附件:279619.jpg
5/17/2005 3:59:00 PM (#3148755)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瘦西湖(四)

附件:793260.jpg
5/17/2005 4:44:00 PM (#3148947)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二十四桥(一)


  二十四桥位于扬州瘦西湖公园,是新近修复的著名风景区。

  二十四桥,亦名念四桥,昔为砖砌桥墩,上铺木板,围以红栏。桥临吴姓住宅。桥畔遍植芍药,故有红药桥、吴家砖桥之称。二十四桥之名,源于隋代, 相传隋杨帝在月夜曾借宫女24人吹萧于此,故名。

  关于二十四桥,历史上向有两种说法,一说该桥仅1座,一说共24座。历代骚人墨客多喜吟咏此桥,尤以唐代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著称,桥因此而名闻遇途。

  二十四桥景区由玲拢花界、熙春台、二十四桥、望春楼四组景点构成,建筑总面积1588平方米,竣工于1989年1月。

  玲拢花界的建筑玲拢剔透,布局疏密相间,外形高低错落,色彩淡雅。熙春台系二十四桥景区主体建筑,位于古念四河道中心,面对五亭桥。主楼两层,两侧联块曲廊,左侧曲廊饰以琉璃瓦,通以十字阁,右侧连以露台复廊,楼前露台"纵可方轨,横可跃马"。整组建筑群雄伟壮丽,金碧辉煌。

  二十四桥由汉白玉砌成,雅致秀丽。 二十四桥景区的建筑,保持了扬州园林"视野之开阔为苏州园林之不及,而相互呼应又较杭州西湖为紧凑"的布局,形成了"略成小筑,足征大观"和清秀、朴实的自然意境。



附件:403310.jpg
5/17/2005 4:46:00 PM (#3148958)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二十四桥(二)

附件:938282.jpg
5/17/2005 4:53:00 PM (#3148981)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二十四桥(二)

附件:扬州.jpg
5/17/2005 4:54:00 PM (#3148988)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二十四桥(三)吹台1

附件:扬州2.jpg
5/17/2005 4:56:00 PM (#3149000)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二十四桥吹台2

附件:扬州3.jpg
5/17/2005 4:57:00 PM (#3149008)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瘦西湖---白塔

附件:扬州4.jpg
5/17/2005 4:59:00 PM (#3149016)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瘦西湖---莲花桥

附件:扬州5.jpg
5/17/2005 5:01:00 PM (#3149023)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瘦西湖----徐园
附件:扬州6.jpg
5/17/2005 5:04:00 PM (#3149035)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瘦西湖---凫庄

附件:扬州10.jpg
5/17/2005 5:06:00 PM (#3149046)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瘦西湖---春波桥

附件:扬州11.jpg
5/17/2005 5:09:00 PM (#3149060)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瘦西湖----熙春台

附件:扬州13.jpg
5/17/2005 5:12:00 PM (#3149072)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个园


          个园位于扬州盐阜路。系清嘉庆年间,由盐商两淮商总黄应泰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主人性爱竹,盖以竹本固。取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意,在园中修竹万竿,因“个”字乃“竹”字之半,且状似竹叶,故取名“个园”。
 

               
    园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称。假山利用不同的石色石形,采用分峰叠石的手法,以石斗奇:“石垒的山,石嵌的门,石铺的路,石伴池水壮,石衬青竹秀,石抱参天古树,石拥亭台小楼……石成了个园的主体结构”。个园假山,一部分用黄山石叠成,山腹中有曲折磴道,盘旋到顶,这是北派的石法;一部分用太湖石叠成,流泉倒影,逶迤一角,是南派的石法。这两种叠石的方法,意味着山水画的南北之宗,统一在一个园子里,构成个园假山的独特风格。个园“四季假山”为国内唯一孤例。春山在个园石额门前,两侧遍植翠竹,竹间树以白果峰石,以“寸石生情”点出“雨后春笋”之意。夏山位于西北朝南,以太湖石叠成。“天下之石,独以太湖石为甲贵”,用它点缀园林,更添自然风光的色彩和令人兴会无前的兴趣。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奇态异状,空洞凹穴,洞涡层层相套,大小参差有致,柔曲圆润,神态古雅,具有“皱、瘦、透、漏”的特色。夏山之侧有七楹长楼,楼下梧桐蔽日,浓阴满阶,檐前芭蕉几丛,婷婷玉立,身临其境,有凉风习习之感。秋山位于园之东北,座东朝西,以黄石叠成,拔地而起,峻峭凌云,气势磅礴,山岭为全园制高点,黄石丹枫,夕阳凝辉,倍增秋色。它宛如一幅秋山图,是秋日登高之佳处。山上有几条崎岖盘道,时壁时崖,时洞时天,噔道置于洞中,洞顶钟乳垂垂(以黄石倒悬代替钟乳石),一光隐隐从石洞中透入,人在洞中上下盘旋,构成了立体交通。盘回山底,有飞梁石室,内置石桌、石凳、石床,若是在此饮酒、对奕、躺卧、小憩,则仿佛置身于真山之境。山上有亭,名“拂云”,依亭凭栏,修竹涌浪,幽篁叠翠,枝叶婆娑。冬山系用宣石叠成,石白如雪,似一层未消的残雪覆盖,称之为冬景。冬景假山南墙多留圆洞,称之为“音洞”,阵风掠过,发出箫箫鸣声,真可谓“北风呼啸雪光寒”。冬景与春景一墙之隔,墙上开有圆形漏窗,窗内可闻风竹声声,窗外可见苍翠春色,似乎在向人们报道早来的春光。
 
  地址:扬州市盐阜东路10号
城市邮编:225002  
电话:0514-7347428  
交通车指南:1路公交车
网上站点:www.ge-garden.net
5/17/2005 5:13:00 PM (#3149080)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个园

附件:扬州15.jpg
5/17/2005 5:16:00 PM (#3149094)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个园

附件:扬州16.jpg
5/17/2005 5:21:00 PM (#3149113)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何园            

      扬州何园别称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徐凝门街的花园巷内,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北汉黄旗道台-何氏增建的宅院,因此得名何园。何园是扬州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私家园林,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特色,在细微处又兼有西洋特点,有着当时的鲜明特色。

  何园的范围并不甚大,然其布局宽敞而不局促,从游览的角度上讲,变动观为静观,极负层次感,比较以前的园林而言,有很大的提高。何园的总体布局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园以船厅为主,以瓦石铺装厅之四周。厅北侧的串楼之上有一半月台,与中部串楼尽头旧有的半月台遥相呼应,令园景与明月结合得无比得完美。园中的东北两面修筑有假山石景,前有水流往绕萦回,山巅处,尚有一六角小亭,亭亭玉立其间。南面有一畦牡丹、芍药花圃,衬于园中,真是一幅难得的中国山水画。

  西园乃是何园的主园,正中为一片大水池,占去了全园三分之二的面积,楼厅、廊房依池而建,形成了丰富的园林空间。蝴蝶厅、回楼廊、桂花厅、宴厅楼等均是西园的主体建筑,令全园的节奏逶迤而又统一,色调、对比恰到好处。

  此外,何园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串楼与复廊的构思之巧。它们将东、西二园与住宅连为一体,即有局部美,又有整体美;串楼上下回环,游人循楼漫步,景物推移,一路变幻,耳目常新。这种精妙的设计,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不愧为清末园林的杰出代表作品。

  在何园之南,紧紧毗邻一个规模不大的园林,这是一位高贵的“邻居”-片石山房。相传片石山房的假山石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和尚之手,现在可算是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了”。


附件:090148.jpg
5/17/2005 5:24:00 PM (#3149129)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汉墓


       天山汉墓汉武帝之子刘胥的墓。刘胥曾受封广陵,为第一代广陵王。武帝对他一直防范,而武帝死后,他祈祷神灵,对昭帝、昌邑王、宣帝“祝诅”,事败被迫自缢。天山汉墓可能是他的坟冢,原在高邮天山。天山,又名土山,神居山,海拔44米,周长6华里,1979年春,采石工人开山时发现了山中古墓葬,一号墓墓坑深18米,东西宽23米,南北长28米,墓道长60米,墓顶封土5米有余,墓室填土约两万方。棺木南北长16.65米,东西宽14.28米,以珍贵楠木制成,折合木材545.56立方米,以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稳重壮观,构件比例协调严谨而为世人瞩目。墓虽在高邮,但广陵王当年的广陵城就在蜀岗之上,至今保留夯土城墙,实际上如今安葬蜀岗是尊重历史,也是让这位王侯荣归故里。

     汉墓博物馆气势磅礴,它建于山顶之上,巍峨雄伟,从多层台阶下仰望,大有帝王陵寝之势。拾级而上,两旁的门阙、主展厅、东西廊房皆为汉式建筑,门庭高敞,廊柱质朴,迭梁穿头,线条简洁、凝重、雄伟、古朴、粗犷。

  主展厅是20多米高的穹顶,地下墓道内是棺廓,墓室庞大,面积达200多平方米。


   地址:扬州相别路北首
   电话:7625587
   开放时间:8:30-17:30
   票价:旺季30元,淡季20元
   公交线路:5路


附件:扬州17.jpg
5/17/2005 5:28:00 PM (#3149141)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史公祠

      史公祠位于扬州市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岭畔,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内建史可法衣冠墓。墓前为“史可法纪念馆”,馆内陈列有史可法2米高的塑像和多幅史可法手迹,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文物资料。   
  进入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史可法墓前上的一幅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是由清代文人张尔所馔。
  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国内外友人曾多次提及此联,他说:“扬州城外梅花岭,有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冢前有一幅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就很能激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1991年他陪同朝鲜金日成主席参观这里时,亲自为其介绍此联,并说:“我们要历史地看待问题,用历史的观点对待过去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口号是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
  史可法是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市)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宏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摄政王多尔衮,以数万人马进攻扬州,多次劝降,史可法不应,终因寡不敌终,扬州失守。自刎未成被俘,不屈就义,时年仅四十四岁。扬州是江南顽强抵抗清军的第一座城,也是清军入关以来首次遇到的军民一体的坚强抵抗,为了对扬州人民进行报复,也是清人想杀一儆百,于是多铎下令,烧杀抢掠持续十天。扬州城破后,史可法就义已十二天,由于当时天气较热,尸体腐烂不能辨认。次年,史可法义子史德威葬史可法衣冠冢于扬州梅花岭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谥“忠正”。因此牌坊上题额为“史忠正公墓”。
  1962年史可法三百六十周年诞辰,当代大文豪郭沫若作诗以为纪念,“国存与存亡与亡,巍峨庙貌甚堂堂,梅花岭下遗香在,铁何时返故邦”。
  史可法的抗清事业是不朽的,史可法理应值得我们尊敬、崇扬和怀念。正如诗人贺敬之所言:“史可法人可法书可法,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

  地址:扬州市广储门外街24号 城市邮编:225001 电话:0514-7353541


附件:扬州18.bmp
5/17/2005 5:49:00 PM (#3149238)
冬眠状态通行证 竹鸣

级别:64
头衔:
来自:(广东) 广州
诞生:2/17/2005
扬州小新话扬州
5/17/2005 6:10:00 PM (#3149328)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平山堂是游目骋怀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迩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可敬的是欧公不为世俗所羁,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于是在此建堂。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携朋友来此饮酒赋诗,他们饮酒方式颇为特别,常叫从人去不远处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之间,然后让歌妓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往往到夜,载月而归,这就是当时的击鼓传花。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宛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欧阳修最爱莲花,其后调任安徽阜阳,到任第二天,他就来到该城的西湖之滨,见湖面开阔,但杂草丛生,于是遍植瑞莲和黄杨,使西湖顿改旧观,夏日时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于是他写诗道:“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可见他是按照扬州瘦西湖的景致安排阜阳的山水。堂前朱漆红柱上的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清太守伊秉绶所作,上联以山喻人,显现当年高朋慕名而至,谈古论今的盛景;下联借欧公《醉翁亭记》中句,表现欧公无法施展抱负的郁闷和乐观自适的落宕情怀。造句既佳,书法古朴,为平山堂楹联之冠。

 
  地址:扬州市平山堂路
城市邮编:225002  
电话:0514-7340720  
交通车指南:5,游1,游2公交车
网上站点:www.damingsi.com
附件:扬州.jpg
大明寺井水与琼花

大明寺始建于五世纪中叶刘宋大明年间,原有建筑毁于十九世纪清咸丰年间,现有建筑为清同治年间所建。大殿后有鉴真大师纪念碑,再后为仿唐建筑鉴真纪念堂,内供鉴真干漆夹贮像。寺内有平远楼、晴空阁、四松草堂等景点;西边花园内有“天下第五泉”,据古人评定所言:镇江金山冷泉为第一,无锡惠山石泉为第二,苏州虎丘石井水为第三,大明寺井水为第五。楼阁亭台,四周鲜花环绕,赏心悦目。大殿与西园之间的是平山堂,为北宋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透过堂前竹林远望,江对岸的京口三山尽入眼底。还有翠风春柳、法净晚钟等平山八景,别有一番情趣。

大明寺里有株天下无双的传奇名花琼花,不仅香馥四溢,而且随一天十二时辰变十二种颜色。扬州琼花在历史上极其风光,欧阳修等许多名人曾加咏颂;隋炀帝曾劳师动众开运河至江都观赏这株琼花,讨了场没趣;宋仁宗三次将琼花移种汴梁却有树无花,回移扬州就又叶茂花繁;金兵掳北,琼花枯死,幸其根留扬州,发芽再生。每逢琼花开时,绿叶瓣瓣,白花簇簇,慕名而来观者有如潮水。

然而大明寺之显,在其曾是唐代律宗大师鉴真的主要活动地;大明寺至今仍为培育律僧的圣地,正是“鹊噪鸦鸣总是深谈般若,溪光山色无非全露遮那”。

鉴真六渡东流

鉴真(六八七——七六三年),浴姓淳于,扬州江阴县人。十四岁出家,得律宗高僧道岸和恒景等的指导,精研律宗典籍,卓然有成;还在艺术与医学方面下过功夫。二十七岁回扬州时,已是通律博学的高僧了。四十六岁起更作为授戒宗主,律学权威,列为全国佛教界领之一。多年传戒弘律,度人四万余,其优秀弟子有天台法云、西京璇光、江州志恩等三十五人。

唐朝时曰本佛教已有很大发展,律学在日本也有了传播,但当时影响甚小未成宗派。唐天宝元年(七四二年)曰僧荣睿、普照受曰本佛教界和政府之托,入唐寻求律师,听闻鉴真律师的名声,就到扬州拜谒。其时鉴真正在扬州大明寺讲律,应日僧邀请,为弘汤佛法,遂决定东渡曰本。

鉴真东渡,一共六次。第一次在唐天宝二年(七四三年),由于未得朝廷许可,被学行平劣之僧以“造船入海,与海贼连”告发,事情夭折,日僧一度被捕入狱。同年十二月,设法买下一艘军舟,一行八十五人从扬州出发,但至长江囗时遇恶风巨浪袭击而船破,第二次东渡失败。一个月后,修好了船第三次东渡,但出海港不久即遭逆风,费力靠岸却又船触礁碎裂。人困荒岩,饥渴三日水米无进,幸被渔民发现。鉴真暂停越州、杭州传戒讲律;越州僧侣为挽留鉴真,竟游说官府拘逮了日僧,后因病假释,恨称亡故而兔刑。鉴真遂派弟子法进带人往长乐郡(今福州)准备第四次东渡,但意外又生,因为扬州诸僧十分挂念鉴真的安危,鉴真的弟子灵关得知消息,即会同扬州各寺申告官府留截,将鉴真等护送回扬州。唐天宝七年(七四八年)春,荣睿、普照、安郡到扬州和鉴真相会,擘划置办船只粮草药物,同年六月启程,与鉴真同行的有祥彦、神仓等僧俗十四人和水手等二十一人,沿运河南下,很快就到了浙江东海,不幸风吹往西南,在海上漂泊十余曰,船上淡水用尽,以生米充饥,最后船漂至海南岛,受到地方官的欢迎。鉴真留住一年,一路造寺讲学,途中荣睿和鉴真的大弟子祥彦因病圆寂,普照也辞别去了他寺。多年的挫折艰辛,使鉴真的健康大受损害,六十二岁那年因南方暑热而患目疾,不幸医治无效双目失明。鉴真经浔阳庐山、沿江下金陵、栖霞,辗转回到扬州。第五次东渡,最后竟以兜了一个大圈子告终。

唐天宝十二年(七五三年),日本第十次遣唐使来扬州谒见鉴真,请唐玄宗准鉴真东渡,但唐玄宗要派道士同行,而曰本天皇不信道教,日使只得奏请僧道部不带,又表示若鉴真自愿,可帮助乘便船去日本。但扬州僧俗都严加防卫不肯让鉴真走。其时有远来的仁干禅师知鉴真对东渡矢志不渝,愿予协助,密求船只候在江边,鉴真于十月二十九夜在弟子护送下秘密登船,但还是有二十四沙弥赶来悲泣相留,鉴真当场为之授戒,随即启航往苏州塔乘日本使团大船,同行的有僧法进、思托、尼智首、居士潘仙童、胡人安姚宝等二十四人,随带《华严经》等佛典八十四部三百余卷、大批法物、王羲之等名家法书数十种。经一个多月航行,于唐天宝十二年(七五三年,日本天平宝胜五年)十二月二日到达日本九州,时鉴真己六十六岁高龄。翌年到达当时曰本的首都奈良。受到曰本朝野的热烈欢迎。前来拜谒的人络绎不绝,鉴真给曰本太上皇、天皇等及数百沙弥授戒,弘扬律学,极一时之盛。日皇并令为鉴真建唐招提寺,同时规定凡出家者须先去该寺研习律学后才能另选宗派。鉴真世寿七十有六,寂化于曰本。

鉴真东渡,给日本带去了先进的大唐文化和科技,对曰本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东渡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象征。鉴真的业绩,长期为曰本人民所称道,鉴真的精神,方中曰两国人民所敬仰。弟子们在其圆寂前制了一座干漆夹苎写真的坐像,被曰本作为国宝。一九八○年曰本请华使团举行了鉴真像回国探亲的仪式。现大明寺内东侧,供奉着一尊楠木雕鉴真像,与曰本奈良唐招提寺内同样的一座彩色干漆夹红塑像东西辉映。鉴真和尚被中、曰两国人民共同纪念。

高旻寺论禅宫

“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中国禅宗四大丛林,扬州高旻寺与成都文殊院、新都主光寺、镇江金山寺并称。高旻寺位于扬州西南邗江县,临太运河西岸,扼三汊洪充踞九龙真脉,称吉祥宝地,门东面正在三河交汇处,出门便见三条河与河岸如九龙飞来拜佛。

高曼寺始建于隋朝,历经沦氯几度兴废。十七世纪清顺治时地方官为求佛保佑百姓免遭水灾,复建天中宝塔。天高旷远,寺以塔私清隶乾年问,是高受寺的鼎盛之时,高受寺名即为康熙帝御赐。康熙、乾隆帝南巡时多次在此小憩,并兴行宫。康熙帝又作寺记,赐内宫脱沙泥金药师佛像,建金佛殿、御碑亭等。咸丰时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有所恢复。今日高受寺,占地十万平方米,新建的宝塔直插中天,殿宇巍然拔地而起,远超历代规模。

高旻寺在禅静功夫上有其独到之处,有“金山的腿子,高旻的香”之说。金山寺僧很井究禅坐功大。一个云游僧到金山寺挂单,知客僧对他说道:“本寺无什么供养,先供养一支香。”随即点香,两人在客堂盘腿打坐。这支香很长,要燃一个半小时,挂单僧因长期在外云游而腿脚发硬,一柱香未燃完,就支持不住惭愧而去。此后,该僧发奋练腿功,把双腿捆起来打坐,还在上面压石头增加功力,终于练出出色的腿功。和尚又去金山寺挂单,并去靠知客僧由他供养知客僧一支香,尔后相对打坐。一个半小时过去了,而香还有半截,原来这支香是和尚特制的,可燃三个小时。香未燃完,知客僧己坚持不住了。自此金山寺不再以坐腿子来决定游方和尚可否挂单了。高旻寺的香,即指高旻寺僧每年冬季都坚持坐香;以香计时,当然这也要求练好坐功,一支香坐不下来,则没有资格参禅打坐。“金山的腿子,高旻的香”其实都是对两寺禅功深厚的生动说明。

既然高旻寺以参禅
5/17/2005 9:11:00 PM (#3150147)
FSWING123 该角色已不存在
要是字能和画合而为一就更好了!
很美!我小时候去过一次,不过那时太小,还不懂得审美,现在才知道自己那时错过了多美的画面!
5/17/2005 9:13:00 PM (#3150156)
普通通行证 酒醉鞭名马

级别:7
诞生:5/8/2005
美丽阿
5/17/2005 10:42:00 PM (#3150536)
冬眠状态通行证 uee99


级别:31
来自:(广东) 广州
诞生:8/21/2003
N年前去过一次,有机会得重回旧地看看.
5/17/2005 10:56:00 PM (#3150619)
棍包baguette 该角色已不存在
扬州好象一般般,很破败的城市.
5/18/2005 12:24:00 AM (#3151194)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平山堂
     平山堂是游目骋怀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迩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可敬的是欧公不为世俗所羁,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于是在此建堂。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携朋友来此饮酒赋诗,他们饮酒方式颇为特别,常叫从人去不远处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之间,然后让歌妓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往往到夜,载月而归,这就是当时的击鼓传花。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宛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欧阳修最爱莲花,其后调任安徽阜阳,到任第二天,他就来到该城的西湖之滨,见湖面开阔,但杂草丛生,于是遍植瑞莲和黄杨,使西湖顿改旧观,夏日时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于是他写诗道:“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可见他是按照扬州瘦西湖的景致安排阜阳的山水。堂前朱漆红柱上的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清太守伊秉绶所作,上联以山喻人,显现当年高朋慕名而至,谈古论今的盛景;下联借欧公《醉翁亭记》中句,表现欧公无法施展抱负的郁闷和乐观自适的落宕情怀。造句既佳,书法古朴,为平山堂楹联之冠。

附件:扬州1.jpg
5/18/2005 12:26:00 AM (#3151211)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普哈丁园

      普哈丁园始建于宋德祐元年(1275),明清扩建重修,距今逾七百年。现存清真寺及宋、元、明、清古墓葬石脊、碑、浮雕,普哈丁相传为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南宋末年来扬州传教,创建了仙鹤清真寺,卒后葬于此。



 

  地址:扬州市解放南路17号
  电话:7222241
  开放时间:8:30-17:30
  票价:10元
  公交线路:2路、12路、66路


附件:扬州3.jpg
5/18/2005 12:32:00 AM (#3151251)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唐城遗址

      扬州唐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存完好,城廓明晰。成象苑为隋炀帝成象殿,前立唐代城阙高大巍峨,后耸庑殿或延和阁,门道,门楣条石,上下千层石阶皆是唐代宫城旧制,几百件唐代出土文物,风采依旧。让您感受大唐文化的风采,领略盛唐扬州的繁荣景象。
 


                   地址:扬州市平山堂东路
城市邮编:225002  
电话:7340843
传真:7333803
公交线路:游1、游2
票价:10元
5/18/2005 12:34:00 AM (#3151261)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观音山
        观音山是隋代迷楼故址,据《迷楼记》载,迷楼是隋炀帝行宫,浙江匠人项升设计,“凡役夫数万,经岁而成。”隋炀帝曾说:“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隋亡楼毁,明代雇桐曾题匾“鉴楼”,分明取“前车之鉴,以警后世”之意,以隋炀帝的教训鉴戒后人。

   从元代至元年间开始,历经明、清两代,屡废屡修,现在寺的建筑多为光绪年间所建,佛像均为1984年以后重塑。观音山是山寺的代表,它处蜀岗东峰,因其地势在扬州最高,所以构寺才大胆使用山寺的构造方式:不强调对称,而是在山体顶峰,随山势筑殿。山上古树蔽日,红墙高耸,楼殿参差,山与庙俨然一体。其特点一是曲折幽深,从山前道路上山,曲折逶迤,攀登到顶,砖铺山道,蜿蜒而陡峭,两旁如城墙上的女墙,因而有“小长城”之誉。山上有圆通宝殿、迷楼、紫竹林、上苑等建筑。这些建筑都不在同一中轴线上,比如山门殿,坐西面东而建,而天王殿和圆通宝殿则坐北朝南,你正以为无路可走时,绕过偏殿,则入紫竹林,登几级台阶,又见迷楼出现在你面前。古代墨客勾勒过这里的景致:“楼阁高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栏朱木盾,互相连属,回环四合,曲屋自通,千门万户,上下金碧。”其特点之二是险,寺处山巅,以块石垒基,建筑皆气宇轩昂,崇楼杰阁。山下仰视,悬崖上危楼对峙。这里的树林叫“云林”,此处的池塘为“天池”,此处的楼为“摘星楼”。高宗南巡时,曾赐一联“渌水入澄照,青山犹古姿”,横批“峻拔为主”将其险峻之态恰当地概括出来。

  观音山的佛像是很有特色的。这里的佛像不同于一般寺院以“释迦牟尼”为主像,其他佛像皆众星捧月。此处以“菩萨”为主体,同时供奉四大佛教名山菩萨,院落东侧房中为文殊菩萨,西侧房为普贤菩萨,文殊殿后为地藏王殿,在四大菩萨中又突出观音菩萨,主殿圆通宝殿中供奉观世音菩萨巨型坐像。观音山的佛像,美学价值极高。古代的雕像家逐渐将世俗融汇于佛教虚幻之中,其塑像造型力求塑出人物的不同神韵,观音山的三十二应身,不仅面型、衣着、动态各尽其妙,无一雷同,更重要的对人物神态的细部处理力求呈现人物不同性格,衣裙褶纹飘飘欲动,栩栩如生。

观音山香会起源于明代,兴旺于清代。据农历六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得道之日,这天 观音山香火最为旺。亦为扬州最盛的庙香会。届时,北起滨海,南到苏南乃至沪皖等地香客,亦陆续赶来进香。十八日晚即有人上山敬香,十九日天未亮即有人到寺里烧头香。所有的进香者都身穿清洁的青色衣裤,膝绑草纸等软物,肩背写有”朝山进香”字样的黄色香袋,手持红色小木凳,东路从长春桥,南路自五亭桥,西自司徒庙,西南路自念泗桥,拥向观音山。亦有乘船直抵平山堂脚下的。不管从哪条路来,所有香客都按先来后到自行成排的用小木凳做拜垫,三步一磕头,直磕到山门或庙门,再进香烛敬香,躬身跪拜。敬过正香,有的给佛前长明灯施舍灯油,有的献长幡,有的献幔帐,有的给观音佛像献披风。也有给僧人献素果、糕点等食品的,谓之”结缘”。然后到天王殿外”梵天寺去烧香,以敬寺外诸方神灵,最后买上一束茴香草带回,以”还乡得福”。再步行或乘船离去。这一天,有时还举行庙会(不是每年都有)。庙会这天,从城乡各方抬来的、内有观音塑像的神往观音山,轿前由四面大铜锣助威,再由疯狂跳跃的马披前香客队伍尾随神桥之后。逢庙停轿烧香”告庙”;遇桥鸣放鞭炮”报桥”,逶迤数里,缓缓行至观音山。每逢香会期,观音山乃至平山堂下的东西路边,遍搭布帐、凉棚,昼夜出售香烛、茶水、食品和小玩具,还有测字、相面及各种江湖杂耍人等夹杂其中,一时繁华喧闹,盛于城内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切实执行,每逢六月十九日这一天,前往观音山的香客和游人都在5万人以上。据有关部门统计,1989年这年的香会期,出入观音寺庙门的人达15万之多。


附件:扬州11.jpg
5/18/2005 12:39:00 AM (#3151283)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博物馆
     位于扬州市盐阜西路的扬州博物馆,是典藏扬州这个中国古代重要商业都会历史文物的博物馆。博物馆原址在目前的史公祠,后搬进现在的天宁寺内。
  在天宁寺这座古建筑中,博物馆收藏三万多件精采文物,藏品特点与扬州历史息息相关,较为重要的汉代漆器、玉器、铜器、陶器、中晚唐的瓷器以及以扬州八怪为主的清代书画等。
  扬州博物馆的馆藏重点之一是清代书画,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扬州八怪的两百多幅书画作品。扬州八怪是当时书坛上一批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画家,他们以造化为师,不因循前人旧法,为中国文人画开创一片新天地;同时也由于八怪多数以卖书画维生,于是,"他们得把市民的审美习惯注入画中,把文人画人世间象牙塔中释放出来"。
  在扬州博物馆众多的文物藏品中,扬州本地出土和传世的古代陶瓷,都颇具特色。近二十年来,在城市遗址和郊区墓葬中陆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和标本,种类丰富,窖口齐全;其中有中国产的阿拉伯文扁壶、唐青花瓷、朝鲜半岛的高丽青瓷和西亚产的缘釉陶壶,引起了国际陶瓷界的高度重视。特别的是,大批唐、宋、元时的外销瓷器如长沙窖、越窖、寿州窖、巩县窖、邢窖、定窖、景德镇窖、龙泉窖、建窖、吉州窖等的出土,证实了古代扬州不仅是繁荣的商业都会,而且是传统的陶瓷市场和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
  另外,玉器及金属工艺品也是博物馆收藏的一部分。此馆收藏的辟邪玉壶,造型以一辟邪作跪坐状,中部镂空,头顶开圆口,上置球钮银盖。此壶材质为新疆和阗白玉,辟邪身刻细圆圈纹、羽毛纹和毛纹。此玉壶造型奇异,工艺精湛,采用圆雕、镂空、浮雕、阴线细刻手法于一体,是一件稀世珍品。

附件:扬州10.jpg
5/18/2005 12:41:00 AM (#3151289)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冶春园

      冶春,意为游春,为扬州北郊景点。源于清初顺治年间的红桥茶社。清康熙年间,著名戏剧家孔尚任题“冶春社”。康熙甲辰春日王士祯赋冶春绝句二十首,在“虹桥修禊”活动中,冶春词独步一代,乾隆乙酉建冶春诗社,为北郊二十景之数,后屡经兴废,诗风流韵三百余载,几易其址,以冶春二字独步海内,其名不改,为是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一处著名景点。

附件:扬州13.jpg
附件:扬州34.jpg
5/18/2005 12:42:00 AM (#3151300)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八怪纪念馆

      “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扬州八怪纪念馆是宣传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
 

             
  
  西方寺,现已被改为扬州八怪纪念馆。“八怪”代表人物之一的金农晚年就寄居在这里,度过了凄苦孤寂的最后时光。
  纪念馆占地4452平方米。现存古建筑明代的楠木大殿,今辟为主展厅,展示十八世纪扬州的风土人情,便利的交通,繁荣的经济……"八怪"因此孕育而生。东西廊房及珍品陈列厅,陈列有"八怪"书画及扬州书 画家代表作,供游客品赏。还有金农寄居室复原陈列,展现"八怪"书画创作生活的历史氛围。馆内保存有 千年古树,增设了假山水池,绿草如茵,洁净清幽,是扬州独具特色的参观游览景点。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地址:扬州市驼岭巷18号 城市邮编:225002 电话:0514-7369149



附件:扬州14.jpg
5/18/2005 12:44:00 AM (#3151305)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市盆景园

        扬州市盆景园位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建于1984年,1986年开始对外开放,约占地5公顷,主要包括四个景区:“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及“虹桥修禊”,另一景区“绿杨城郭”尚未恢复。公园作为扬派盆景研究发展基地,又度命名为“扬州中国盆景博物院(西馆)”。

一、“卷石洞天”景区

“卷石洞天”位于园中东首,一九九0年在古郧园遗址上建成。整个景点内外以水相连,以长廊相接。在展现昔日景观的同时,利用中国古典园林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在室内展现自然风光;室外假山贵在山水相互依存,山奇、石怪、洞幽,洞由峰回,清泉回旋,水音与岩壑共鸣,盘旋其中,可领略“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洞天福地胜景。

二、“西园曲水”景区

“西园曲水”位于园中西部,古时为西园茶肆。地处瘦西湖和南湖水以及北城河水交汇的地方。水势曲折,因地理位置而得名。这里以水取胜,水中有岛,岛外有桥,流水淙淙,沿水一路有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歌吹厅、薜萝水榭、拂柳亭、南漪石舫、浣香榭临水而立,相映成趣,高低起伏的长廊时隐时现,把“西园曲水”处的厅馆连贯成一个整体。

三、“虹桥修禊”景区

“虹桥修禊”位于园之南部,四面环水,为清“倚虹园”旧址,清顺治年间扬州推官王士祯曾在此修禊虹桥,留下著名的《冶春绝句》而得名。此景1997年恢复建成,岛上回廊蜿蜒曲折,山坡高低错落,内设饮虹轩、饯春堂二厅,依山傍水,因势相连。这里现为扬派盆景精品展区。

四、扬派盆景

扬派盆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因其精湛的技艺,别致的造型,列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现精品区陈列盆景千余盆,包括历届盆景获奖作品,有第一届盆景评比展一等奖“巧云”,第六届世界花博会金奖“腾云”等;还保存有清代几对盆景,清银杏盆景“雄风”、“玉蝶”,桧柏盆景“龙蟠”、“虎踞”等。

园内除树桩盆景外,还陈列大量水石盆景,用石种类很多,有斧劈石、龟纹石、沙积石、钟乳石等,那错落有致的石块堆叠在盆中,勾画出高山流水的气势,组成天然图画,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

扬州市盆景园作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专业盆景园,与广州的西苑,四川的杜甫草堂,上海的龙华植物园,苏州的万景山庄齐名,以之古拙飘逸的艺术作品装点着闻名遐迩的名园胜景。




地址:大虹桥路15号 城市邮编:225002 电话:0514-7345247



附件:扬州16.jpg
5/18/2005 12:46:00 AM (#3151312)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琼花观

      琼花观是扬州市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原为后土祠,始建于公元前十一年即西汉元延二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后土祠内供奉的是主管万物生长的后土女神,因此宋徽宗赵佶赐金字匾额题为“蕃釐观”。“蕃釐”出自《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釐”,蕃指多、大,釐代表福气,蕃釐即多福大福,举世无双的扬州古琼花就生长在琼花观,所以有了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传说,因此俗称琼花观。

  

  琼花观内曾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由淮南节度使高骈建三清殿。北宋时期欧阳修在观内建“无双亭”,并赋诗“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提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在琼花观,一口玉钩古井,为琼花观平添了神秘的色彩,玉钓洞天的神奇典故,告诉您,这里是洞天福地。这个典故明代有史料记载,清代有诗篇吟颂。

  

  在琼花观内,清代名人阮元题“琼花真本”的石刻、诗额长廊、蒋衡写经楼遗址、吴敬梓读书处等等,都会告诉您扬州的历史和辉煌。
扬州琼花观交通便利:乘12路、26路、66路、4路等公交车可在琼花观站下车;门前有停车场,旅游团队停车方便。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文昌中路(原琼花路)62号 邮编:225002 电话:0514-7017383 传真:0514-7347276


附件:扬州17.jpg
5/18/2005 12:47:00 AM (#3151319)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朱自清故居
                          
    文昌东路琼花观对面有条窄窄的巷子叫安乐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朱自清故居就座落在27号大院之中。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他本人又毕业于扬州的江苏省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后又在扬州做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朱自清故居在今扬州城安乐巷27号,大门朝东。进门北向,有小院一区,内有客房两间,乃朱自清的住处。此宅二道门内,有上堂屋三间,下堂屋三间和两侧厢房,系朱自清的父母及姐妹们的住所。而今房屋保护良好,环境雅静,已列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自清故居建于清代,是扬州典型的"三合院",从门楼往里看,六扇古色古香的雕花屏门,显得非常古朴庄重。该故居于2002年重新修缮并于当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修缮后的故居,那薄砖细瓦构建的门堂、开井、厢房,清漆打造的窗栏、案几、条桌、厨柜、大床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朱自清家庭生活的场景。故居陈列着朱自清当年用的部分家具和手稿。在故居举办的朱自清生平事迹展,用现代化手段全面地介绍了他光辉和奋斗的一生。扬州朱自清故居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故居,并作为名城保护的历史街区。目前朱自清故居已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故居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共有12个房间。江泽民主席曾为故居题诗:"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更是激励青年一代要秉承朱自清的高尚人格,使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朱自清的一身正气将长存人间。


  

  地址:扬州市安乐巷27号  城市邮编:225001  电话:0514-7331925



附件:扬州18.jpg
5/18/2005 12:51:00 AM (#3151330)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荷花池公园

      荷花池公园位于扬州城西南,面积127亩,其中水面约73亩,原名南池,砚池,因池中广植荷花而俗称“荷花池”。园内曾有明、清名园--影园、九峰园及“砚池染翰”等名胜古迹。现有九峰园、砚池染翰、临池亭、玉玲珑馆、一片南湖、清涟桥等多处景区,另设有游泳池、儿童游乐场等游乐场所。

附件:扬州19.jpg
5/18/2005 12:53:00 AM (#3151350)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竹西公园
       竹西公园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竹西寺遗址南首,1989年兴建,以唐代著名古迹“竹西亭”命名。
  唐代诗人杜枚曾在《题扬州禅智寺》中云:“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又命名竹西寺,本为隋炀帝的行宫,后舍宫为寺,是唐代一大名寺,寺周围风景绝佳,扬州名胜大都集中于此。
  清代乾隆六下江南,曾三下竹西,赐题“竹西精舍”。扬州八怪郑板桥还歌出“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依醉竹西亭”。由于历史变迁,“竹西佳处”已面目全非。
  今日竹西公园,经精心规划,在清溪环渚,花柳掩映下,重建“竹西亭”,“竹西精舍”,“月明桥”等景点,再现“竹西佳处”景观。
  竹西公园花卉盆景,五彩缤纷。郁金香展年年添光加彩,扬派盆景岁岁称美道绝,更是出口创汇的商品化盆景生产基地。
  扑朔迷离的竹西公园,自有新天地。

附件:扬州21.jpg
5/18/2005 12:55:00 AM (#3151356)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玉器』

扬州是我国玉器重要产地之一,古籍《书经·禹贡》中便有"扬州贡瑶琨"的记述。1977年在扬州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4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动。解放后在扬州境内发现和清理的百余座汉墓中,出土玉器数以百计,达数十个品种。唐代扬州琢玉,在手工业兴盛中有新的发展,贵族豪门用玉件装饰楼阁,所谓"雕栏玉户"。唐僖宗时,盐铁史高骈在扬州建有"御楼",用金玉制作蟠龙蹙凤数十万件,装饰其中。高骈还将多年搜刮的扬州玉器珠宝数万件献给朝廷。唐代民间以玉器为佩、饰品亦渐开风气。宋代扬州玉器已向陈设品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益丰富,造型、琢磨艺术水平大为提高。清乾隆时,扬州琢玉进入全盛时期,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10件大玉山,多半为扬州琢制,其中重逾万斤被称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成为稀世之宝而名闻遐迩。 今天的扬州玉器,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优良技艺。艺师们设计制作了大批造型优美、琢工精致的玉器,艺术水平仍居僵前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扬州玉器分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山子雕6个类别,品种齐全,花色繁多。70年代初琢制的《白玉宝塔炉》,在全国玉器评比中一鸣惊人,1981年在东京、名古屋专柜展出,受到日本各界人士高度赞赏1986年琢成的《白玉五行塔》,主塔七级八面,高105厘米、宽32厘米,以8根玉链、440圈链条从四方连接四塔,构成群体,是古往今来玉塔中的一件罕见之佳作;同年琢制完成的《聚珍图》碧玉山,通高120厘米、宽90厘米,重达1000多公斤,以著名石刻为题材,集乐山大佛、大足石佛、龙门大佛和云冈石佛于一体,构成深邃幽秘的福地仙境。展出时,引起轰动,首都新闻界纷纷发布消息,并给予高度评价,香港报纸称这件碧玉山"是继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制成的大型玉器《大禹治水图》之后二百年来仅见的玉器珍品,它充分反映了中国玉石雕刻技艺的新水平"。1989年运用薄胎工艺琢成的青玉《百寿如意》,1990年运用"山子雕"工艺琢成的白玉山《大千佛国图》,均荣获国家金杯。上述5件玉器,经国家评定为珍品,现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内。
5/18/2005 12:56:00 AM (#3151361)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漆器』

扬州漆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饮誉海内。隋唐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格外精致,金属镶嵌产品日益增多。明清两代为扬州漆器的兴盛时期,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后镶嵌、百宝镶嵌等新工艺亦有所展。传统的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八百种名贵材料制作而成。扬州漆器按装饰工艺分十大类,尤以雕漆嵌玉、平磨螺钿和点螺三大类质量居全国榜首,名扬海内外。 扬州漆器精品迭出,曾多次在国内外荣获大奖,并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的礼品。  

附件:扬州29.jpg
5/18/2005 12:56:00 AM (#3151365)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漆砂砚』

漆砂工艺多用于制作漆砂砚和案头文玩用品。漆砂砚是以一种轻细金刚砂 调和适度的色漆髹涂于木质砚上制成,具有轻便和美观实用的特色。西汉时, 扬州已有生产。1985年2月,邗江县甘泉乡姚庄出土一件汉代漆砂砚,纹 饰极为精美,表面满髹黑漆。除砚面外,均以褐色漆彩绘纤细云气纹,砚外侧 用银箔饰虎、豹、鹿、牛、羊、龙、孔雀和高髻羽人等图案,构成十分生动的 画面,刻划精细入微。 宋代以后,漆砂工艺失传。清初,卢映之曾于南门外得 一砚,为宋宣和内府所造,形质类澄泥而绝轻,入水不沉,后知其为漆砂所成, 遂授工仿造,广为流传,一时业此者甚众。至道光时,扬州已成为全国紫砂漆 制作中心。顾广圻《思适斋集》中说:“若此漆砂有发墨之乐,无杀笔之苦, 可与端砚比美”。并为卢氏漆砂砚作铭道:“日万字墨此可磨,得之不复求宣 和”。金农为漆砂砚作铭道:“恒河沙,沮园漆,髹而成,研同金石,既寿其 年,且轻其质,子孙宝之传奕奕。”漆砂技法以卢葵生家所制最精。苏州制砚 名家顾二娘之砚盒多其所制,上刻折枝花卉或鸟兽虫鱼,皆非寻常画工所及。 除漆砂砚和砚盒外,漆砂技法还用以制作漆臂搁、漆壶、漆花盆、花架、案头 漆玩和观音、琵琶等。漆玩上多浅刻华品山、金农、汪士慎、郑板桥、钱大昕 等名家书画或苏东坡诗句。漆砚匣有圆、椭圆、长方、长方委角、山字头、五 边形、葫芦形和自由造型等多种形状。作品朴雅深沉,色泽明丽。北京、南京、 上海、 扬州等各大博物院、馆均有所藏,私家收藏也不少。晚清时,漆砂砚再 度失传。 现扬州漆砂砚多与点螺 工艺和楠木雕刻相结合,为扬州名贵漆器产品之一。重新问世的漆砂砚,兼有 端砚和歙砚的长处和扬州漆器的特色,坚而不顽,细而不滑,入水不沉,坠地 不损,装饰精美,是书画家钟爱的文房四宝之魁,又不失为精巧雅致的案头漆 玩。点 螺楠木漆砂砚《大涤草堂》,1987年被轻工业部征为工艺美术珍品,由中 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985年,彭真委员长访问日本时,将点螺楠木漆砂砚 《醉翁亭》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日本天皇。大型点螺楠木雕刻《泰山揽胜》漆砂砚(84×154×10厘 米),在日本展出时,以1.7亿日元为日本客商所收购。
5/18/2005 12:57:00 AM (#3151370)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彩绘』
  彩绘以一种或多种色漆绘制纹样作为装饰的漆器,称为彩绘漆器。扬州出土的汉代彩绘漆器,图案优美,形制轻巧适用而多样化,其精美程度,可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相媲美。器物有碗、盘、壶、勺、耳环、几、桌、案、奁、箱、枕、尺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琴、俑、箭、箭鞘和砚、盒等文房用品。器物的胎骨以木制为主,并有干漆夹、竹胎、皮胎、铜胎。展现了扬州汉代漆器缜密、秀丽的地方特色和高超艺术水平,许多产品被选入《中国美术全集》。


附件:扬州22.gif
5/18/2005 1:01:00 AM (#3151380)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剧

      扬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原名“维扬戏”,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它是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的地方戏种。
  花鼓戏,是扬州民间逢年过节群众性娱乐的一种表演形式;香火戏,是通过祈神赐福活动,配以大锣、大鼓等乐器进行表演的戏剧。20世纪初,扬州民间花鼓戏逐渐从自娱发展到唱堂会,先后组班到上海、汉口等地演出。地点有农村转向城市,观众由乡民转为市民,演出性质有庙会自娱转向营业性、经常化,这就使得原有的剧目远远不能适应新的演出需要。于是,花鼓戏顺理成章,开始大量吸收清曲曲牌和曲目。花鼓戏的内容和形式也由此而令人耳目一新。鉴于唱腔细腻,又以丝竹伴奏,所以俗称“小开口”。民国8年,花鼓戏艺人臧雪梅和方少卿等人组成凤鸣社,到杭州演出、挂牌“扬州新戏”。此后,花鼓戏艺人又竞相赴沪演出。为适应大城市营业演出需求,花鼓戏又借鉴了京剧的化装、行头、剧目和表演艺术。从此,花鼓戏的舞台艺术得到了迅速提高,定名为“维扬文戏”。民国25年(1936年)成立上海市维扬戏研究会,生旦净丑,行当齐全,角色行当分生、旦、净、丑,唱腔上分男腔、女腔。各角色行当的表演艺术多从昆剧、京剧吸收而来,但始终保持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有《满江红》、《梳妆台》等100多种,常用的有20多种。拥有的大小传统剧目有近500个,较为流行的有《孟丽君》、《秦香莲》、《莲花庵》、《双珠凤》等。当扬剧在上海崭露头角后,戏剧史家周贻白先生说:“这种以花鼓与清曲结为一体的扬州小戏,实较其他各地花鼓戏的家底为深厚。”历史学家顾颉刚认为:“四明文戏,化装滩簧,改良申曲,扬州小戏都是上海游乐场中最能代表各地方民众艺术的东西。”新中国成立后,维扬戏改称扬剧。 解放后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有百余个。早在50年代,传统剧目《百岁挂帅》进京演出,名噪一时,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盛赞。近年来,许多扬剧剧目在全国戏剧大赛中屡屡获奖,一批演艺新人不断涌现。扬剧--这朵我国戏曲百花园中的奇葩正不断散发出新的魅力。
5/18/2005 1:03:00 AM (#3151390)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木偶

      扬州有“木偶之乡”的称誉,其杖头木偶与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杖头木偶,俗称“三根棒”,是三根木棒操纵。其中一根支撑木偶头部,称为主棒或面棒,耳、眼、鼻、嘴均能闭合张开,眼珠转动,头颈上下左右扭转;另两根棒操纵木偶双手,又称“手桃子”。表演时,演者两手能运用自如、灵活准确地把握手中的各种道具。木偶戏的音乐在京剧唱腔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地方戏曲和优秀民歌曲调,加以揉和。 建团已有四十年的扬州木偶剧团十分注重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讲究细腻传神,刚柔兼备,创作演出的木偶戏《琼花仙子》、《嫦娥奔月》、《三打白骨精》等剧目荣获国家嘉奖。“小木偶走向世界大舞台”,扬州木偶艺术多次出访日、美、澳、俄、法、意、荷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重大的国际艺术节、文化节的演出活动中,亦获殊荣,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附件:扬州25.jpg
5/18/2005 1:05:00 AM (#3151403)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剪纸
                          
     扬州是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馆,恣意游乐。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汤帝游兴不减,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艳丽景色,以赏心悦目。这反映了扬州剪纸的源远流长。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相观以为乐。剪纸还有一些特别用途,民间剪纸人、纸马及纸钱等,用来祭奠鬼神。大诗人杜甫写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诗句,即谓此。1980年春,扬州各界迎接"鉴真大师像"回故乡"探亲",剪纸艺人作了《监真大和尚》剪纸,赵朴初先生为之写《忆江南》词一首,有"明目满城歌过海,神工剪纸与招魂"之句。明清时,扬州剪纸增强了装饰性,欣赏结合实用,既用于妇女儿童的装饰,作为刺绣的底样,剪制鞋花、忱花、台布花、床单花等;也用于民间风俗"仪饰",如年节图案、喜庆图案、门前花饰、灯采花、龙船花、斗香花之类。民间剪纸艺人凭着一把剪刀,几张宣纸,百般变化,寓意多端,剪出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财喜等等花样来。直至清末民初,扬州仍有不少艺人赖剪纸手艺谋生。
附件:扬州30.jpg
5/18/2005 1:08:00 AM (#3151417)
普通通行证 扬州小新


级别:57
头衔:
来自:(江苏) 扬州
诞生:11/12/2004
                            扬州市花-----茉莉                      
                          <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

  在《图兰朵》这部伟大的歌剧中,普契尼选用中国家喻户晓的《茉莉花》民歌曲作为主题音乐,贯穿全剧始终。《茉莉花》的版本,曲调大同小异,但如出一辙。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再细下去,《茉莉花》其实就是扬州民歌,恐怕扬州人中知道的也不多,更不要说其它地方的人了。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前几年,我省的其他地方争相站出来说, 《茉莉花》是他们的民歌。而且,还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文章,加以证明。
  2000年10月16日,两位扬州文化人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便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 的文章。这篇文章不仅令扬州人为之一振,而且此后再没有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 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其中,聂峰先生还师从于近代的扬州清曲表演大师王万青。长期沉淀的清曲知识,使 两人坚信《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
  《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 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 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 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 异音立即没有了。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
  《茉莉花》的曲调极其优美。1999年12月19日午夜,中葡两国政府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现场,当中国政府代表团入场 时,《茉莉花》曲军乐团奏响。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改编演奏的代表曲目《茉莉花》长达8分钟,清香四溢。两 年前,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中国 入选的乐曲就是这首《茉莉花》。在2000年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茉莉花》被定为主题曲……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 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 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 既自然也属必然。